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尤为重要。
  那么,我在课堂上是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的地理“心弦”呢?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二、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而导致改错了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三、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具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地理讲到陆地地形的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逊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了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出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四、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兼顾其他学科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就应兼顾其它学科,将语文中优美的诗词引入,将音乐课中动听的歌曲引入,将历史等学科中的奇闻轶事引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发出由衷的微笑。
  如讲到蒙古高原时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由诗句结合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浪漫的诗情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地理奥秘的欲望。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应用题教学的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呈现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大的突破,这些都是应用题成为部分学生畏惧数学的主要原因。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应用题 教学 探究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期刊
摘 要:课改,意味着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堂文化的重塑。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认为老师少讲,就是不讲;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错的;效仿“团坐”法,缺乏相应的培训;重视高效课堂,忽视了刻苦学习;“行云流水”的课堂,学生的展示像是“作秀”;高效课堂必须常态化,盲目运用导学案不恰当。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或消除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而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
期刊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地理课上的实验教学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初中地理中有些概念不容易被理解,实验教学则可以直观、形象地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同时,实验教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地理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一:区别“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期刊
西方的哲人讲:人是思想的芦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仔细倾听每一句话,积极主动思考每一个问题,既是检验课堂成败的主要表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正如生命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绿色课堂的构建。为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完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终极使命,针对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下面谈谈自己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起跑”唤起经验,引导学生阅读  虽然已进入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随时代发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谁都知道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不当之处,因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展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没有政府部门制定出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
期刊
第一,对“两案合一,先学后教,分层训练”教学模式的认识。  这种模式符合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两案合一,先学后教,分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先学后教,分层训练
期刊
一、导学案与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过课前预习导学案可使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原来“听课→练习→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解决问题的顺序变为“预习导学案→发现问题→上课解决→深化提升”,将学习前置,将问题前置,上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用导学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内容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
期刊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当然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哲学的观点将其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在数学中得到发展、学会发展,就要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就要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狠下功夫。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笔者曾做过这
期刊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成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