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请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当然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哲学的观点将其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在数学中得到发展、学会发展,就要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就要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狠下功夫。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课结束前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但问题没有探索性。可见,学生确实缺少问题意识,课堂里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
  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应确立下面三个观念:
  1.确定以“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工作的航标,又是教学工作的归宿。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改革过去课堂教学目标的结构,确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新型目标结构,以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标的灵魂,以这一灵魂目标统率其它诸目标,指导学生与教师的活动。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首先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研究者,使学生敢于自由发问。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迎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敢提问题的勇气,而后给予启发。再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思维碰撞产生更多问题。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组织适合学生的生活性、情景性、研究性的学习素材。
  学生头脑中问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情境。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则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意识潜能,使问题的潮水更加“汹涌”。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具有“先天不足”,比如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相吻合,又如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写得十分详尽、生动活泼,这些都增加了学生探索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目标,改造和充实所教内容。比如在新知引入时,通过竞赛、故事等形式设置问题情境;在探究新知识时通过类比、归纳、猜想设置问题情境;在应用知识时,设置实际生活情境,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形式呈现,使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为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标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训练,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教给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
  1.求解型
  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某个概念、某种方法是什么的疑问。
  2.研究型
  从深入理解某个概念、某种方法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3.商榷型
  对教材或注解或插图或方法有未尽善处提出商榷性意见的问题。
  三、建立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等因素构成的统一体,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课堂结构应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轴线,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提出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可把课堂结构安排为:
  1.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具有三角形的实物提出问题:三角形的意义是什么?
  2.为学生提供长短不一的铅丝条,让学生自己搭三角形。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交流、辩论,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4.观察同伴搭成的各种三角形,提出: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特点?
  5.为学生提供各种形状的三角形,通过量一量、分一分得出三角形内角的特点。
  这样以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轴的课堂结构,学生自主探索,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中笔者观察发现,如果把知识直接告知学生,他们容易忘记知识本身的意义。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思想,如果教给学生利用数学中的一些方法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推理论证,那么学生就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并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  关键词:认知心理 数学思想 归纳法 等差数列 化学教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去研究人的认知过
期刊
摘 要: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难点与重点。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喜欢诗歌、学会鉴赏诗歌、能够很好地取得教学效果呢? 笔者根据实践,阐述了观点。   关键词:高中 诗歌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大多数人在年幼时期就开始接触诗歌、感受诗歌,可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难点与重点。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
期刊
摘 要: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应用题教学的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呈现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大的突破,这些都是应用题成为部分学生畏惧数学的主要原因。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应用题 教学 探究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期刊
摘 要:课改,意味着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堂文化的重塑。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认为老师少讲,就是不讲;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错的;效仿“团坐”法,缺乏相应的培训;重视高效课堂,忽视了刻苦学习;“行云流水”的课堂,学生的展示像是“作秀”;高效课堂必须常态化,盲目运用导学案不恰当。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或消除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而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
期刊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地理课上的实验教学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初中地理中有些概念不容易被理解,实验教学则可以直观、形象地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同时,实验教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地理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一:区别“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期刊
西方的哲人讲:人是思想的芦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仔细倾听每一句话,积极主动思考每一个问题,既是检验课堂成败的主要表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正如生命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绿色课堂的构建。为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完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终极使命,针对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下面谈谈自己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起跑”唤起经验,引导学生阅读  虽然已进入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随时代发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谁都知道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不当之处,因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展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没有政府部门制定出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
期刊
第一,对“两案合一,先学后教,分层训练”教学模式的认识。  这种模式符合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两案合一,先学后教,分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先学后教,分层训练
期刊
一、导学案与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过课前预习导学案可使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原来“听课→练习→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解决问题的顺序变为“预习导学案→发现问题→上课解决→深化提升”,将学习前置,将问题前置,上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用导学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内容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