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归人权性质探析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归入权制度是新公司法中明确规定的,此前我国法律中未见相关规定,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就是为保护公司或者说是保护股东利益的,但就其性质而言,法律中并未明确界定,且在理论界中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就该制度的性质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希望能促进该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 归入权 性质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08-01
  
  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各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且时常发生的事,各股东都为使自己私人利益免收损失,不惜损害甚至牺牲公司利益(其本质也就是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此时公司就可通过行使归入权使股东将非法所得收益收回公司,归入权就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产生的。
  
  一、为何要对归入权制度的性质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归入权制度是应公司合法权益受不法股东损害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是实践中的客观需要,是先问题后制度的典型示范之一,所以它的出现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会使该制度真正的发挥作用,真正的使公司长期健康发展,从而维护股东的合法利益,维护市场经济有序的向前发展。
  就目前法律规定来看,归入全制度仍属于原则性的规定,也就是只在实体法中进行了简单的陈述,具体如何实施即:主体是应该是谁、程序又该如何、实施过程中应不应该有时间的限制等问题都未做出详细的规定,这也是自归入权制度出现以来,现实中很少真正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要想将以上问题一一解决,使归权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对其性质进行深入的剖析。此外对归入权制度性质的分析,对我国今后有关归入权制度的立法也有这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以上角度来看无论是实践中还是理论上来看,对其归入权制度性质的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界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二、上市公司归入权性质探析
  
  (一)上市公司归入权性质之理论学说
  就归入权制度诞生到现在,理论法学界就其性质就是众说纷纭,从未达成一致的统一概念,概况目前存在的学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请求权学说、形成权学说和取两者之中的综合学说,每个学说也都有相关理论和学者的支持,本文将分别作简要的陈述。
  1.请求权学说:请求权是指权利人为达到某种合法利益,得以使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作为一种权利,例如;债权。单从概念上来看,公司归入权符合请求权的概念特征,其本质就是使损害公司利益的股东主动将收益交还公司,公司是主体,通过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请求恶意股东主动的作为(归还非法收益),最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该学说的主要法律支撑是我国台湾地区的证券法和民法,其主要特征是,它认为归入权是法律赋予公司的强制性权利。
  2.形成权学说:形成权是指通过自己单方面的意思行为就能使某种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一种权利,例如:解除权。此学说认为,只要公司做出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侵害公司合法利益的股东的非法收益变更为公司所有(法律意义上的变更),也就是说,它从所有权上面的否定,否定了股东非法所得是收益物权是归自己的,肯定了该收益物权中的所有权归公司的。该学说的主要特征不以法律赋予公司请求权为基础,而是对收益物权之所有权的肯定。
  3.综合学说:顾名思义,此学说认为公司归入权即是请求权也是形成权。此学说的本质是将归入权制度分两种情况分析和处理,以期能够更准确的应用。
  
  (二)上市公司归入权性质之我见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将公司归入权界定为形成权更为合适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实践要求,理由如下:
  1.从请求权和形成权本质区别来看:请求权要求第三人作为或者是不作为才能实现自己的权利,而形成权则是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完成。从法律条文字面意思来分析,从我国新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描述即“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或者“由此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可以看出,当股东因损坏公司利益而获益时,归入权就已经产生,并不需要公司的另外行使才能产生,公司的行使只不过是现实的收取而已。也就是说公司的单方以表示就已经完成了此项权利,后期诉讼或其它方式的执行,只不过是个补充而已,并非主权利(归入权)的继续。
  2.从归入权在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行使时间来看:在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将归入权规定为除斥期间,从而可以看出来,将其界定为形成权不仅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和国际法律发展保持了一致。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归入权的性质应当界定形成权更为符合我国现实的需要,促进该制度在实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柯芳枝.公司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88年版.
  [2]刘 艳.公司归入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江乃军.短线交易归入制度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谭贵华.公司法视野下归入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龚建平“黑哨”案件为引子,从心理、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分析“黑哨”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层层剖析,并提出人格塑造、社会政策、群众参与三个预防对策,进而得出面对社会现象法科学生所应秉持的正义感与专业职责。  [关键词]黑哨 犯罪原因 预防对策 法科 贡献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77-02    2003年1月29日下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渐进入高速通道,各学科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都臻于完美。但是我们在努力提高必修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结合时政、现实情况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以德育人,依法立本,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教育,教学方
[摘要]重大事件作为一种特殊节事活动,由于规模大、影响广的特点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对南京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就如何抓住世博会给予的机遇发展南京旅游业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重大事件 旅游业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
[摘要]英美文学是语言习得和提高语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跨文化理论的提出,文化意识对英美文学研究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人们更注重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英语文化,只有了解这种文化,才能更透彻地研究文学作品。目前我国课堂上对英美文学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师和生的文化意识还不够。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阐述了文化意识基础上英美文学学习的必要性。  [关键词]英美文学 跨文化 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I3
[摘要]本文以机床造型设计为主要对象,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如何应用造型设计原则和法则,研究机床造型的形态设计、色彩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分析所传达的设计文化内涵,注重将艺术、人文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机床造型设计当中,以简洁的形态、醒目的色彩和良好的宜人性表现高技术机床产品,使其达到实用与美观、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和统一。  [关键词]机床 造型设计 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
[摘要]高考的新课标文综卷地理部分共12个选择题,2个必做题,3个选做题,题目有限,但考查的知识点包括了必修Ⅰ、Ⅱ、Ⅲ的自然、人文地理;选修Ⅳ、Ⅴ、Ⅵ和世界、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涉及知识面广,联系广泛。文章陈述了新课标中关于“联系”的要求;罗列出在2011年各地高考卷中知识联系比较的题目;总结呈现了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联系”的专题;提出了在应试中知识与能力“联系”的训练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
[摘要]库切是南非著名的作家,凭借《耻》荣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耻》是一部描写南非后-种族隔离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对白人父女在南非的生活与遭遇及遇到的耻辱。通过描写父亲对生活对历史的两次逃离,在发现无处可逃时,最终选择同k-儿一起面对历史,面对生活。本文从生态女性角度试图寻找人类的最终归宿,相信只要与自然联手,相信大自然母亲,相信爱能化解一切,希望在自然中找到人类的归宿与宁静。  [关键词]
[摘要]《地狱变》是芥川龙之介早期的一篇有名的作品,他以残酷的手法揭露了封建领主骄奢淫逸的罪恶和底层人的悲惨命运。本文通过分析《地狱变》中主要登场人物封建领主的代表堀川大公的性格来解读悲剧故事产生的由来。  [关键词]《地狱变》 堀川大公 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24-01    《地狱变》讲述了封建领主堀川大公设圈套命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新教材教学过程中,通过哪些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历史老师们都在孜孜以求。本文以2019年宝安区二模考试的选择题为例,浅谈如何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构建时空网络,涵育历史解释。  关键词:教学策略;选择题;时空;历史解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俗话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可以看出语文的重要性,同样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也起着关键作用,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又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探究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