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围海造地区域内超长PHC管桩群桩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浙江东南沿海围海造地区域内某标准厂房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简述了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技术,阐述了其施工工艺及方法。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在其施工期间对桩身位移、土体位移、孔隙水压力等数据进行了监控,实践结果表明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为类似地质情况下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围海造地;PHC管桩;挤土效应
  1、工程概况
  该标准厂房工程位于瑞安市经济开发区阁巷新区,场地北侧离飞云江入海口约2.2km,东侧距东海海塘约1.65km。项目用地面积178303 m2,总建筑面积365186.66 m2。西南侧有房建工程安心公寓正在施工,本工程施工时,安心公寓的管桩工程已施施工完毕,正在施工基坑围护钻孔灌注桩。
  工程包括23栋五层标准厂房,1栋十一层宿舍楼和1栋十层综合办公楼。综合办公楼有层高4.8m的地下室,除办公楼基础及其基坑围护为钻孔灌注桩外,标准厂房和宿舍楼的基础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地质情况
  工程所在地地处飞云江入海口处南岸,通过对勘探资料收集分析,场地区域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覆盖层厚度大于80m,第四系覆盖层为一套海相、冲(湖)海相交互沉积地层。上部以海相、冲海相軟土为主;其下为冲(湖)积成因的黏性土和砂、砾(卵)石土。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工程现场面地基土自上而下划分如下:
  ①1层素填土(ml):层厚0.70~2.50m;①2层冲填土(ml):层厚0.40~2.40m;①3层淤泥质黏土(mQ43):层厚3.80~7.80m;②1层淤泥(mQ42):层厚2.60~9.00m;②2层淤泥(mQ42):层厚12.70~20.30m;③1层淤泥质黏土(mQ41):层厚7.30~14.40m;④2层黏土(mQ32-2):层厚6.90~12.50m;④3层黏土(mQ32-2):层厚1.90~11.30m;⑤1层粉质黏土(al-lQ32-1):层厚0.80~4.50m;⑤2层黏土(mQ32-1):层厚3.10~13.80m;⑥1层 粉质黏土(al-lQ31):层厚0.70~7.60m;⑥2层细砂(alQ31):层厚0.80~3.00m;⑥3层圆砾(al+plQ22):层厚2.70~7.30m;⑦1层黏土(al-lQ22):揭露厚度5.10m。
  3、桩基类型及施工特点
  标准厂房基础设计为高强度预应力管桩,桩径D=800,有效桩长72米,PHC800AB(110)-15,15,14,14,14,桩端进入⑥-3层,(即圆砾层)不小于0.8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3100KN,单桩静载荷试验静载值为6400KN,桩顶嵌入承台100mm。
  可看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长细比最大值接近100,属于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相比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由于长度过大,施工过程中管桩的垂直度难以控制,易出现桩身倾斜或者是移位。同时桩身过长,要将管桩送至设计标高,需要较多锤数,会出现桩头破碎或者是焊接部位受损,对管桩的整体性有所影响。另外,挤土效应更加凸显,成桩难度相应增大。
  4、施工准备
  桩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检验试验计划等[6,7],本文重点就技术准备及施工现场准备进行论述。
  技术准备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熟悉图纸,学习有关图集、规范标准,并积极组织图纸会审,编制桩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桩基工程施工进行总体布置,绘制工程桩基的行进方向和施工顺序图,并对所有的拟施工管桩进行编号,编号图应大而醒目,每天由专人在图上标出桩机施工的桩数、日期和位置。以便于管理。另外,根据各区域的地质勘查报告进行配桩,防止出现超打或是大幅接桩现象。
  首要工作为修建临时道路,将临时用电用水接入现场。根据需要,搭设临建,组织施工力量进行现场塘渣回填至设计标高,保证场地的平整度,承载力需满足桩基的要求。
  完成场地平整后,应根据图纸中的桩位图放好轴线,并做出标记,偏差不得超过30cm。
  5、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主要包括管桩吊运、打桩、接桩等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顺序布置、焊接方法选择、锤击频率控制、分区施工等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措施如下:
  5.1挤土效应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在地面附近的土体向上隆起,并产生水平位移,监测数据显示孔隙水压力升高,这是明显的挤土效应现象,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根据厂房平面布置图,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配置1台打桩机,分阶段从南向北同一方向施工,沉桩过程中边退边打,避免出现桩机移动造成对土体的扰动。对于排桩过密的区域采用跳打。
  同时沿四周围墙内侧距围墙1.5米处,挖一道1.5米深、1米宽的泄力沟。在泄力沟内侧距泄力沟1-2米处和泄力沟与围墙之间,设水平位移及地面高程监测点,监测点间距20米左右。泄力沟土方堆放在泄力沟内侧,沿泄力沟均匀堆放。在施工后期,为减小挤土效应,适当降低施工强度,必要时,可以采取停止施工措施,待土的孔隙压力消散后再行施工。
  5.2垂直度控制
  由于该工程的管桩设计长度均超过70米,其垂直度控制难度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垂直度,主要采取如下施工方法:
  相对于在打桩过程中修正桩的垂直度,在插桩时保证其垂直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管桩插入地下时,尽量保证桩身的垂直度,开始采取轻击,认真检查垂直度,尽量控制在0.5m以内如有误差及时纠正,必要时可拔出重打。在不受打桩影响区域设置两台经纬仪并保持垂直,互成90°夹角,通过不断调整打桩机导架,在确保桩身垂直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锤击。特别注意的是,当管桩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使用移动机架强行纠偏。
  5.3桩头破碎
  在设计试桩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桩头破碎的现象,经分析发现是所选用的桩锤重量过大,同时管桩的壁厚未达到设计标准。更换桩锤和管桩后,尽量控制桩锤、桩帽和桩身在同一轴线上,后期则未出现桩头破碎现象。
  参考文献:
  [1]唐云霏, 邓裕昌. 浅谈建筑工程基础预应力管桩施工[J]. 低碳世界, 2014(11):238-239.
  [2]王志强. PHC管桩的施工及发展[J]. 山西建筑, 2007, 33(22):113-114.
  [3]陶燕春. PHC管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J]. 铁道标准设计, 2003(9):80-81.
  作者简介:
  姓名:杨彪出生年月:1986年8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江西省金溪县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工程安全管理。
其他文献
开展好科普工作,提高首都全民科学素质,是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础.市科协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致力于科普工作,努力提高首都全民科学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必备能力。新课标明确规定,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投资191亿元,面积有70个足球场大,可起降最大的A380客机……2015年12月22日,由中建三局(郑州)承建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通航,意味着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单体投资
期刊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地区对于电力需求也随之增加.针对农网工程项目的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不利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海南生态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并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保护生态作为重
期刊
一、案例介绍2011年5月9日,一批从希腊进口的废纸到达常熟口岸。该批货物的收货人为江苏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报检重量为458.780公吨,货值11.920万美元,报检集装箱数为21个海运4
一、从后发优势到局部先发优势  发展优势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有关,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获取竞争地位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发展优势还体现一国或地区主导发展战略的选择。发展中国家作为后来者,后发优势战略是其基本发展战略。后发优势战略的核心是“追赶”,主要表现为:要素投入上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上实行跟踪模仿,产业上承接发达国家外部转移,以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入全球生产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探究做到语言得体应注意哪些方面,学会言语的得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语言不得体现象的搜集、分析,找到语言得体的对策,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透过得体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加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提高语言素养,同时培养向生活学习语言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做到语言得体的几条对策,学习做到用语得体。  〖教学难点
摘要:文章旨在为促进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数据分析、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从而改善安徽省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分配不均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现阶段相关数据分析,呈现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化现状,并查阅《安徽省统计年鉴》,对相关数据进行泰尔指数的计算和比较,直观地呈现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合肥市作为代表,调查合肥市城乡居民对于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
在后危机再平衡过程中,审视我国生产网络存在的不足,剖析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动因,有针对性探索优化生产网络的解决方案,对于逐步实现内外需协调发展、跨越发展陷阱、构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