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弘扬人本思想初探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y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世界教育思想的潮流,是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落实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以人为本”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注重弘扬人本思想,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品德 教学质量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强调人本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这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落实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人”这个概念。“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其次,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及“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等,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二、弘扬“以人为本”思想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选择
  在全面推进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弘扬人本思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选择。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以人为目标,以“学会做人”为基点,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抗挫,追求个性发展,塑造“自主、自强、自立”的现代人格,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课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着重点和落脚点,就要围绕尊重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实施。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再是一个任由老师去雕刻、灌输的材料或容器,而应该是课堂的主角。所以课堂设计就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要“以人为本”来统领课堂教学的全部。
  三、从实际出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弘扬人本思想的构想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根据素质教育关于知识、能力、觉悟全面提高的要求,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注重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面向全体学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绝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坚持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工夫,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法纪观念、经济观念和政治观念,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观念的“容器”,采取注入式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进行单一的信息交流,教师讲学生听,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课堂成了讲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违背了教学规律,只能是事倍功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模式人性化的本质。那种“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助长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塑造健康人格、正确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应以学生为本,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入手,以期培养学生的人性化自觉。
  (三)课堂教学设计人性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由此,思想品德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是将知识化为素养,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方法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1.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思想品德教学要把学好知识、发展能力、转化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人性化的旗帜下,我们还必须特别关注这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个性人格健康有决定性影响。
  2.优化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互动,体现人性的平等。要让学生独立地表达见解,学会和他人的良性沟通,正是思想品德教学人性化的良好体现,也是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可谓“非真理莫言”,假如学生犯错,动辄被批评,甚至被同学、老师取笑,加上教学进度的限制,老师往往更愿意采取填鸭式的“一言堂”,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美]德洛尔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版
  2.周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教学模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徐成芳主编.《中小学教学新大纲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4.(法)罗贝尔·萨蒙.未来的管理——走向以人为本[M].王铁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来。笔者本着这一理念,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发掘生物学新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从而实现现实生活和生物教学的互动。  一、将浓浓的“生活味”融入生物大课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一文,当代诗人流沙河用充满激情的音符赞美理想,以富有哲理的语言诠释理想,以春风化雨的神韵启迪人们奋发向上的心灵去执著地追求理想,不失为雕琢灵魂,培育中华儿女健康向上,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材。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指出: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也就是说,没有理想就没有闪光的人生,没有理想就会碌碌无为,枉费一生,没有理想就不是一个真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在教育学生时,我总是遵循一个原则:让学生感到快乐。于是,我总是以赞赏、鼓励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时刻让学生有一种积极向上、快乐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学生的评价方面动了不少的心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老师评价    老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对学生采取的是奖励星星的评价方式。每周评价一次,评出表现出色的前十五名、进
1921年5月9日,莫斯科附近发生一次大爆炸,在半径70km的范围内,爆炸声听得很清楚;再远一直到160km的范围内都是寂静区;然后直到近300km远处,又可以听到爆炸声。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呢?原来这与声波在空气中的折射有关。  声波是声源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媒质中传播形成的。由波的折射定律可知,当波从第一媒质射入第二媒质时,入射角(i)的正弦与折射角(γ)的正弦之比等于第二媒质对于第一媒质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给英语教学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英语分层教学是解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质量    在目前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外语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如何教”(英语课怎么上)的层面,即过多关注教法和教的过程的研究,这与国际上重视教师发展、教学内容与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需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打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沟通的渠道,是思想品德课教  学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只有选取好能激  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材料,才能构建成有生命力的课堂。下面我结合七年级下册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一课教学,浅谈选材的“十性”。  一、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选取材料时要服从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如果选取的材料与教学目标相距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本文从实践出,发对教师课堂上的具体操作及特别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应用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学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情感态度 学生经验 学习过程 实践应用    近几年,在基础教育课程
摘 要:本文对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的教师素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高中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等理念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但在新课改的深化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广大教师与管理者来说,高中新课改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共存。  显而易见,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
[摘要]进化(种系发生)、发展(个体发生)和儿童早期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教育无法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进化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由于人类认知和行为是基于生物学的,因此进化理论也应该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石。由于各种原因,进化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早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有关重演律——个体发生重演种系发生的思想上,如20世纪主要的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皮亚杰、维果茨基、弗洛伊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重演律思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规律与核心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比如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对航空航天中物体的力和运动的分析、传送带传送货物等。因此,以“STS”为载体的问题也是命题的热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例1: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