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暑期,“超级女声”促使全国媒体几乎在一夜之间开始大量使用“PK”一词,如:
  “5进3之前记者问李宇春上了PK台最不想和谁PK,她立即答道:‘最不想和何洁PK!’”——(《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12日)
  “超级女声”再度PK歌友会——(www.hunantv.com)
  “《超级女声终极PK》专辑热卖。”——(《扬子晚报》2005年9月1日)
  一个新词的使用密集程度之大、频率之高,这在汉语史上实不多见。
  近年来,汉语中大量出现“PK”这样的字母词。由于这类词语发展速度快、数量多,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林伦伦等编,花城出版社,2000年)、《新词新义词典》(姚汉铭主编,未来出版社,2000年)、《新华新词语词典》(周洪波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新词语大词典》(亢世勇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等都收录了一些字母词,特别是亢世勇先生主编的《新词语大词典》将字母词作为一个门类加以收集、整理。但所有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不是属于名词词类,就是属于形容词词类,如UN、DNA、WTO、Internet等,竟然没有一个属于动词词类,而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存在至少有半个世纪之久!由此可见,汉语动词领域并非字母词容易进入并存在的领域。
  作为字母词,“PK”突破原有的形容词和名词这两个传统的词类领域,径直闯入汉语动词词类,尽管目前仍是唯一一个进入汉语动词领域的字母词,但其意义实不可小觑。
  首先,汉语是一种重动态的语言,偏重于动态的描写,表达多用动词。如使用大量的“兼动式”或“连动式”,使所描写的事、人或物跃然纸上,显得生动活泼,让读者或听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虽然汉语动词的这名新成员暂时只是“孤胆英雄”,但其使用率极高,对汉语的发展今后会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众所周知,汉语不是语法家、教师、作家或知识精英们的专有领域。汉语现在是而且一直是普通人的语言。从汉语史来看,汉语中某些词语就来自农村、来自琐碎的现实生活,从而使汉语变得富有表现力。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近年来的许多汉语新词来自网络爱好者、电脑游戏玩家。这些新词中有些被视为美的、有些被视为丑的、有些会生存下来、有些则会消失,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知识精英们,而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所以,人们在“PK”进入汉语动词领域上所取的宽容态度,对汉语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PK” 进入汉语动词词类,是“事出有因”的。一般来说,拉丁字母与汉语的方块字在外形上差异较大,因而就算能被汉语名词或形容词吸收用来表达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新感觉,但被汉语动词词类吸收的条件是很难具备的,因为汉语不是一种偏重静态的语言。“PK”的出现,究其实质,与近年来汉语中字母词大量出现的背景分不开,与社会对字母词的宽容心态分不开。
  “PK”是英语player killer的首字母缩写,最初指的是在游戏中杀死其他玩家的玩家。6年前,该词作为名词随着网络游戏进入中国,不过当时能上网的人不多,所以不为读者所熟悉,只是慢慢地随着上网、玩游戏的人数增加,“PK”的热度才有所提高,孰料今年它竟然跳出游戏的范畴,摇身一变成为动词。由于“PK”指玩家之间的杀伤性比武,一般来说带有恶意性和伤害性,正因为如此,为避免造成虚拟世界的混乱,游戏对“PK”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限制,由此产生了“PK”的理念和精神。“PK”理念和精神的好处在于:淋漓地展现个体的优劣;反对传统的大牌沙龙,能够“人尽其才”, 突出优秀者;“PK”真实、直观、明朗,是外界认识个体的较好途径;从经济角度出发,“PK”符合新的消费观,突出卖点、深入人心。总之,“PK”精神在虚拟的游戏世界大获成功。在此基础上,它开始转向现实生活领域一试身手。可以说,人们竞争观上的变化,对“PK” 在汉语动词中的出现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其它字母词由于其名词或形容词的功能限制,如果在同一语境中反复使用,会令读者丧失新鲜感,而“PK”作为动词在汉语这个注重动态的语言里反复出现,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符合动词活动规律,能为人们所接纳。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PK”虽是唯一用作动词的字母词,但它仍沿袭了传统字母词的发音方式:在模仿英文字母发音的同时,读成汉语式的音素,并带上了汉语特有的声调,即使用了“数理化教员的读法”,这样,虽然外形上“PK”与汉语方块字有一定差异,但在读法上已经汉化,这为“PK”进入汉语动词词类提供了语音基础。同时,“PK”两个字母的汉化读法皆为爆破音,听上去显得干脆、利落、个性十足,易为人们所接受。
  当然,任何一个新词的出现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对记载历史、研究历史、保存文化、发展文化都有一定意义。即使在一定时期昙花一现的字母词,也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见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一定作用。虽然仅两个字母,“PK”却将内容完整、内涵丰富、规定人性化的“PK”理念深入人心。可见,“PK”是现阶段人们渴望公平竞争、渴望展现自我的要求,使“PK”得以以动词身份渗透到汉语词汇中。
  其实,在汉语里也有与“PK”基本等值的动词,如“挑战、角逐、竞争、打擂”等,但由于人们特别是媒体及青年人求新的心理,以及“PK”本身具备的易让人接受的理念,加上“PK”两个字母发音给人的听觉冲击力,使“PK”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形成了进入汉语动词行列的趋势,以至于“我和你PK”、“我刚才被PK了”这类话语常绕耳边。
  在本年度“超级女声”活动落下帷幕之后,“PK”的使用语境似仍有扩大趋势。例如:
  “女明星穿着现场PK。”——(《扬子晚报》2005年9月20日)
  “独家解析大盘近期震荡之谜 江湖两大主力:游资PK基金”——(《金陵晚报》,2005年9月21日)
  “老爸PK三千丝”——(《金陵晚报》,2005年9月21日)
  汉语中的新动词“PK”和它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一样,表现力强、内涵丰富。“PK”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极强,常出现于正面冲突、竞争、挑战、展现自我等语境中。
  “PK”这个汉语动词的新成员,正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祝吉芳,江苏省河海大学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手机短信是随着手机的运用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交流形式,它是高科技的产物。自1998年中国移动开通手机短信业务以来,由于其互动性、时尚性、多样性等特点而让人们“初见倾心,再见痴心”,迅速红遍中国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种媒体”。它以视觉代听觉,以文字代声音,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特别是思维活跃、知识丰富的年轻人的积极参与,使它更富于意
期刊
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表否定的句子。例如:    1.日本这样,你还学什么日语。  我们抽象为“V什么X”。语法界普遍认为“V什么X”的消极意义是由“什么”一词带来的。(吕叔湘1992;邵敬敏、赵秀风1989;寿永明2002;李一平1996)然王海峰(2003)指出“‘A什么B’结构式是人们在言谈交际中为表现主观性而采取的一种语法化形式”。这一观点很有意义,但他局限于词的范围,如吃什么亏等。然实际语料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又说:“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素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地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
期刊
摘 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句型的不同,主位、主语和话题的理解定位一直是困扰国内语言学家尤其是系统功能语法学习者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三个概念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并分析英汉句型的不同对主位、主语和主题的影响。  关键词:主位 主语 话题 句型    一、引言    自从Halliday的功能语法进入中国之后,不少学者开始尝试着用Halliday的系统理论来分析汉语句式,并提出不少分析
期刊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改革一直是对外汉语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一书全面回顾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创立及发展过程,并对该体系的改革与重建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一个新的语法体系的蓝图,提高了对外汉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分级与排序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回顾 
期刊
摘 要 :“火炕”是我国北方农村主要的取暖设施,此设施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也谈到:“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古书不载”,“古书不载”是由于古人居住方式经历了半地穴式到地上房屋式的过程。“掘坑生火”是将“炕”字写为“坑”的原因,多数辞典将“炕”字与“坑”字看成“通假字”或“异体字”,此说非也,二者应为“古今字”的关系。  关键词:炕 坑 掘坑生火 考古  
期刊
王安石在其《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对此句的翻译是:“……常常是在险阻偏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2000年11月第2版,第159页)在本课“课文说明”有关“词类活用和句式”部分的解说中,也有这样的解释:“险远,险远的地方。”(2000年11月第2版,第156页)
期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大转型,现代汉语词汇系统里也出现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其中外来词(word of foreign orign)占有较大比例。诸如“打的”;“摩的”“的哥”;“酒吧”“网吧”“吧台”;“酷毙”“扮酷”,乃至于各种各样的“卡”、“秀”、“族”(一族)之类的新词语或曰流行语充斥于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方方面面。作为真实记录社会的新词语、伴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流行语,上
期刊
2005年湖南卫视的平民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使一些词语广泛流行起来,俨然出现了一部“超女辞典”,这些词语主要有:超级、海选、粉丝、黑幕、待定、想唱就唱、偶像派、实力、中性、亲友团、大众评审、短信支持率、拉票、PK等等。其中“PK”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我们从词源、泛化、词义、语用价值、规范几个角度对这一流行词语做初步探讨。  “PK”的词源是什么,先看下面这个例句:  (1)究竟何为“PK”?香港人早
期刊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下编)进入“收官”阶段,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本书数据和图表,有必要将成果背后无法反映的一些情况作个补充说明。  2006年5月22日,教育部召开第11次新闻发布会,国家语委发布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相关数据。这是中国第一次就年度的语言使用实态发布报告,引起了社会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在题为《关注语言国情,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