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回顾与重建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改革一直是对外汉语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一书全面回顾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创立及发展过程,并对该体系的改革与重建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一个新的语法体系的蓝图,提高了对外汉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分级与排序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回顾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语文出版社,1994)是第一本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进行系统探讨的著作,虽然该书自出版以来又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但对我们今天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特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特点,无论是在学科理论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还是教学规模、教学设施、教材品种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①。但是,反映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教学语法体系却自创建以来几十年基本维持原貌,未能很好地适应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正如德国柯彼德先生指出的:“……这个体系的基础从50年代成立以来没有得到进展和调整,有些地方矛盾特别突出。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尚未引用到汉语外语教学的语法体系上。这一僵化落后状况跟近几年来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在其他领域里的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很不相称。” ②
  如何改革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早就成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乃至世界汉语教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吕文华先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可以说是最早对这一研究课题作出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一书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主要是在回顾这一体系创立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作者关于对外汉语语法体系的理论思考。第二部分,常用语法项目的分析。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理论思考的一种操作性示范,作者重点选择了19个常用的汉语语法项目,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分析,是理论思考的一种延伸。第三部分,语法研究。收录了作者1977年以来的有关汉语语法的研究论文12篇,主要涉及了“了”,“被”字句、“把”字句、补语、“是……的”句等语法难点。
  全书的三个部分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宏观的理论思考、总体的框架构拟,第二部分是微观的分析、具体的设计,那么,第三部分则集中反映了作者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进行语法研究的思路。三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本书作者对从20世纪50年代《汉语教科书》以来的各个时期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法体系做了系统的回顾。指出《汉语教科书》创建的语法体系“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还影响了世界的汉语教学”,“在语法方面的成就、影响和权威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史上堪居首位,其功绩和永载史册”;同时也尖锐地指出它的历史局限和不足,在“宾语提前”“句子成分分析法”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其他教材,作者的态度也同样是坦率而热忱、客观而公正的。作者认为:“综观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发展的历程,我们不能不认为30多年来其发展是缓慢的,变化是局部和微小的。”这一评估和批评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令人信服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重建
  
  作者在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常用语法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着重提出了一整套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改革方案,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一个新的语法体系的蓝图,提高了对外汉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整体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一新的语法体系的理论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指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自创建以来,就存在着偏重“语言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倾向。这主要体现在语法教学中包罗了一些在交际中不用或少用的语法项目,因而语法项目繁多,语法教学量大,语法解释大多是语法概念的诠释和语法术语的罗列,条目繁多,讲解过细,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而这种传授知识的做法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作者提出了扭转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知识的偏向。
  在语法教学的内容方面,作者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例如:语言教学需要向两头延伸,即加强语素与句群教学;提高词组在教学中的地位,建立“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对句型进行多角度描写,按语法句型、语义句型与语用句型进行教学;增补口语语法,按口语语法的特点进行语法点的归纳和解释。另外,针对目前“中高级语法教学中出现了滑坡和空白”,作者提出了处理初级、中级和高级语法教学的三个原则——“衔接贯通”“循环递进”和“深化扩展”。
  
  (二)对近年来汉语语法本体研究成果的吸收
  从《汉语教科书》以来的教学语法体系,基本限定在句法形式教学的框架内。汉语研究不断从句法向语义、语用层面的深度拓展,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在内容的深化上提供了可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一书十分重视吸收近年来语法研究中比较成熟的新成果,特别是在研究思路上紧紧抓住了以下两条主线:
  1.除了按从结构形式到意义的模式组织教学外,还应该有从意义到形式的教学模式,因而强调要揭示句子成分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以及不同的语义指向、语义制约等。
  作者在《“被”字句的语义分析》一节中指出:一般认为“被”字句中的主语只是受事,实际上“被”字句中主语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与动词的语义关系并不如此简单。在“他被工厂开除了”“从来林场那天起,钱守任就被人们称做‘傻瓜’”“老园头被她哭得心软”“她被这个朴素的回答感动了”这四个句子中“被”前的名词性成分分别是动词的受事、施事、当事和感受主体。
  2.从交际的功能意义出发建立表达系统,即加强语用分析
  包括分析某个句法现象的使用环境和语言背景,分析某些形式的言外之意。如作者在《“了2”语用功能初探》一节中指出:我们在给外国学生讲语气助词“了”时,以往仅提到它表示变化或表示新情况。但作者认为这是不够的,语气助词“了”在句中还有信息提示的语用功能,即提请听话人注意,进而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意向。如“都六十岁的人了”,发话人向听话人发出了“六十岁了”的信息,其可能表达的意向有“老了,身体不行了”“该退休了”“无意过问太多的事”“不该穿着太时髦了”等,具体意向由语境决定。
  
  (三)对语法项目进行的分级与排序研究
  在对现有的语法体系进行反思和对现代汉语语法问题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吕文华先生在《对外汉语语法体系探索》一书中科学地提出了语法分级与排序的全新观念,这无疑是对整个汉语语法教学体系理论认识的一种深化和发展。
  传统的语法研究理论和语法教学的内容,基本是停留在词法和句法的平面上,而且没有对这些语法项目做细致的等级切分和内在生成关系的描述。反映在语法教学体系上,就表现为各个语法等级项目基本上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来处理,这必然会导致语法教学内容庞杂、重点难点不突出。因此,作者提出了语法项目选择与编排的若干原则,包括在充分吸收本体研究的成果上提高科学性;在对比研究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在科学统计的基础上优选语法项目,严格选择最低限度的语法项目等。并强调语法项目的编排要处理好编排次序、学习量控制和难点安排等诸多方面。
  语法项目分级排序的研究能使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向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也是指导我们进行语法体系改革的方向和指导我们进行语法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一书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创立及其发展过程做了全面、正确的总结和评价,肯定了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改革对外汉语语法体系以及改进语法教学方法的新方案。
  
  注释:
  ①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文化学院出版社,1990年。
  ②[德]柯彼德《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
  点》,《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
  
  参考文献:
  [1]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龚千炎.《读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J].中国语文,1994,(4).
  [3]卢福波.谈谈对外汉语表达语法的教学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2).
  [4]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
  [5]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J].语文出版社,1994.
  [6]郑懿德.对外汉语教学对语法研究的需求和推动[J].世界汉语教学,1991,(4).
  (金玟京,南京大学中文系)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AA重叠式有重叠构词与重叠构形之分。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收词情况看,AA重叠式基本上是重叠构词,只有“大大”“常常”“偏偏”“刚刚”“明明”“仅仅”“略略”“稍稍”少数几个词,它们的单音节形式和重叠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并行使用,其重叠形式还没有固定为重叠构词,应看作重叠构形为宜。所以,考察《现代汉语词典》AA重叠式主要是对AA重叠构词的考察。AA重叠构词包括叠音词、重叠词两类。  叠
期刊
宋子然先生的《训诂理论与应用》(巴蜀书社,2002)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该书内容覆盖面较广,涉及传统训诂学理论的方方面面,且章节安排较有条理,是一本较好的训诂学入门教材。下面具体谈谈笔者读完该书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内容丰富,编排有序    宋子然先生编写的这本《训诂理论与应用》是作为四川师范大学汉语史研究生的教材来使用的,具有较高的归纳性和条理性。该书分为理论篇
期刊
引言    1919年底成书的刘复《中国文法通论》,与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陈承泽《国文法草创》一起,被认为是摆脱自《马氏文通》始即成风习的仿照西洋文法研究中国语言的巢臼、建构中国本土文法的最早探索。此后刘复忙于实验语音学、国语推广、古文考订乃至行政事物,对此不复关注,只在30年代出版了半部《中国文法讲话》,完全放弃了当初雷厉风行、旗帜鲜明的革新主张。但他的初创之勇气和《中国文法通论》所达语法研
期刊
近年来,随着“第四媒体”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生活越来越深刻地介入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模式,交际、沟通方式的革命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E-mail正取代着纸质信件,免费网络视频在冲击着电话消费,而以MSN、ICQ和腾迅QQ为代表的新型通讯工具也逐渐成为人们即时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选项——它们在共同引领我们进入网络交际的Q时代。本文将以腾迅QQ的表情符号为中心,探寻它的构形分类、规律及其在网络交际
期刊
杨树达先生(1885~1956)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史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湖南省长沙市人。杨先生青年时代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先后在湖南、北京等地任大学教授。杨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成就斐然,造诣极高,其一生著述颇丰,学术著作可分为辑录古人之引文以解释古书类、修辞和语法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著述类、校勘注释和考证著作类、文字训诂著作类、甲骨文著作类、金文著作类等六类。《中国修辞学》(又称《汉文文
期刊
汉字的评价和前途是个争论已久的老问题,梁永国先生的文章《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现代语文》2005年第8期;以下简称“梁文”)旧话重提,引发论争。下面我们按照梁文论述的先后做一些讨论,希望能得到比较符合事实的认识。    一、文字制度演变的总趋势    梁文承认“由表意到表音是文字发展的总趋势”,但笔锋一转,说“然而,汉字却是个例外”。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他说:“因为汉字从产生,一直延续
期刊
手机短信是随着手机的运用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交流形式,它是高科技的产物。自1998年中国移动开通手机短信业务以来,由于其互动性、时尚性、多样性等特点而让人们“初见倾心,再见痴心”,迅速红遍中国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种媒体”。它以视觉代听觉,以文字代声音,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特别是思维活跃、知识丰富的年轻人的积极参与,使它更富于意
期刊
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表否定的句子。例如:    1.日本这样,你还学什么日语。  我们抽象为“V什么X”。语法界普遍认为“V什么X”的消极意义是由“什么”一词带来的。(吕叔湘1992;邵敬敏、赵秀风1989;寿永明2002;李一平1996)然王海峰(2003)指出“‘A什么B’结构式是人们在言谈交际中为表现主观性而采取的一种语法化形式”。这一观点很有意义,但他局限于词的范围,如吃什么亏等。然实际语料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又说:“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素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地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
期刊
摘 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句型的不同,主位、主语和话题的理解定位一直是困扰国内语言学家尤其是系统功能语法学习者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三个概念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并分析英汉句型的不同对主位、主语和主题的影响。  关键词:主位 主语 话题 句型    一、引言    自从Halliday的功能语法进入中国之后,不少学者开始尝试着用Halliday的系统理论来分析汉语句式,并提出不少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