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比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更为重要。本文侧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观念转变 民主教学 辩论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7-02
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其中培养能力的要求失主要得、根本的要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即是其一。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做到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它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高中政治课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单一。教学中,师生们围绕高考这根无形指挥棒团团转,必然地形成了“老师教书,学生背书,国家考书”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不少学校把竟争片面理解为考试的竟争、分数的竟争、升学的竟争、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注入式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甚至不惜来用超负荷的,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去争取考分的优胜、升学率的优胜。事实上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的个性品质也逐渐稳定和成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学生完全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和探究气质。但在传统观念束缚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的狭小范围内,难以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特点,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个性,阻碍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广大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
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上的民主,创设情景,以景育情
教学的民主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我总认为“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专制的体现。教学上的专制会直接伤害学生的感情,造成无法弥补的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冲突。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减少抽象,空洞而又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增加情真意切,生动形象,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内容,把政治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为一体,寓教育与情感之中。由此我们应采取多种直观的,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情动情,以理激情,借境生情,让学生投入到乐观情感之中,使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才能和教师一起积极思考。中学生的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将有助于学生学得有劲,学得主动。另外,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课堂辩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把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他们的
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比如:在教学经济常识时,我们可以针对针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可让学生讨论:(1)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是否合理?(2)为什么初次分配和在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要更加注重公平?;学哲学常识时可以根据我国今年全国人民抗击冰雪灾害、自然灾害的事例让学生辩论(1)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2)集体主义是否过时了?;在教学政治常识时,可以针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共产党员腐化堕落的现象让学生辩论(1)共产党能不能消除腐败?(2)在现阶段,为什么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产党员怎样才能保持其先进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思想中的矛盾和困惑,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疑惑问题进行辩论,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很强烈,在辩论中他们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会多方查找资料,并依据教材和生活中的事例,数据竟相发言,在交流、交锋中鉴别、接受他人的信息。课堂讨论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法,它以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为中心,融启发式、活动式、研究式学习为一体,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及班级学习相互补充,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结合。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相互启发,在表达辩论中获取新信息,并及时加工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要培养学生自己善于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更高的要求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有创意的问题,并主动地探究,寻找答案。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时期,对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都会感到好奇、新鲜总想问一个为什么。教学中必须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显露灵性、展示个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假设学生置身于一个过于严肃紧张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就不会多想,也不愿多想,有了想法后也不敢提出。因为他们害怕提出问题后,老师会责怪自己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害怕同学门笑话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主动权,不仅告诉学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且告诉学生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育的没问题,而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在教学中,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活动。例如:学习“货币的职能”时,我要求学生分组开展比赛,看哪一组提出以此相关的问题数量多,质量高,结果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1)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会消失吗?(2)现实生活中工资是用人民币支付的,因而纸币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它表现出了学生们善于思考、提出、探究问题的自主学习的热情,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复杂、重要、次要或可笑,只要是学生思考后提出的,教师都要做出积极的回应,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生疑,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这样一堂课就变成了问题的发现课,也会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持久地吸引学生学政治的注意力,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也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师教学用书》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必修)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6
关键词:观念转变 民主教学 辩论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7-02
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其中培养能力的要求失主要得、根本的要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即是其一。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做到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它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高中政治课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单一。教学中,师生们围绕高考这根无形指挥棒团团转,必然地形成了“老师教书,学生背书,国家考书”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不少学校把竟争片面理解为考试的竟争、分数的竟争、升学的竟争、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注入式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甚至不惜来用超负荷的,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去争取考分的优胜、升学率的优胜。事实上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的个性品质也逐渐稳定和成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学生完全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和探究气质。但在传统观念束缚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的狭小范围内,难以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特点,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个性,阻碍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广大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
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上的民主,创设情景,以景育情
教学的民主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我总认为“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专制的体现。教学上的专制会直接伤害学生的感情,造成无法弥补的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冲突。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减少抽象,空洞而又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增加情真意切,生动形象,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内容,把政治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为一体,寓教育与情感之中。由此我们应采取多种直观的,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情动情,以理激情,借境生情,让学生投入到乐观情感之中,使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才能和教师一起积极思考。中学生的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将有助于学生学得有劲,学得主动。另外,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课堂辩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把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他们的
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比如:在教学经济常识时,我们可以针对针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可让学生讨论:(1)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是否合理?(2)为什么初次分配和在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要更加注重公平?;学哲学常识时可以根据我国今年全国人民抗击冰雪灾害、自然灾害的事例让学生辩论(1)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2)集体主义是否过时了?;在教学政治常识时,可以针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共产党员腐化堕落的现象让学生辩论(1)共产党能不能消除腐败?(2)在现阶段,为什么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产党员怎样才能保持其先进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思想中的矛盾和困惑,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疑惑问题进行辩论,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很强烈,在辩论中他们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会多方查找资料,并依据教材和生活中的事例,数据竟相发言,在交流、交锋中鉴别、接受他人的信息。课堂讨论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法,它以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为中心,融启发式、活动式、研究式学习为一体,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及班级学习相互补充,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结合。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相互启发,在表达辩论中获取新信息,并及时加工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要培养学生自己善于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更高的要求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有创意的问题,并主动地探究,寻找答案。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时期,对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都会感到好奇、新鲜总想问一个为什么。教学中必须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显露灵性、展示个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假设学生置身于一个过于严肃紧张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就不会多想,也不愿多想,有了想法后也不敢提出。因为他们害怕提出问题后,老师会责怪自己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害怕同学门笑话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主动权,不仅告诉学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且告诉学生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育的没问题,而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在教学中,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活动。例如:学习“货币的职能”时,我要求学生分组开展比赛,看哪一组提出以此相关的问题数量多,质量高,结果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1)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会消失吗?(2)现实生活中工资是用人民币支付的,因而纸币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它表现出了学生们善于思考、提出、探究问题的自主学习的热情,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复杂、重要、次要或可笑,只要是学生思考后提出的,教师都要做出积极的回应,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生疑,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这样一堂课就变成了问题的发现课,也会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持久地吸引学生学政治的注意力,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也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师教学用书》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必修)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