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6-0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工具化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营造崭新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最主要基地。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能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因此问题式教学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教学相关知识为背景,灵活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进行问题开发与设计,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手段组织教学,并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在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打破常规,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例如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定期为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结论。
  例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要学生思考用几种软件把文字进行编辑,是W0RD2000中,还是记事本中,或是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教师要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通过辅助教学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中学计算机教学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于艳波.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吉林教育,2005,(12).
  [2]朱钧.重视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学与管理,2005,(9).
  [3]汪英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16-0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如何对其进行评价,以及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目前业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给一线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事实上自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颁布以来,特别是2004年秋季实施国家级高中新课改试点
摘 要: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种感官相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作用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1-118-01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17-01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高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传统课堂。根据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走近香港——幻灯片模板、母版和版式》内容,学会幻灯片的制作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而香港作为我国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3-01    新人教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已知A,B是直线l上任意两点,O是l外一点,则对直线l上任意一点P,存在实数t,使关于基底{,}的分解式为=(1-t)+t   此向量等式叫做直线l的向量参数方程式,其中实数t叫做参数,并且满足=t.  应用一:,前面的系数之和为定值  1.(2007·全国Ⅱ)在△
研究目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因,也是导致人群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提示,空腹血糖受损(IFG)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但是相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