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动”起来,快乐无极限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i7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镇高中,学校的微机房的计算机配置比较低,像我们学校使用的还是九八年买的计算机,到现在微机损坏率很高,当时投入比较大,学校现在基本不可能再更新机房了。 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谈话调查,一个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对计算机都比较感兴趣。但在开学初,我却发现有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聊天、下载歌曲、玩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其一,由于学生尤其是农村里的学生,身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外界缺少沟通的机会,缺乏社会信息化意识;其二,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众多学生仍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仍习惯性地对各门学科进行分门别类,划分出所谓的主科和副科,以前从未列入高考的信息技术科目是名副其实的副科;另外,从班额来讲,乡镇高中的班额都比较大,一般在六十人以上,这在客观上也给了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上机操作中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面对这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在实践课的时候,教师根本不可能对学生逐一指导,以致有的学生躲在角落里聊天玩游戏。怎么办呢?我是采取了这样的办法:我先把对微机熟悉的、操作快的学生培训一遍,一般一次十人,然后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由这十人担任小组组长,负责具体的指导工作。小组内成员充分讨论,小组之间可以走动互访,最后要求对小组内每个成员写出结果评价。我所布置的任务,除了必做题目外,还有不少选做题目。选做题目之所以多,主要想通过学生的分工协作,达到做一知全部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办法,我发现,不但我所布置的必做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好,而且选做题目通过分工协作,也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最后的结果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都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通过撰写评价,使得那些聊天玩游戏的同学必须忍一忍了,再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于本组学习研究中来,可以说,大家忙的不亦乐乎,也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了。
  通过这种“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够让他们的思维先动起来,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共享所取成就,突破了以往乡镇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的状况,也让信息技术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组织者。在这种“动起来”的教学模式中,我主要利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 我备课的首要工作不再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根据课程进度合理选择学生的操作任务。将这些任务分成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选做相对难度大一些。通过这些任务,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2.个别指导 找出10个学习好的学生重点培训,必要时提前练习一下。让其先掌握这些操作要领,他们是小组的具体指挥者。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3.小组合作与竞争 将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将先前的10人分配到小组当中去。同学们在实施具体任务遇到困难时,首先找组长,特殊情况由组长将问题提给我。选做题由组长分工,小组成员合做完成。组内组外充分走动交流,通过最后评价评出优秀小组。
  
  4.个案讲评 只有那些确实有讲评需要的题目,我才集中进行讲解并操作演示。
  信息技术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集音、像、动画于一体,能多感官、多角度、多层面的刺激学生。学生、教师全部动起来,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多媒体优势,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其他文献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学习击剑的人学习非常勤奋,练习十分刻苦,剑术长进很快。一天,他问教练:“如果我照这样的速度练下去,需要多少年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击剑手?”教练告诉他:“需要10年!”他想了想,又问教练:“如果我每天花费像现在这样两倍的时间练剑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击剑手?”教练笑了笑答道:“需要20年!”他一脸的诧异,追问道:“那如果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把剩余的时间都用在学剑、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课文都比较长,只有古诗和部分短课文可以在一课时完成,大部分课文一般需要两节课乃至稍多的时间完成。但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合理分配课时,往往在公开教学时第一课时容量很大,求多、求全、求完整,想把课文所有的内容都学完,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如蜻蜓点水,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很多公开教学都超时,也影响了学生休息的权利;而日常教学第一课时的容量又比较小
六位学区工作伙伴共同收集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从他们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新教师代表们从我手中接过用订书器订在一起的一打纸。“这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老师在接受我们的调查时所说的情况。你们怎么理解?”我对他们说。  我们认为这些调查得来的资料包含着一系列扶持新教师的策略以及对一些开放性问题的总结,接受调查的老师们还把对他们来讲很重要的事情按次序排了队。    重要的策略  
所谓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范式不是静态的,而是通过应用不断完善和拓展的,它是在一个迫切的新环境下进一步清晰和细化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某个范式初步形成之后,其后的研究者所做的工作往往是使之更加完善和丰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新的范式又将以竞争的姿态出现,通过新的实践选择,新的范式可能会取代旧有的范式,而成为学科的公认范式,这就叫范式转换。可见,课堂上是没有一承不变的学习范
如何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少一些问题,多一些话题,将课堂中的问题,想方设法变成我们师生交流的话题。    下班走在路上,不经意地问孩子:“今天语文课上举了几次手?”孩子兴高采烈地回答:“42次!老师问了42个问题,每一次我都举手了。”我愕然。这看起来好似一个笑话,但也反映出语文课堂的“满堂问”弊端:教学中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教师连续发问,学生或
近几年,一说起学校教育,谈论比较多的是校本课程、师本理念、生本思想、人本主义等。这些都是对的,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其实,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我觉得,要树立大教育观,也就是“立体教育观”——魅力校长、卓越团队、阳光教师、快乐学生、和谐家庭、宽松社会。  魅力校长。尽管有诸多争论,但我还是信奉被多年的经验教训证明了的那句话: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我当了26年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
课改以来,小学科学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种理念,叫“一英寸宽,一英里深”。所谓“一英寸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要尽量少一些、精一些。“一英里深”是指具体到每一个教学内容要充分展开,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了探究的深度。    矫枉过正的现状    相比较于我国传统的科学(自然)教学中过于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过于追求课堂知识掌握的效率,忽视学生
我的一个朋友,他是一位从业20多年的资深律师。一次,我打电话让他告诉我qq号,这样我们可以相互聊聊天。他回答说:“对不起,很抱歉,我没养‘小企鹅’。我没时间,我养不起!”  朋友的这句话引起了的深恩。这使我想起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崔琦。他远离政治,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奖桂冠加冕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堂堂的诺奖得主的大科学家至今
中学时期是个体从儿童迈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理发育的高峰阶段,又是自我概念、价值观、各种社会技能的发展由不成熟、不稳定到成熟、稳定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外在世界进行的探索日益增多,开始发展独立的思考能力,扩大自主权的要求日益增长,不愿遵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进入到“叛逆期”。由于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没能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无法处理好如何与子女恰当沟通的问题,不仅出现了严重的亲子对立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