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课堂变为学习的乐园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但是,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甚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就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双边性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他们学习的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比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我先把自己记忆中的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乐园,接着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二、全方面、多角度地挖掘学生乐学的因素
  常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了到达教学的目的,从不同的侧面挖掘潜在的、有利于学习的“乐”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材本身很生动,如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生动性体现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一些教材,如说明文、应用文等,就更需要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功底去从不同的侧面挖掘有趣的因素,以达到培养兴趣,启发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要从不同侧面挖掘乐学的因素,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熏陶和美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乐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他文献
“要创业,来光阳”,这是在第七届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上,客户在对光阳公司、产品充分了解情况下,发自内心的感言,特别是有些客户连称“没有想到”,其实光阳公司“以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为经营崇旨,客户想到的,我们早已想到,客户没有想到的,光阳也为客户想到了,这也是光阳创业项目受到创业投资者热捧的主要原因。  光阳公司从1992年创业之初,历经十三年的发展,从特种印刷项目起步,到目前拥有十大创业精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