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绘画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85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和整合是构成中国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独特风格的关键,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最具传统特色的“绘画元素”即“书”、“画”、“印”元素在伴随着西风东渐的对峙与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生。笔者试图从中国画中所具有的元素,即其中的笔墨、提款的书法、铃印的印章为出发点,借此分别阐释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与革新。
  【关键词】 视觉设计 绘画元素 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电影海报,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中国视觉传达设计起步较晚,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演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体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就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而言,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优秀设计时,我们首先要摆正两者的位置,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应该注意拉开与西方的距离,突出东方文化的特点,繁荣自我文化。采取不同的切入点不断的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满足具有个性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学会关心拥有的文化遗产,发挥无限独特的创造力,共同创造设计的未来。
  1 对中国传统绘画元素表现形式的借鉴
  1.1 视觉传达设计表现的“意”与“象”。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中国画的精髓就是不但要把事情的形神传达给观众,更重要的是画家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也传染给观众,这一理念同时也适应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指有针对性的表现或创造某种事物和形态时所经历的内心活动到外在表现形式的过程,是由视觉传达的内容,主题即“意”,通过设计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运用联想整合的方式,并利用造型形式法则创造出可视的形象和情节即“象”,并通过这个形象和情节,直接或间接地对内容进行了再现或象征,而观众则通过媒体的传播,通过视觉感应获得到传播的信息并引发联想,产生心理效应。
  1.2 视觉传达设计在构图上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借鉴。中国画的构图与西方绘画构图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除人文观念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外,还因为中国画的艺术构成倾向于平面装饰性。如何使画中物象的组合既主次分明,又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对构图技巧的把握和运用,就具有了超出技术之外的战略意义。构图,不仅仅是在画面上妥帖地安排绘画形象,实际上,还关系着主题展现、意境刊造、趣味构成等因素,另外是绘画艺术作品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基础条件。在我们看到的视觉传达作品中,很多作品总是希望把画面挤的满满的生怕浪费了每寸空间,但是这样的作品常会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画面的拥挤使人难以认清它的主题。我们说“白”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正不断的吸取中国画构图中空白这一特点,崇尚“少即是多”的原则,尽可能以极少的元素进行设计,使版面简洁明了又丰富细腻。在编排设计中适当的运用空白元素,给人以不施粉戴,天然雕琢的质朴之美。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空白的合理利用能给人以阅读上的休息与轻松,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产生一种神秘感与回味感。
  2 视觉传达设计中笔墨元素的应用
  2.1 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的审美思想。中国画的技法,实际上就是用笔和用墨的问题。水墨是中国画的材料和画法概念,水墨艺术简约的画面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捷,寓意丰富,妙在以极少的要素表达最多的信息。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要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为支点,寻求襟抱器识、浑厚华滋的笔墨水韵,为本土视觉设计注入一股激流,让它真正地鼓荡起千层的涟倚、谱写出自然的诗文和弹奏出华美的乐章。
  2.2 笔墨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含蓄美体现。运动生成变化的自然规律,造就了中国设计艺术以流动转折的线条和水墨色彩舒缓的韵味来感叹生命之无限,追求出神入化之功力,显出自然之天性使然,顺气流韵,体现了其传统美学含蓄的意念。含蓄体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不仅能充分表达出我们神秘的东方色彩,也能更好地起到国际传播及交流作用。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应立足于透视形式把握其精神,“继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继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超越”就是在设计中对本上化肯定的同时,还要不拘泥于传统的樊篱,多借鉴国外一些精妙设计,多留心国际审美时尚,从形式上升华,形成同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2.3 视觉传达设计中水墨元素的应用。现代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想真正民族化,就要借鉴传统,把水墨元素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高。中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可以从中国水墨画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使视觉传达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画是黑墨白纸两种材料组成的黑白体系,宣纸的吸水性融合与渗化特性,自然会形成明暗层次和块面的变化。而水墨的比例、磨擦力的强弱、纸绢的吸水性大小均与此相关。鉴于水墨的特性,一些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就考虑到其在作品中的文化价值,故在设计时自然而然的融入了水墨元素。例如在标志设计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标志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分支,其在造型的变化的处理上都有一定寓意蕴涵在里面,透过标志自身的型不仅能够折射说该公司的企业理念及性质,更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水墨艺术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就体现出中国独有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传统。水墨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许多的优秀设计大师把水墨要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充分展现了水墨艺术的无穷魅力。视觉传达设计要想更好的发展无疑是要提升自己的创意,与水墨艺术走得更近一点不是一件坏事。世界上的事物万紫千红,异彩纷呈,创意思维与设计的方法也必然是无穷无尽的。
  毫无疑问,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是可以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使平面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 视觉传达设计中书法要素的应用
  历来传统的中国画强调“书法入画”或“书画同源”,对于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要求它不仅仅只有绘画的形象,同时还要有题诗、题跋的文字即书法。所以在谈到传统绘画元素时,书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一方面,设计者从传统的字体设计中寻找中西字体联系,如利用对楷书的点、横、竖、撇、捺等笔划的构形装饰,使图案化美术字与西方几何形字母取得一致的秩序性和装饰美感;另一方面,他们常在以往的单纯“美术字”和“字体设计”基础上自觉地加入书法设计的表现元素,让装饰图案化文字获得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这无疑对设计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现代字体设计中,有的作品还参以抽象笔墨的点染,表现生动自由的意趣或某种意象。借鉴草书艺术的自由抽象化特点在图形设计中颇为流行。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电脑图形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空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实现创意的无限潜能。书法的书写性表现既可以全部呈现自然书写效果,也可以借鉴电脑技术工具,进一步采用勾、描、刷、拼剪、喷染、着色等工艺方法进行制作装饰加工。但无论如何,加工的最终效果是为了保持或强化毛笔书写的某种用笔特征,这正如书法史上所谓“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及“米莆刷字”的评论,反而更能使观者从中体验到其书法风格美感,否则就会与美术字体的设计表现相雷同。书法及其笔墨,以其独特的表现,在世界范围内也已成为视觉图形设计选择上的元素语言,书法正显示出中国强势文化的恒久魅力。
  4 觉传达设计中印章元素的应用
  印章作为中国画的一个构成要素,在画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也引起了设计界人士的重视。中国的印章艺术有着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艺苑里独有的一朵奇葩。从目前可以确定的实物来看,商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铸造有文字的铜玺,虽形制简陋粗糙,但已具备了印章的基本元素。那么印章是如何与现代的视觉设计有机的联系一起的呢?设计师们不断的努力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契机,试图能够通过好的视觉语言来表达这一传统艺术元素的价值。中国印章形状主要是方形,其视觉效果是一个红色小方块,方形给人稳重、简介的特性,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这是较好的造型语言之一。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该设计是从1985件中外候选会徽作品中经过慎重评选,经国际奥委会评价准确定下的,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奥运会是国际上最隆重、影响最为深广的体育盛会。它的会徽应该不仅仅能为主办国民众所认可,还要为全球所接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做到了这一点。
  5 结语
  总之,中国书画印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始终反映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状况,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所以中国书画艺术元素以创新的手法出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能够增加视觉设计的意蕴,加强民族化的风格特点。
  参考文献:
  1 潜铁宇等.视觉传达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峻.中国画语言与表达[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3 赵晓荣.中国水墨画构成浅识[J].美术观察,2003.9
其他文献
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以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艺术性。  1 创设相关情景,提高课堂的艺术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关情景,既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活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又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领悟,同时也是提高课堂艺术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
期刊
【摘 要】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特有的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纽带。语言能力的好与坏可以显示出一个人是否有判断力、交流能力与思想内涵,作为21世纪具有文化内涵群体之一的中学生更需要有着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作为重点课题,带领学生在课堂中挖掘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创新的语言教学模式中发现语言文字的文
期刊
黑龙江省教育援藏第四期  日喀则小学校长培训班在哈隆重开班   (本刊记者:王宏 冯青青)2010年11月4日,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承办的黑龙江省“教育援藏”日喀则地区第四期小学校长培训班在哈尔滨举行隆重的开班式。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牧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院长孙登林、副院长张晓明,黑龙江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赵立新,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宋志辉、副主任衣心宇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张晓明主
期刊
【摘 要】 岩彩艺术作为近十几年才逐渐在中国凸显出来的绘画形式语言,它适应现代的审美趣味,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己令世人注目。笔者从西藏日喀则地区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在多元文化因子影响下,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多元并存的艺术风格,形式语言、表现技法,以及其独特的绘制材料。  【关键词】 夏鲁寺 岩彩艺术 多元并存    夏鲁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后藏日喀则东南约20公里处,现为全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时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自觉地探求知识的欲望。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浓厚的興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成为小学生英语教学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在教小学英语的过程中,我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  1
期刊
1 理论背景   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正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葛兰西在1926年写的《关于南方问题的笔记》中写到:“都灵的共产主义者十分具体地给自己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那正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工人国家的社会基础。”  1.1 对《君主论》的解读。
期刊
【摘 要】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态度和行为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词】 犯罪原因 教育缺失 心理矛盾    据北
期刊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属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社会,走上就业之路,他们的信息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都有《信息技术基础》这门必修课,如何上好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职校学习阶段能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的责任,而教师如何通过“讲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事物的喜好情绪。在朗读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努力让他们在兴趣中愉快的朗读,才能取得理想的朗读效果。朗读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并不如意,很多学生不大愿意读课本,甚至厌烦读课本。这并非认识不够,主要是学生缺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