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的艺术性探究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以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艺术性。
  1 创设相关情景,提高课堂的艺术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关情景,既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活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又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领悟,同时也是提高课堂艺术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我在讲述《秦朝的统一》这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秦统一后面临的诸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让同学们充分想象:秦统一后面临哪些问题呢?假如你是秦王赢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由讨论。在活动之前,我给同学们准备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秦统一面临的政治、經济、思想文化各方面问题的资料,我打印好,发给每位同学,然后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收到了极好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从以上情景中,可以看到,首先,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课本上对于秦统一后面临的问题的讲述极为简单,为此我为学生制作了学习资料。包括秦统一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状以及秦王本人的介绍等等。学习资料既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又为学生思考问题、理解历史人物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其次,教师创设了合理的问题情景,问题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如果你是秦王赢政,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呢?”学生普遍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而且他们的回答很有个性。这个问题通过采取“假设”的方式,将学生引进历史场景,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展开合理想象,使学生“神入”历史之中。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真正地参与和体验历史。再次,我提供了自主化、合作化的学习环境。虽然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问题讨论,但讨论的时间比较充足。加上有了补充的学习资料,各组的讨论都比较深入,气氛活跃。我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入各小组辅导,鼓励学生用相应的史料为自己的结论作证明。学生发言很踊跃,特别是男学生。俨然成了一国之君,极大地获得了满足感。通过问题
  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落实。
  2 设置优美意境,提高艺术含量
  2.1 创造优美的环境。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
  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其实,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意境可发掘。例:在讲中国古代史时。我经常通过网络把课本中出现的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功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我还经常把自己旅游参观的跟历史文物、遗址有关的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也会带领他们到历史博物馆观看,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从这些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跳出课本,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感觉。历史在学生心目中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
  2.2 使用优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优美的语言是融洽畅达的沟通。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高水平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比如在讲述文化史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吟诵:在讲述春秋五霸时,可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成语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讲台湾问题时,可请学生深情地朗诵《乡愁》……这样,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魅力四射,精彩纷呈。
  3 启发式教学,提高艺术创造力
  授课中重视启发式教学。学生都具有一定思维性,而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这种思维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启发式教学给教师调动学生的思维提供了重要帮助。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有正反两问启发。所谓正问启发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我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新旧的区别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五四运动意义的理解,最后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而反问启发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我问学生:如果没有商鞅,秦国能强大起来并统一中国吗?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可见,课堂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用优美的语言、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艺术教学。那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爱历史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当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城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有可能谈论公共艺术及其实践这个当代问题。何为公共艺术?一般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约20世纪90年代这个名词才引入中国。但属于公共艺术的内容则是自古即有的。无论中外历史上的城市乃至村镇,建筑的格局与道路的节奏、房屋轮廓的高低起伏以及各种设施的装饰等等,无不曾存在着大量的公共艺术性质的设置
期刊
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所以教师应很好
期刊
古人用“学海”和“书山”来形容学问之广、书籍之多。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这“学海”还在迅速扩大,“书山”也在无限增高。在这浩瀚如烟的书库里,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问里多读一些书呢?现代阅读学告诉我们,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速度完全是可能的。  1 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  1.1 阅读停顿的次数过多,停顿时间长。据心理测验,阅读快的人每5~8行才停一次。每次停的时间为0.3~0.5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强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不能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实行全面的教育。身为高中美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担负起美育工作,担负起传授艺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和优良素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新课改 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是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实践证明后进生一般都具有如下心理特征:枯萎的学习动机,脆弱的自尊心,敏感的思维,薄弱的意志力。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我们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平日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后进生的转化,才能见微知著、事半功倍。  【关键词】 班主任 后进生 情感教育     我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传统教育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和生活联系密切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跟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做数学,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开始,从符合初中学生认识水平的知识开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好数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明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奋斗目标 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
期刊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换句话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教师作为主导,“占用”的课堂时间相对就少了,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课堂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现阶段,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多为45分钟,而生物科作为一门非中考科目,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地进行课
期刊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
期刊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1 转变教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