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发挥标杆作用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协同创新计划实施以来,南京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协同创新工作,营造了全校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2018年我校召开的第四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的目标,再次强调发挥协同创新工作的标杆和磁场作用。
  “1+3+12”,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
  我校现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膜材料与膜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先进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2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6家通过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6家作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国家级中心发挥“火车头”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我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作为我校“管理特区”,发挥体制机制“试验田”的作用,推进我校人才资源管理、绩效奖励等多项改革。省级中心作为国家级中心的支撑,校级中心作为国家级中心和省级中心的补充,全面构建“国家、省、校”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力辟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先后在科研组织、团队建设、绩效评估、人才培养、资源配置与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同时省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发挥“试验区”功能,对相关改革政策措施先行先试,构建了有效的协同机制和良好的协同氛围。从而优化战略协同机制,实现目标集成化、管理系统化,开创“互补型”“全方位”“嵌入式”的立体化协同模式和以重大任务为牵引、以交叉领域为抓手、以创新全链条为纽带、以“A+B”双机制为中枢的高效科研组织模式。
  研究团队实行首席科学家指导下的“PI负责制”,选聘优秀科学家担任团队负责人(PI),PI围绕研究任务指定研究方向,定学术标准,并面向国内外引聘科研骨干组建团队,全面负责团队的任务实施和运行管理,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相应的条件支持,通过招聘工程技术人员,为团队提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支撑,以“双基地”“双轨制”打造出一流的学术团队和管理团队。
  “南工行动”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
  为加快江苏化工行业转型发展进程,发挥高校科教优势,彰显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科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特色,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启动“服务江苏化工转型发展南工行动”(简称“南工行动”)。“南工行动”通过整合校内外创新要素和资源,组织决策咨询服务行、产品技术服务行、环保安全服务行、装备信息服务行、人才平台服务行、管理法务服务行等六大行动小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活动,入园区、进企业、做服务、促转型。南工行动先后走进十多个化工园区,服务百家化工企业,输送了千名化工人才,减少了万吨级“三废”排放,取得亿元级经济效益,实现了“个十百千万亿”目标,为我省化工行业迈向中高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贡献。
  我校各级协同创新中心围绕重大任务,通过实质性协同,充分整合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研制了系列高端化学品和新材料等高端产品,开发出“生物+”“膜分离”和“催化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实现绿色智能制造、环境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方案和成套装备,支撐了化工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化工团队通过联合攻关,以化工生产全流程洁净化与智能化为目标,开发了环保化工一体化集成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分别与中盐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就氯化苄、氯甲苯、苯甲醛、氯代苯甲醛生产尾气综合治理、12000吨/年高浓度异丁酸盐废水资源化利用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南通天时化工有限公司苯甲醛尾气综合治理和江苏德纳(滨海)有限公司12000吨/年高浓度异丁酸盐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累计为企业减排废水6万吨/年,减少高VOC含量尾气排放1万吨/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
其他文献
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先后经历了试点探索、区域推进、全面提升三个阶段。1993年至2005年为试点探索(条件改善)阶段,建设重点主要在乡镇和学校;2005年至2010年为区域推进(质量提升)阶段,建设重点从学校、乡镇扩展到县域层面;2010年以来为全面提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阶段,建设重点由县域拓展到区市及全省。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在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加快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无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还是推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启现代化征程,教育无不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前,江苏正处于即将建成全面小康和开启现代化征程的时期,教育既要围绕小康目标补短补弱,又要面向未来、服务发展,为全国探路。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承担起
期刊
李蓓:  未来学校不是重新建造一所新学校,而是在已有基础上的整合与创新。未来学校建设是因时而生,顺势而为的;是扎根本校,面向未来的;是立足本真,朴实作为的;是翻转思想,转变形态的;是各有特点,各具特色的。  那是共生共长、共创共建的四个年头,那是有很多故事与情节的丰满时光。未来是什么?未来学校是什么?为什么要建未来学校?本来又是什么?这些话语时时叩问着我。未来学校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应然之需,又是
期刊
编者按:  根据2016年出台的《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教育普及度是排在首位的指标,具体项目包括: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主要反映学前教育覆盖面;义务教育巩固率,主要反映义务教育在校生完成学业情况,按小学和初中分别计算;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教育覆盖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主要反映高等教育覆盖面;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主要反映终身学习资源的覆盖面和建设情况;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期刊
编者按:  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将统筹度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监测指标,监测点包括: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与互通衔接,主要反映各类教育结构比例的合理程度及相互贯通情况;学校布局与规模合理,主要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布局与规模情况;中等以下学校达到适度班额的比例;主要反映中小学、幼儿园班额情况;公办学校多形式办学,主要反映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情况;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主要反映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教育治理水
期刊
2019年5月的一个上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的滕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数学课。新课讲授部分结束后,滕老师在平台上给同学们分发了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6道练习题。学生们迅速打开平板电脑,直接在平台上提交答案,解答题完成后拍照上传。10分钟后,滕老师已经看到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选择题回答情况很好,准确率是100%。第5题解答题准确率79%,我们来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下课后会给大家一些有
期刊
编者按:  对于教育的開放度,《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主要从资源共享和对外交流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产学研结合水平、高校学分互认比例、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利用、高校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和学生比例、各类来江苏留学人员数、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比例等成为主要监测对象。  资源共享成效凸显  近年来,江苏省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重要源头作用,主动服
期刊
无锡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聚焦公平普惠这一群众最广泛、最直接的教育关切,固本强基,提优补弱,精准发力,持续扩大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质量水平。  坚持优先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普及规模不断扩大  对标无锡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定位,无锡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明确要求教育“先起跑”“跑在前”。坚持公共资源
期刊
近年来,苏州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  让学生就读更多好学校。2018年,我市共建成投用69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6.8万个,增加普通高中教育学位5600个。2019年我市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4.8万个。科学调整普职比例,增加高中阶段招生指标。全面推
期刊
沐江南之灵气,承东吴之文脉。有着119年办学历史的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新时代,在承接新一轮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战略要求中,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服务发展能力,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开源节流,确保教育经费投入  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