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营造了多元的背景和广阔的空间,本文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核心,从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实现创新教育的方法等两方面论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用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期望能对他人有所启迪。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创新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全方位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中学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高中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几点认知与实践。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对待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
二、创设民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隐性权威影响较大,学生往往倾向于揣摸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怕出错误,不敢畅所欲言,期待老师给出答案。在这种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压抑状态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我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不懂或怕答错,上课总是提心吊胆,导致整节课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死气沉沉,没有生机。针对这一现象,我的设问注重由浅入深。叫谁回答,因题而异。一般题浅易答的叫低层生,题深难答的叫高才生。当被叫的学生对我所提的问题还回答不上来时,允许其向周围的学生求助,为其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是通情达理的,不必为“答”而顾虑重重,因而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我细心、耐心地说服,不打棍子,并给予辩证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为了营造民主氛围,这样就无形地缩小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民主气氛,使那些经常捣乱的差生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的课堂上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有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尖子生还强。通过我对课堂民主氛围的有意识培养,激发了学生创新欲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合社会实践,拓宽教学视野
当代中学生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好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而且特别关注社会问题,乐于探讨现实问题。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就要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 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带着课本,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人们对于自身参与形成的观点,要比被动地从别人那里听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用一致、知行统一,它的思想教育功能决定了它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要提高政治課教学的实效,达到知行的统一,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思想政治课联系实际密切、时代性强的特点,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到社会实践中消化巩固,同时把社会实践中所看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带回课堂进一步探讨,以提高其思想素质,增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历史责任感。
四、布置求异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角度答题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尤其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多角度体现为对一个热点、一种社会现象,允许有多种认识。创新思维中求异思维要求围绕中心,多角度、多方位提出多种设想,以求得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教师在布置练习中,要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老师在改这一类练习时,就别按某一种固定的答案,对学生答题中的一些合理的成分,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意营造创新教学环境,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走优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新路,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生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左宏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晓红;美国“先行计划”初探[D];西南大学;2006年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创新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全方位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中学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高中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几点认知与实践。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对待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
二、创设民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隐性权威影响较大,学生往往倾向于揣摸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怕出错误,不敢畅所欲言,期待老师给出答案。在这种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压抑状态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我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不懂或怕答错,上课总是提心吊胆,导致整节课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死气沉沉,没有生机。针对这一现象,我的设问注重由浅入深。叫谁回答,因题而异。一般题浅易答的叫低层生,题深难答的叫高才生。当被叫的学生对我所提的问题还回答不上来时,允许其向周围的学生求助,为其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是通情达理的,不必为“答”而顾虑重重,因而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我细心、耐心地说服,不打棍子,并给予辩证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为了营造民主氛围,这样就无形地缩小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民主气氛,使那些经常捣乱的差生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的课堂上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有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尖子生还强。通过我对课堂民主氛围的有意识培养,激发了学生创新欲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合社会实践,拓宽教学视野
当代中学生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好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而且特别关注社会问题,乐于探讨现实问题。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就要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 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带着课本,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人们对于自身参与形成的观点,要比被动地从别人那里听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用一致、知行统一,它的思想教育功能决定了它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要提高政治課教学的实效,达到知行的统一,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思想政治课联系实际密切、时代性强的特点,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到社会实践中消化巩固,同时把社会实践中所看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带回课堂进一步探讨,以提高其思想素质,增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历史责任感。
四、布置求异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角度答题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尤其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多角度体现为对一个热点、一种社会现象,允许有多种认识。创新思维中求异思维要求围绕中心,多角度、多方位提出多种设想,以求得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教师在布置练习中,要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老师在改这一类练习时,就别按某一种固定的答案,对学生答题中的一些合理的成分,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意营造创新教学环境,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走优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新路,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生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左宏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晓红;美国“先行计划”初探[D];西南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