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依据幼儿学习活动的范围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社会、语言、健康、艺术及科学等五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科学领域又分成两个学科,分别为科学及数学。《刚要》中表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具有启蒙性及广泛性的特点,针对幼儿,如何开展合理科学的启蒙教育,促进幼儿探索精神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幼儿工作经验针对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健词:幼儿园;学科教学;科学领域;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3.3
  幼儿通往知识殿堂的第一扇大门就是幼儿园,从此他们开始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如:社会、艺术、健康、语言和科学等。通过学习,他们开始对认识社会、认知世界,吸取精神财富。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之后,幼儿园教学五大部分中包含了基础学科“科学”。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并设定了科学领域的教学主要目的即是促进幼儿探索的热情及好奇心,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力发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大势所趋。在对幼儿进行科学领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幼儿的引导及启发,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及计划,依据幼儿的生活,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促进科学教学能很好地融入幼儿的心灵及生活中。
  一、老师要促进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及欲望
  在过去的幼儿园科学教学中,老师们仅仅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及年龄,在进行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科学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运行之后,在理论的指引下很多老师都改变了思想,了解了对幼儿探索兴趣及欲望的开发及培养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进而避免了旧有的科学教育的不足。老师应该明确对幼儿的科学教育输赢科学启蒙教育,应利用合理正确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及对科学进行探索的积极性及欲望。使幼儿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累科学的知识,努力的成为全方面综合、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较好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
  幼儿园老师的职责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幼儿发展及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多方面的结合国外对幼儿进行科学教学的全新思想及理念,促使自己成为紧跟时代发展、深受幼儿喜爱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促进幼儿求知欲望及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为主要出发点,并依据幼儿生活经验,把难懂、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及简单化,吻合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为培养幼儿自主的进行科学学习及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我的实际做法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科学教育,促进生活化科学教育思想,在进行幼儿早间活动的开展及课间、课上活动的组织,我都是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的喜好及乐趣,有针对性的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幼儿广泛参与并注重动手实践,促进幼儿学习态度的转变,有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老师应注重幼儿及师幼间的合作及交流
  由于幼儿的心理水平发展不够成熟、年纪偏小,所以他们在进行科学的研究及探索中缺乏坚持及耐心。老师的指导是她们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动力。所以,老师在进行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时,应紧跟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一些有趣的科学活动,促进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及热情,就是我与同事们根据生活实际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编写的,因为与幼儿的特点相吻合,因此孩子们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有较高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在进行幼儿探索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诱导及启发,充分发挥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促进幼儿勤于动手,积极动脑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及教学的主要内容,认真总结促进幼儿思考的问题,改变原有的随意的、目的性不强的的、过度的、没有良好表达效果的提问方式,促进幼儿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逐步的进行探索及实践,找到解决问题及真相的措施。
  三、老师应充分结合材料促进自身科学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们都清楚,在大部分情况下,幼儿是依据直接接触对事物进行认识及感知,并积累知识及经验,在科学的探索及认知过程中也是这样的。所以,老师在进行科学的活动中,应仔细的挑选并广泛的收集操作材料,以确保幼儿能够拥有探索知识的热情及积极性,在种类及数量上尽可能的满足幼儿活动的要求。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材料,促进孩子们能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了解科学的无穷魅力,对科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及求知欲。
  比如,老师在进行摩擦起电的教学中,应开展“头发飘起来”类似的科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如:棉布、塑料尺、木尺、纸屑、丝绸、毛皮、橡胶棒及铁尺等,促进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探索科学知识,理解纸屑站起来、头发飘起来的原理。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孩子们有高涨的动手操作的热情,在讨论及探索的过程中进行简单记录。老师应多开展一些这样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动手操作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为幼儿研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总而言之,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时期的科学教育,它对幼儿健康成长非常有必要,是幼儿终身科学学习的前提。身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利用适当合理的科学教育途径,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王秋莲. 浅谈幼儿科学探索启蒙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8)
  [2] 朱维瑜. 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6)
  [3] 周利文. 厘清核心科学概念 有效选择科学教育内容[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1)
  [4] 王蓉. “问题探究式”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J]. 教育评论. 2015(06)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校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合力挖掘校友财富的同时需要注重与校友感情的培育工作,不仅注重校友离校后的帮助与培养,而且还要注重在校时的校友意识的培育。通过形成校友联系的长期机制,紧紧扭住校友与学校的感情基础,探索校友建设的各种举措,不断提升高校校友建设水平,促进新时期的高校校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友 建设 模式 分级管理 校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
“送别图”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成熟于宋兴盛于明朝。本文以吴门画派沈周的“送别图”为切入点,首先从“诗画一律”角度溯源“送别图”。从政治、经济及社会心理角度分析明代“送别图”兴盛的原因。在这些大背景下结合具体作品探讨沈周“送别图”从“临江送别”图式发展到诗画结合的诗意画,再丰富到诗画融合的文人送别模式其内在发展的动力。再从“贬工崇文”历史传统的视角解读“送别图”从叙事到抒情从酬赠到“
本文从本单位运用黄芪加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际数据出发,认证了这种治疗方法比较有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34-01  百度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实施的成功与否,与一个民族兴衰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各行业无论何时强调“德”这个因素,都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在教育行业,“德”扮演着一种急行军的角色,更显重要与珍贵。结合这几年的
【摘 要】 对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关于电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也在近几年风生水起。各级电大在教育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影响电大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质,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和就业形势的需要。本文从现状和成因分析入手探索培养电大学生自主
学生刚进入初中,什么都感觉新鲜。刚当中学生的那份自豪感和喜悦感,小男孩高挺着的小胸脯,小姑娘羞涩的小脸庞。这一年龄阶段他们,保留小学生的一部分特征,对老师很尊敬,不敢胡来,所以,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前,即便班主任不怎么管,班上一般来说比较太平。期中考试之后,一切都熟悉了,学生心中会产生“不就这么回事嘛”的思想,调皮的学生,就想试一下,出出风头,班上的不良现象,这个时候出现了苗头。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此时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是广大语文教师极为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教学、提高阅读效果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理由,文章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宽松氛围等方法,试图探索出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期望这些实践经验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
三叉神经及其通路是传递头面部各种感觉的主要途径,较为复杂.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可对病变进行评价.现将我们对60例正常人TSEP早成分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6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倾吐知识积蓄,没有学生的主动倾吐便一无所有。这就要求教师须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习作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征,以便较具体而切实地点拨引导
【摘要】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对学困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正确认识、研究他们,因材施教,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42-02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视甚至放弃学困生。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