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的新闻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据统计,目前我国正式注册批准的报纸有2000多种,广播电台3000多家,电视频道3200多个,媒体产业人员达50多万人。从数量概念上来说,中国堪称当今世界的新闻媒体大国。但就国内的实际现状而言,真正品质优秀而且在全国影响广泛的新闻媒体却屈指可数。一方面,社会和受众对媒体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媒体却难以满足社会和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增长,两者的矛盾日渐突出。新闻媒体品质分化的现象,不仅危及着媒体的生存,还影响着媒体社会功能和传播效应的实现。
新闻媒体品质决定其社会功能和传播效应的实现。优秀的新闻媒体品质是保障其社会功能实现的基础。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品质是新闻媒体的灵魂,是决胜市场的法宝,媒体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品质的竞争。因此,只有着力培育和打造新闻媒体的内在品质,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去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愉悦人,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也才能实现其服务受众、教育受众、娱乐受众的目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效应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影响媒体品质的因素
媒体的内容决定和影响媒体的品质。报纸、广播、电视是三种形态各异的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传媒本身仅仅只是一个载体,传媒所承载的内容才是媒体的核心。因而,决定媒体品质的无疑是媒体的内容。因此,新闻媒体的内容决定和影响着新闻媒体的品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文化需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而不断丰富和创新媒体内容,满足和适应广大受众不断变化着的需求,是一个媒体在受众和社会中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质的永恒主题。10年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尽管大家都很喜欢看,但却明显地存在着节目品种单一、形式呆板等缺陷。后来,随着《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栏目的推出,这种新理念、新手法、新风格的新闻节目立即在媒体和观众中产生强烈震动,迅速得到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通过这些全新的新闻报道内容,极大程度地强化了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对新闻媒体喉舌功能和舆论监督功能的印象。这样,在老百姓满怀兴趣地收看这类节目的同时,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品牌也就逐步建立起来。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一大批包括经济类、文化类、社教类的栏目和主持人不仅夺得了国内的专业性大奖,而且受到广大受众的普遍认同,成为中央台稳立中国媒体霸主地位的基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国内传媒产业里,一个媒体如果没有一批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和吸引力并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优秀版面、栏目和节目,就很难支撑起一个媒体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做大做强,其结果只能是被品质优秀的媒体淘汰出局。
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和影响媒体的品质。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媒体的内容离不开人的创作和生产。因此,决定媒体品质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类一切的创造性活动都有其目的,媒体的从业人员当然也不例外。媒体从业人员是媒体生产运作过程中的主体,采制什么样的节目,采写什么样的文章,播发什么样的稿件,体现着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与立场,这其中不可避免地浸润着他们个人的主观感情和思想。
2001年年底,八一振邦足球队来湖南考察选择主场城市时,一省级媒体的记者编辑通过追踪、调查、分析,率先大胆刊发了一篇题为《八一振邦将落户湘潭》的新闻稿。随后,湘潭市一媒体却刊发了一篇题为《八一振邦落户湘潭纯属炒作》的新闻稿与之针锋相对。一个星期后,八一振邦正式敲定落户湘潭。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由于两家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敏感性和对新闻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差别,而产生出截然不同的社会传播效果。可以说,媒体编辑、记者的思想道德水准、业务素质、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综合性地渗透在媒体的生产运作之中,影响着媒体的产品内容,决定着媒体产品的好坏和媒体品质的优劣。因此,努力培养一支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造就一批社会责任感强、有着良好职业道德、深入反映生活、受到受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是一个新闻媒体创造优秀媒体品质的基础和保障。
媒体品质呈现泛化趋势
目前,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三大主流媒体的总量达到近9000个(种),但真正得到广大受众认可,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媒体却为数很少,媒体品质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品质优秀的新闻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已成为全国的强势媒体品牌。而相当一部分媒体,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品质下降,竞争力越来越弱,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数量太多太滥。由于媒体数量多,造成相当一部分媒体在定位上重复,编排、结构、风格雷同,节目大同小异;由于媒体数量多体现在节目生产上粗制滥造,跟风、拷贝现象严重,节目生产缺乏创新的活力,一些格调低下、庸俗的节目和内容常常充斥于媒体。
二是媒体的采编人员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丧失作为新闻媒体编辑、记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搞“关系稿”和“有偿新闻”,败坏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虽然他们是极少数,但对媒体的危害和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钦佩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在采访披露河南夏邑县曹集乡动巨资兴建豪华办公楼内幕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胆识,敢于将乡长给记者送钱行贿(6万元)的过程拍摄下来并公之于众,以正压邪,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震动,极大地提升了媒体的社会地位和品质。
三是媒体自身在公益性社会效益和经营性经济效益这两个相悖的属性的冲突和挤压下,淡义重利。不可否认,在一些新闻媒体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只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和不顾社会效益的倾向。一些新闻媒体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以牺牲媒体自身公正、客观的基本原则,来获取经济利益上的补偿,搞权钱交易,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和品质。我们赞赏《南方周末》多年来奉为圭臬的“认稿不认人,认报不认钱”的十字箴言。当年红极一时的“卷烟大王”李邦福在《南方周末》揭露其产品弄虚作假后,软硬兼施,最后竟要花30万元买《南方周末》一个版面刊登所谓“软新闻”以“挽回影响”。他的这一要求遭到报社主编的严词拒绝。这样的媒体品质,实在难得。
当一个新闻媒体滑向有钱就可以撤下批评稿件、有钱就可在媒体重要版面和时段进行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的不实宣传的境地时,这个媒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还有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发行量和收视率,以低俗的格调和猎奇的眼光追逐明星私生活;用充满血腥味和低级趣味的醒目标题充斥媒体;捕风捉影,带有消极负面影响的渲染炒作“作秀”之风日渐盛行。
媒体品质的泛化,从整体上冲击和损害了整个新闻媒体的品质形象,影响了媒体的社会传播效应,削弱了媒体的社会权威性和公信度。
时代需要高品质的新闻媒体
品质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石。当今社会,品质的优劣不仅影响到一个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2001年上半年发生在广东、福建的企业虚开巨额增值税发票的案件,经媒体披露曝光后,震惊全国,严重损害了这些地区和企业的对外公众形象,并由此引发出信用危机,给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新任汕头市市长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吁汕头市全体市民讲究诚信,树立良好的品质形象。在业内,《南方周末》凭借其一贯的优良媒体品质,成长为今天一家真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深得广大受众喜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同样,中央电视台依靠其先天的优势和一大批在社会上有深远影响并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品牌节目,支撑起作为国家级电视台应有的优秀媒体品质形象,成就其在电视媒体群中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和影响力。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和正在进行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新闻媒体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应不辱使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新闻媒体应与时俱进,着力打造和提升自身品质,努力创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节目和内容,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更好地肩负起凝聚大众热情、引导社会主流、弘扬崇高思想、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编校:施宇
新闻媒体品质决定其社会功能和传播效应的实现。优秀的新闻媒体品质是保障其社会功能实现的基础。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品质是新闻媒体的灵魂,是决胜市场的法宝,媒体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品质的竞争。因此,只有着力培育和打造新闻媒体的内在品质,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去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愉悦人,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也才能实现其服务受众、教育受众、娱乐受众的目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效应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影响媒体品质的因素
媒体的内容决定和影响媒体的品质。报纸、广播、电视是三种形态各异的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传媒本身仅仅只是一个载体,传媒所承载的内容才是媒体的核心。因而,决定媒体品质的无疑是媒体的内容。因此,新闻媒体的内容决定和影响着新闻媒体的品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文化需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而不断丰富和创新媒体内容,满足和适应广大受众不断变化着的需求,是一个媒体在受众和社会中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质的永恒主题。10年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尽管大家都很喜欢看,但却明显地存在着节目品种单一、形式呆板等缺陷。后来,随着《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栏目的推出,这种新理念、新手法、新风格的新闻节目立即在媒体和观众中产生强烈震动,迅速得到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通过这些全新的新闻报道内容,极大程度地强化了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对新闻媒体喉舌功能和舆论监督功能的印象。这样,在老百姓满怀兴趣地收看这类节目的同时,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品牌也就逐步建立起来。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一大批包括经济类、文化类、社教类的栏目和主持人不仅夺得了国内的专业性大奖,而且受到广大受众的普遍认同,成为中央台稳立中国媒体霸主地位的基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国内传媒产业里,一个媒体如果没有一批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和吸引力并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优秀版面、栏目和节目,就很难支撑起一个媒体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做大做强,其结果只能是被品质优秀的媒体淘汰出局。
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和影响媒体的品质。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媒体的内容离不开人的创作和生产。因此,决定媒体品质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类一切的创造性活动都有其目的,媒体的从业人员当然也不例外。媒体从业人员是媒体生产运作过程中的主体,采制什么样的节目,采写什么样的文章,播发什么样的稿件,体现着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与立场,这其中不可避免地浸润着他们个人的主观感情和思想。
2001年年底,八一振邦足球队来湖南考察选择主场城市时,一省级媒体的记者编辑通过追踪、调查、分析,率先大胆刊发了一篇题为《八一振邦将落户湘潭》的新闻稿。随后,湘潭市一媒体却刊发了一篇题为《八一振邦落户湘潭纯属炒作》的新闻稿与之针锋相对。一个星期后,八一振邦正式敲定落户湘潭。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由于两家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敏感性和对新闻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差别,而产生出截然不同的社会传播效果。可以说,媒体编辑、记者的思想道德水准、业务素质、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综合性地渗透在媒体的生产运作之中,影响着媒体的产品内容,决定着媒体产品的好坏和媒体品质的优劣。因此,努力培养一支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造就一批社会责任感强、有着良好职业道德、深入反映生活、受到受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是一个新闻媒体创造优秀媒体品质的基础和保障。
媒体品质呈现泛化趋势
目前,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三大主流媒体的总量达到近9000个(种),但真正得到广大受众认可,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媒体却为数很少,媒体品质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品质优秀的新闻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已成为全国的强势媒体品牌。而相当一部分媒体,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品质下降,竞争力越来越弱,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数量太多太滥。由于媒体数量多,造成相当一部分媒体在定位上重复,编排、结构、风格雷同,节目大同小异;由于媒体数量多体现在节目生产上粗制滥造,跟风、拷贝现象严重,节目生产缺乏创新的活力,一些格调低下、庸俗的节目和内容常常充斥于媒体。
二是媒体的采编人员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丧失作为新闻媒体编辑、记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搞“关系稿”和“有偿新闻”,败坏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虽然他们是极少数,但对媒体的危害和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钦佩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在采访披露河南夏邑县曹集乡动巨资兴建豪华办公楼内幕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胆识,敢于将乡长给记者送钱行贿(6万元)的过程拍摄下来并公之于众,以正压邪,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震动,极大地提升了媒体的社会地位和品质。
三是媒体自身在公益性社会效益和经营性经济效益这两个相悖的属性的冲突和挤压下,淡义重利。不可否认,在一些新闻媒体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只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和不顾社会效益的倾向。一些新闻媒体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以牺牲媒体自身公正、客观的基本原则,来获取经济利益上的补偿,搞权钱交易,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和品质。我们赞赏《南方周末》多年来奉为圭臬的“认稿不认人,认报不认钱”的十字箴言。当年红极一时的“卷烟大王”李邦福在《南方周末》揭露其产品弄虚作假后,软硬兼施,最后竟要花30万元买《南方周末》一个版面刊登所谓“软新闻”以“挽回影响”。他的这一要求遭到报社主编的严词拒绝。这样的媒体品质,实在难得。
当一个新闻媒体滑向有钱就可以撤下批评稿件、有钱就可在媒体重要版面和时段进行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的不实宣传的境地时,这个媒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还有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发行量和收视率,以低俗的格调和猎奇的眼光追逐明星私生活;用充满血腥味和低级趣味的醒目标题充斥媒体;捕风捉影,带有消极负面影响的渲染炒作“作秀”之风日渐盛行。
媒体品质的泛化,从整体上冲击和损害了整个新闻媒体的品质形象,影响了媒体的社会传播效应,削弱了媒体的社会权威性和公信度。
时代需要高品质的新闻媒体
品质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石。当今社会,品质的优劣不仅影响到一个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2001年上半年发生在广东、福建的企业虚开巨额增值税发票的案件,经媒体披露曝光后,震惊全国,严重损害了这些地区和企业的对外公众形象,并由此引发出信用危机,给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新任汕头市市长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吁汕头市全体市民讲究诚信,树立良好的品质形象。在业内,《南方周末》凭借其一贯的优良媒体品质,成长为今天一家真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深得广大受众喜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同样,中央电视台依靠其先天的优势和一大批在社会上有深远影响并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品牌节目,支撑起作为国家级电视台应有的优秀媒体品质形象,成就其在电视媒体群中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和影响力。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和正在进行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新闻媒体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应不辱使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新闻媒体应与时俱进,着力打造和提升自身品质,努力创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节目和内容,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更好地肩负起凝聚大众热情、引导社会主流、弘扬崇高思想、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