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 家冯骥才说过,春节里,一种特定的情 感是怀旧。
  无论你怎么想着要过一个现代化、时尚化、新潮化的春节,回过头来,你还是免不了俗,还是会过回到原样,你还是会跟着老人、老年的习俗去“忙年”。
  这个节,那个节,没有一个节日会像春节一样,让人们牵肠挂肚、魂牵梦绕,归心似箭地想着往家里飞奔。
  当然,这个家,是有父母、有老人、有儿女,还有兄弟姐妹们的大家。
  相比起其他任何一个节日,这个节的年味儿也是最足的。
  尽管多少年下来,多少有些变异、变味儿了,但人们还是不愿意去忘本、不愿意去追赶新潮,人们宁愿相信,这个节日里,更多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感、一种亲情的牵挂。
  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背着沉重的行囊,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挤在人海茫茫的售票窗口前,挤进令人窒息的候车室,眼巴巴地望着显示屏上自己那趟车的车次由绿转红,然后集体涌向检票口,顾不上再去挤电动扶梯,三步并两步,直接跃下台阶,向站台狂奔。
  每年的春节,说白了,就是藏在骨子里的那声家的召唤,父母想念儿女的那一串唠叨。
  从前,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人们,是靠书信、靠电话,也靠过“BB机”与家人互道问候互诉思念。按说到了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无限通畅,通讯无限便捷,问候随时随地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所谓对家、对亲人的思念,不再那么神秘、遥远、封闭、隔膜了吧?然而,每逢佳节,“忙年”的气息和原生态景象,依然有增无减、经久不息。
  这就是所谓只可能见到“春运”的壮观和炸裂,还从未见过“秋运”“冬运”或者……
  另一番明显的变化,是每年“春运”延伸到了一条条高速路上,塞进了一辆辆“私家车”里。那是一个个小家在往大家搬运东西,每辆车里塞满的其实是对“大家”的依赖和孝敬,也是每一位家庭成员在向家人们报告自己一年来的积蓄和脸面。
  老家、亲家、娘家、婆家都是家,不同名分的家里,分装着轻重不同、礼数不同的念想。新式春节的各种年货和礼品,在大大小小的商场里,在形形色色的购物网站上,在飞奔在大街小巷那成群结队的快递小哥的车篓里,相互运送着、传递着、交换着……
  老式春节里那些传统而繁琐的礼数,就这样悄然通过各种时尚超萌的方式被分流和稀释了,逼着老人们不得不戴上老花镜,在手机上“指指戳戳”,往儿孙辈的手机上发送红包,外带一串喋喋不休的唠叨,这也成了老人们“忙年”的一种乐子。
  春节早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一种节庆文化,在世代蔓延、传承和发扬光大着。
  无论怎么追赶时尚,这个年都忘不掉、丢不掉,也取代不了。
  再忙,再累,再一肚子埋怨,一旦“忙”起“年”来,都会云淡风轻。
  忙了一年下来,这个年,这个春节,你还非忙不可了,这就叫有钱难买我愿意。再小气吝啬的人,在家人、亲朋好友,在娘家、亲家面前,就算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得把这个场子撑起来。
  为了“忙年”,当上老板的,要早早忙着为手底下人“愁钱”,然后想方设法地去“筹钱”。这个时候的老板只有嫌手底下人多的,没有一个会嫌人少的。
  一到年头,你想偷懒不去“忙年”都不行。商家在使劲儿诱惑你,上个网吧,“网红”在嬉皮笑脸地挑逗你;打开电视,听听车载收音机吧,每个台都会冒出电视购物的各类商品来狂轰滥炸你。你不忙就是你不敬、不爱、不孝。你忙得不热闹、不上心,那就是你不懂礼数,没有面子,不是男人,枉为儿女。
  机关单位里那些人们,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会议,在忙着“述职”“评优”“争先进”。你在台上的述职必须述得比别人都“忙”,越是忙,你才越有可能拿到比别人丰厚的奖金,评上本单位里那些个有“硬杠子”的先进。
  每每到这个时辰的书画家们,不再“惜墨如金”了,自觉自愿地去了乡下,送“福”、送“寿”、送“温暖”去了。
  再那些有頭有脸的企业,每年年终的那场“年会”,是必须要在业内业外、同行面前拼上一拼的。那是一个好彩头,也是一个好兆头,拼好了,你在别人眼里油光水滑、信誓旦旦、前程似锦的架势,还是能叫板、能唬人、能振奋的。
  浑身上下还带着过去那股子“年味儿”的老辈人,一到过年,就会在晚辈跟前怀旧,述说自己从前过年如何如何。这把子年纪的人都喜欢往前“刨”,恨不能“刨”出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年味儿”,来感动他们的晚辈们。
  晚辈们竖起耳朵,故作一脸深情,其实90后后生们这代人,早就淡了过年的“念想”,等他们熬到爷爷奶奶的年岁,鬼才知道他们会怎样去“忙年”。
  当下人,越来越不把“节”当节过,而是当“假”过。巴不得国家多上几个“我们的节日”,对他们来说,等于多了一些假期而已。
  何况,春节里的这段假期,还不如国庆长假放得爽快,年不年的,真的无所谓了。
  如今这年头,再不富裕的家庭,一年到头,“吃”这方面,是绝不会亏待自己的。这样一来,每年年三十的这顿年夜饭,就着电视上那台看上去满汉全席的“春晚”,吃得也就剩一个“怀旧”、一个“忙年”的场景。兴趣上来,用来发发朋友圈,随后,剪一段“抖音”,秀上各自的微信嘚瑟一下下。
  像过年这样,完全出于自发状态去完成集体创造和传承着一系列民俗文化、伦理道德礼数的方式,实际上,是需要有乡情、有故土、有怀旧、有亲情支撑的。
  如此说来,年,还是应该有人去“忙”,还是应该能看到千家万户“忙年”忙得不亦乐乎、其乐无穷的那番火热的生活图景的……
其他文献
雅 红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公祝正是中学 校长,自己从小学教师岗位上退休后,过了三年悠闲自得的生活。独生子祝荣在美国留学,就业,拿到绿卡,就等老公退休后,双双赴美投奔儿子。  不料从大洋彼岸传来噩耗,独生子祝荣车祸身亡。老公祝正承受不了这意外的打击,突发心脏病,59岁便把灵魂交给了上帝。  感恩节的前一天,雅红倍感凄凉,偌大的住房分外空旷,她蜷伏在豪华的大沙发里,回想着老公在世时门庭若市,如今门可罗
期刊
老 文病故。当了大半辈子的赤脚医生也 没能留住自己的生命,古稀之年驾鹤仙逝。老文尸骨未寒,家人还在悲天跄地嚎哭时,乡亲们却悄然议论开了……  那时他白白嫩嫩、血气方刚,就不用下到田间地头干农活,挎着个卫生箱走东家、串西家,令人眼红哩!不过,他很懂味,既钻研医术,还上山挖药炼制中草药,渐渐地很少用西药给乡亲治病了,医药费也自然便宜,而且疗效好。乡亲们由此敬重他,没人敢讲他的闲话。  现在老文死了,乡
期刊
我 是武家的独苗,三代单传,家里的长辈 视我如掌上明珠,特别是老封建的爷爷更对我疼爱有加,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了。  听外婆讲,妈妈结婚七年,一直未有身孕,急坏了爷爷奶奶,他们到处磕头焚香,求神拜佛,终于感动了“送子观音”,这才有了我。  我出生那天,天降祥瑞,正逢黄道吉日。爷爷一直守在产房的过道里,一边惴惴不安地来回踱着步,一边忧心忡忡地想着心思。随着我的呱呱坠地,爷爷提到嗓子眼的心才算落
期刊
在20世纪80年代,大连本土教育家冷冉先生提出了“情·知”教学理论。他认为“教学的着眼点无论放在知识上,或是放在智力上都是不全面的。”“从学生的心理过程来分析,学习的
期刊
老 赵的女儿玲玲在市里念高中。老赵家 境贫寒,除了平时省吃俭用外,还靠打临工、捡破烂什么的,攒些钱凑足玲玲每月的生活费用,按时给她送去。  这天,老赵来到学校,玲玲刚上课,老赵有事情要办,等不及将钱交给玲玲,就找到她的班主任叶老师,请他把钱转交给玲玲。老赵从衣袋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零钱,发现少了一张。就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少了10块钱呢?”他又从衣袋里掏了掏,没有遗漏,就递给叶老师说:“叶老师,请你
期刊
阿 强黑着脸回家,见妻子玉玉又在绣那幅 “吉星高照”,气呼呼地说:“不要绣了!我实在受不了那个万飞,真想辞职!”  “怎么啦?我这就快绣完了,我还准备明天和你一起给他们家送去呢!”玉玉说。  “不许送!什么东西!要技术没技术,要人品没人品!不就是仗着自己是校长的姐夫吗?这么大一所学校,就我们两个水电工。他天天跷着二郎腿啥事也不干,把我支使得团团转,还说我这没做好,那做得不行。今天造补助,他给自己造
期刊
丰 师母因病去世,临终前拉着丰老师的 手,说:“你要替我照顾好柔柔。”  柔柔是一只鹦鹉。那时丰师母就已经得了病,丰师母心态极好,并没往心里去,仍旧时不时地出趟门。有一次丰师母带回来一只鹦鹉,丰师母说这是她的一个朋友送的,丰师母说着朋友的时候,脸上还隐隐地泛起红晕,以至于丰老师以为又回到了丰师母没病的日子。丰师母一边逗着鹦鹉一边问丰老师:“你说,叫它柔柔好不好听?”丰老师装着高兴的样子,说:“好,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这 是篇独具风格的微型小说。它不像一 般的微型小说那样有高度浓缩提炼的情节冲突和出人意料的转折变化,倒像是一段极其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片段,粗看起来几乎索然寡味。然而这篇小说的特点正在这里。  小说作者川端康成是著名的日本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思想上深受佛教禅宗和虚无主义哲学的影响,创作中通常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着重刻画细微的感觉和人物心理。因而他的作品往往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细腻微妙、
期刊
他 在江湖上行走。他是江湖人物。他还 是江湖大佬。  这样说吴荣生,大体不错。  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是藏龙卧虎、波诡云谲的江湖,而其中唯有餐饮这片江湖,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人类体面的生活,离不开这个古老行当。吴荣生学的就是这一行。他在宴春学徒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出场。镇江餐饮,江湖辽阔,一个新人不过是一片树叶,落到水中,是不会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谁会想到呢,多年之后,这个静悄悄出场的小师傅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