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中的语言艺术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语言是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载体。对于硕士研究生这个高知识、高学历的群体,在就业指导中尤其要注重语言艺术。文章联系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中怎样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获得就业指导工作良好效果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语言艺术
  
  开展就业指导,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语言是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载体和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恰当运用语言艺术是提高就业指导效果的重要条件。硕士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中,应注意运用以下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就是实事求是,清晰明白,不模棱两可。就业指导的内容中涉及到就业的政策很多,如国家、地方主管部门、学校在毕业生就业上的指导意见,“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等不同的就业项目的有关报考要求,签订就业协议书牵涉到的法律问题,毕业生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的转接注意事项,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在毕业生创业上的导向等等。因此,在就业指导中一定要注意信息传达的保真度和精确度。在语言的运用上,可多用“是”、“就是”、“必须”、“应当”等带有明确性的词语,多用“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的关联词,而不应该用似是而非的模糊语言。让学生听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感到切实可行、公正透明。如果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就会让学生感到云里雾里,无所适从,严重的还会让学生感到政府、学校有欺瞒的嫌疑,从而对就业指导产生逆反心理。
  二、语言的针对性
  1.因人而异
  硕士研究生不像本、专科生那样整体情况相对比较统一,他们的个体情况差异非常大,反映在年龄差异、知识背景差异、工作经历差异、家庭情况差异、性格特点及爱好兴趣差异、价值取向差异上。因此,对不同的硕士研究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需根据他们的个体情况和特点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有的研究生是本科时的佼佼者,直接从本科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与社会接触少,对未来的就业充满自信,但也往往容易盲目乐观,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时,讲话要直截了当,客观冷静;有的研究生家庭困难,原有的职业不理想,他们孤注一掷考研,期望通过读研走出原来的生活,他们对就业前途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与他们讲话就要多耐心倾听,多设身处地,真诚而客观地为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让他们既对未来充满希望,又不至于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
  2.因时而异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可以说,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都应贯穿就业指导的内容。在这个长达几年的过程中,硕士研究生的思想、个人情况等发生变化,是很正常和自然的。所以说,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应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语言。例如,硕士研究生在入学时,大多是意气风发,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了憧憬和自信,这个时候要多与他们分析就业的形势、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当硕士研究生入学一段时间后,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时,他们容易走入低迷,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的校园生活没有本科生那么丰富多彩,校园集体活动要少得多,除了上课外,同学之间见面的时间都很少,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更容易走向低落、迷惑,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茫然、恐惧,此时对他们开展就业指导就应以振奋人心的语言为主,要疏导他们的不良心理,鼓励他们以乐观、长远的目光看待就业;在硕士研究生将近毕业时,他们的心理往往跌宕起伏、大起大落,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中,更应注意把握好语言,辅助他们渡过这一心理危机期,指引他们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
  3.因地而异
  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效果因地点、环境和气氛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在教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场合开展共性的就业指导,语言要特别注意准确性、逻辑性、号召性,观点要鲜明,语调要高扬,内容要形象,举例要恰当,吸引学生高度注意;了解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普遍就业心态时,可以到学生宿舍座谈,最好采用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有较严重的就业心理问题时,应选择在安静、不受干扰的室内环境单独交谈,语言要平实、恳切、真挚,让学生娓娓道来,吐露心声;如果学生心情不佳、愁绪不解时,可以将地点选择在室外,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边散步边谈话,谈话的内容可以多选用一些自身的经验和体会,语言上可以多一些个人的感想和展望,让就业指导语言“润物细无声”。
  4.因“载体”而异
  因硕士研究生到了毕业学年已基本上停课,他们在毕业前的一年里忙于实习、做课题、进行毕业设计、写毕业论文、外出择业、兼职等,同时在校的时间不多,除了必要的毕业生会议、就业指导讲座、面对面的谈话之外,就业指导工作者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选用多种“载体”与他们进行联系,通过不同的“载体”和方式对他们实施就业指导,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飞信、QQ私聊、QQ群讨论等。在使用不同的“载体”开展就业指导时,应注意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例如,在使用电话和使用QQ群讨论时,语言可以简短、风趣、幽默些,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语言环境中畅所欲言,便于指导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也利于学生在一种较平等、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指导者的观点和建议,以利于双方的沟通。
  三、语言的形象性
  硕士研究生已接受了多年的学校教育,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有的还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如果在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时语言空洞,硕士研究生就会感到这是在“说教”,不但不会接受,反而还会心生厌恶,对就业指导产生反感,认为那是在“上政治课”,所以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中应尽量少用理论性的语言,多用形象性的语言,让他们通过具体可信的事实在轻松、愉快、诙谐的气氛中接受的正确的观念,达到就业指导的目的和效果。
  例如,有的硕士研究生杂学而不专、不精,考取了多种资格证书但却没有一样专长,针对这一情况,在对他们提醒时就可以引用孟子的“五技而穷”的寓言故事:有一种小动物叫“五技鼠”,为什么起这么个怪名字呢,原因是它一身怀有五技——飞、爬、游、跑、掘。按理说,一只小鼠身怀五技,应该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很多人却根本不知它为何物。原因在于它“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屯,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这么看来,这种“五技鼠”雖然加起来本领很多,其实没有一样拿得出手。这样说道理,既有引经据典的严谨性,又有寓言故事的趣味性,语言形象生动,学生愿听爱听,听了以后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能很好地达到就业指导的效果。
  四、语言的情感性
  由于硕士研究生的思维独立性已很强,因此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时应特别注意语言的情感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诚挚和慈爱。要使语言富于情感性,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语言应充满关切的询问、抚慰和引导,让学生在春雨润无声的境界中得到启迪。
  例如,在引导硕士研究生到基层工作时,除了从大环境上分析国家、社会的需求外,更应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分析对未来的种种顾虑,帮助他们分析成长成才的因素,用真挚的语言打动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层次。德国著名的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如,对于一个就业期望值过高、千挑万选迟迟不愿签约的毕业生,除了跟他分析就业形势、分析他自身的条件之外,还可以调侃几句:“像你这样总不就业,将来不仅当‘啃老族’,难道还要准备当‘啃妻族’、‘啃儿族’吗?”让他在不好意思的一笑之中领悟出老师的真情和苦心,明白自己的问题。
  六、其它
  1.认真把握和领会就业工作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
  就业指导者一定要对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全面了解、全盘理解,才能说得清、说得明、说得透。如,同是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三支一扶”在组织单位、报名时间、选拔方式、考核标准、服务期限等上都有不同之处;同样是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两者在主体、签订时间、条款内容、适用法律、争议处理方式等却有着很大区别。如果就业工作者对这些相关的法律、政策和规定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以己昏昏,又怎能使人昭昭?更谈不上运用语言艺术了。
  2.高度热爱就业指导工作
  “言为心声”,语言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工作心态,如果没有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高度热爱,怎可能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情深意切,发自肺腑,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呢?语言的锤炼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而决非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如果对就业指导工作没有高度的热爱,怎会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而去艰辛地锤炼,又怎能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因此,就业指导工作者须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热情。
  3.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
  硕士研究生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知识背景、家庭条件等各不相同,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使就业指导的语言具有指向性。所以,就业指导绝不能与学生其他情况割裂开来进行,不仅要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思想情况,还要了解其过去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家庭状况等。因人施言,才能动之以心,启之以志。
  4.平时注意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懈追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的锤炼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锤炼好自己的语言,非得下一番苦功夫。就业指导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教育、心理、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就业指导工作者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引人入胜。还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懈追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使学生既有知识的增益,又有理智的增益,还得到艺术的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杨肖,李亚宁.关于大学生德育中的语言艺术
  [J].文教资料,2007,(23).
  [2] 柳志荣.幽默之艺术[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116.
其他文献
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多校区期刊资源整合的准备工作和管理策略,探讨了发展特色期刊资源服务之路。
新时期高校开放办学的深化,大学生思维、行为空间的不断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社会治安的复杂化,对大学生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增多以及大学生受到各种伤害,甚至
在改进的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增强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沉积(ECR-PEMOCVD)装置(ESPD-U)中,以氮等离子体为氮源,三乙基镓(TEG)为镓源,在蓝宝石(α-Al2O3)衬底上生长氮化镓(GaN)薄膜。在不
本文主要研究了4H-SiC外延片中的缺陷对制作出的Ni/4H-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电学性能的影响。SiC的外延生长是通过LPCVD外延设备在偏8°的(0001)Si面4H-SiC单晶片上进行的,衬底材料来自外购,同质生长的SiC外延层掺杂为n型,掺杂浓度5×1015cm-3,厚度为10um。通过对外延好的4H-SiC片进行2cm×2cm划片,然后使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及
分析了当前会计委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实行以来,既取得了很大成效,运行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历史和现状对学分制这一涉及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问题
摘要:通过媒体对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现状和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的关注,阐述了高校教育应该从加强教育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培养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教学实践;就业指导;自主创业    2010年3月2日,山东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招聘的5名大学生掏粪工,引来391名大学生应聘,引起媒体
针对SOC中常见的衬底噪声耦合问题,通过将器件模拟与拟合法相结合,基于0.25μm CMOS工艺提取衬底结构参数建立了电阻宏模型。该模型被应用于CMOS放大器电路,利用Hspice进行仿真,仿
最近科利登公司无疑是ATE行业内最风光的企业之一,在世界各地可谓捷报频传,在今年3月的SEMI China2006期间,科利登公司展出了其先进的适合中国市场的系列测试平台,获得了中国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