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出格的诗意不朽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5327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雯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做过警察,现为图书出版人,《中国妇女》杂志社特约记者。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余雪》)
   《唐诗三百首》是唐诗选本里最家喻户晓的集子了,谁的童年没有背过呢?可是在《唐诗三百首》里拥有姓名的祖咏,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冷门诗人。
   祖咏的生平事迹不详,在《唐才子传》中有寥寥数语介绍,可知他为洛阳人,开元十二年(724年)中了进士,与王维是“吟侣”——这个说法比“诗友”可浪漫太多了吧。写过“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王翰,也是他的好朋友,他修建汝坟别业,就受到了王翰的资助,王翰后来被贬到汝州任长史,两人相约看鸟观花,没少纵情畅游。
   能与大才子往来相交,祖咏自己的实力也不会差。盛唐时期有个叫殷璠的人,编选了一本收录时人诗作的《河岳英灵集》,这是公认的唐人选唐诗的较早也较为优秀的版本,有李白、王维等二十四人选入,祖咏就是其中之一。殷璠对祖咏的才华是这样认证的:“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
   《终南望余雪》是祖咏最有名的两首诗之一(另外一首是《望蓟门》)。十分难得的是,这是一首应考之作。
   在唐代,各州县的贡士要到京师参加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的考试,也就是省试,通过省试才能成为进士。这场考试中的命题诗就是省试诗,有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在如此严苛的要求之下,自然难有佳作传世。明朝诗人杨慎就在《升庵诗话》中引用朋友的说法,指出唐诗所传者,少有省试诗。王世贞更进一步指出:“凡省试诗,类鲜佳者。如钱起《湘灵》之诗,亿不得一;李肱《霓裳》之制,万不得一。”晚明学者许学夷(歪个楼,他也是徐霞客的叔岳父)则盛赞:“唐人试作,传者惟祖咏《终南望余雪》、钱起《湘灵鼓瑟》二篇。”(《诗源辩体》卷三四)
   唐朝以诗赋取士,以高考类比的话,当时的高分作文能流传到今天的,只得三两篇而已。命题诗不算难写,让考官满意也不太难,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是真难。
   更为难得的是,这还是一首不按要求写作的应试诗。那次考试的题目是《终南山望余雪》,限六十字,祖咏写了四句便交卷。考官问他为什么不写完,他回答说“意尽”(或曰“思尽”)。
   古代的读书人若是不想躺平就只有科考入仕这一条正路,那考试的重要性,比起今天的高考,想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才是正确的应试姿势。况且,祖咏亦非名门望族之后,没有过硬的背景加持,只能拼裸考分数了,任何闪失都可能是他承受不起的。可是他偏没有按照要求严谨行事,相当于今天高考让写900字的作文,他只写300字,那指定不能及格呀!考官好心提醒一下,他还特别拽地怼了回去。
   你看同样是命题写诗,白居易就要谨慎得多。白居易的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也是考试之作,前四句就很好了,很多选本尤其是给小孩子读的唐诗,往往就节选这几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面还有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也不差,只是大不如前四句脍炙人口。但既然是应试,那就要规规矩矩写完才好,起码字数要凑够。
  祖咏这种不拘一格的行为本身就充满诗意,比诗本身更有力量。而这种诗意,很可能也在许多普通人的身上隐藏。我曾经遇到过一位理发师,他给我烫头,由于我自来卷导致最后效果与预想差距过大,我表示接受并且要赶时间,可他坚持要我多呆半小时,给我额外做了补救工作。他说经过他手做出的发型,必须对得起他的手艺,客户说算了也不行。少写,多做,表面看似截然相反的舉动,实际上它们都有对功利目的的超脱,闪耀着人的个性在没有被迫泯灭时发出的光芒。
  再回到这首诗本身,诗自然是极好的。每一个字都呼应题目,环环相扣,无一赘言。大评论家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祖咏这首诗,和陶渊明的《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以及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并列为咏雪三佳。
   在这首诗里,也隐藏有破格的力量。这种破格,就在于诗人的两层“望”。第一层,终南望余雪,实际上是望终南山余雪。
   许是长安城刚下过的雪让考官有了出题灵感,要考生们即景赋诗。长安在北,终南山在南,从长安城望去,望见的是终南山北坡,北面为阴,是谓阴岭。“终南阴岭秀”,起句五个字便扣了题。“积雪浮云端”,承接上句结尾之“秀”,再扣题中“余雪”二字,描绘出山高、云深、雪残之景,自带仙境滤镜。
   长安城是什么地方?大唐之都,更夸张一点说是当时的宇宙中心世界之都也不为过。这里是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是现实追求达到极致的巅峰。终南山是什么地方?隐居之地,修仙之地。它离长安最远,也最近,终南捷径是有的,端看修行者是真心慕道还是曲意求名。
   从长安望终南山,就是置身凡俗而遥望圣境仙乡,从现实的喧嚣扰攘望向精神的纯净追求。需要摆脱身在考场的现实束缚,打开感受力与想象力,去体验、提炼并表达出终南山超凡入圣的美。这是第一层“望”。
   “林表明霁色”,雪后夕阳照亮了树梢,诗人的视线从山顶下移到山间树林,然后好似在此驻足,然后回望——“城中增暮寒”,诗人收回望向终南山的目光,又对长安城进行了检视。从圣境返回凡间,从精神回落现实,这就是诗中的第二层“望”。
   下雪不冷化雪冷。基于对生活的朴素认知,诗人很自然地以“暮寒”再次呼应“余雪”。而“寒”是一个多么有人的感觉的词,在最后一句诗里终于有了人的存在感。究竟诗人只是单纯表达余雪之后天气变冷,还是意在言外以表达对市井细民具体生活的体恤同情,这就见仁见智了。
   这两层“望”,让诗人显得如此自由,他身在考场一隅,却能意览终南胜境,而又尽收长安全景。最后的回到凡俗,让他眼中有众生,诗里藏气象。
   诗写成这样,就不再是为考试通关、讨好考官而写,它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是诗人才华胸襟识见志向的真情流露。诗至此,无法被束缚,唯有出格。
   当然,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不好好考试。至于祖咏,他的确中了进士,但是不是因为这首出格的诗而获得了破格录取,我还没有考证清楚。祖咏后来仕途不顺,便选择了“躺平归隐”,过着这样的生活:
   失路农为业,移家到汝坟。
   独愁常废卷,多病久离群。
   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
   山中无外事,樵唱有时闻。
   王菲的歌里唱到,“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如果说有,那一定是从现实束缚中破格而出的诗意瞬间。就像祖咏,千载而下,他有没有考取进士、官做到什么位置都不值一提了,而他的诗还在被阅读,他的故事还在被传说。曾经闪耀在他的生命中的微光,还在照亮这世上的某个角落。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接触的古典诗词不多,《离骚》词义深奥,吟诵、理解和鉴赏都要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编制了“学案”,主要着力于字词音形义等基础知識,让学生反复朗诵,先读懂诗歌的文字层面意思。但诗歌教学又不能止于翻译,这就需要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诗歌读进去。我把诗歌的朗读分为“音读——意读——情读”,让学生从了解语言体式的华美,到感受爱国爱民的温度,并进一步仰望照射千古的光彩,让学生
【摘要】刚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在观察力方面还比较欠缺,没有形成有效方法和习惯。基于此,结合该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性在“人物神态描写”方面上着手,通过学生喜爱的动态视频和掰手腕比赛两种不同形式素材的导入和小组合作方法的采用,使得课堂产生质的效果。课后反思媒体效果,反思比赛有效程度,反思小组合作的可取性,为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活动;合作;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是”的用法,不要把古汉语的“是”都当作系词来讲。其实,古汉语中“是”多作  指示代词,作判断词用还是不够普遍,只是到现代汉语我们才大量使用。  【关键词】文言文;“是”字句;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文言文(语文版和教育部编版)中“是”字句并不多见,但是“是”字在句中做何解释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是”在句中的使用情况,尤其是
【摘要】我自己在阅读中找到自我,尝到了读书的欢愉,便很自然地想让我的学生也能爱上读书,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之中,固然有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我也知道,不管教哪个科目,甚至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阅读是让你“认识你自己”,从而热爱生活,收获幸福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结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阅读课分享会;阅读联结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千百年来教育先贤、思想家在子女教育、儿童教育方面的共同理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也一直是重点。本次研究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重在弥补传统课外阅读教学的短板和不足,切实拓展學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这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是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
【摘要】写作能力,作为高中语文学科能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新时期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一直以来,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中处于较为重要、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一味坚持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势必将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整体写作水平。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网络教学与语文写作相结合渐渐成了一种新潮流,其不仅仅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语文写作教学的途径,更是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摘要】基于“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围绕三点进行分析: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师生互动较少。在此基础上,对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创新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教学观念;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发
【摘要】小学教育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环节,所以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高效;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主科,是需要非常重视的一门课程。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和不断深化,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向人们的生活中涌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作为人们进行交往并能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于中职学生传统的阅读习惯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手机媒体下培养中职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关键词】手机媒体;中职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阅读习惯是指
【摘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模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将教材内容上的每一单元划分出来,把每一单元需要阅读的课文整理在一起,制定阅读目标,最后再让学生根据阅读目标进行阅读,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基于此对于如何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组织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