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文体值得商榷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作文改变了以往命题作文的方式,不再限定文体,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擅长。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发挥其才能,同时也是促使作文教学走出僵化、教条模式的有力举措。但随之兴起的“淡化文体”的风潮却值得警惕。我们认为,“淡化文体”如果是指面对所给的材料和话题,可以选用多种文体,那么它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把“淡化文体”看作是不要文体规范,那就大错特错了。
  古往今来的文章大家多赞成文章要有规范。刘勰提出:“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倪思也认为:“文章以体制为先”。他们所说的“体制”,就是文体规范。现当代作家、学者,如鲁迅、茅盾、朱自清、朱光潜等也都赞成要有文体规范。著名学者郭绍虞指出:“昔人学文常受文体分类学的指导,所以容易产生早慧的作家”。他还举出王勃、李泌等人加以佐证。
  当然,反对文体规范的声音也存在。林语堂先生就曾将文体分类斥之为文评家们骗人的玩意儿。然而,写作实践却作出了相反的回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看似没有文体规范的指引,实则是从“熟读”中获得了“文体感”。并且还会由感性而逐渐上升到理性。试想,我们给报刊杂志投稿,不分真实与虚构,混淆通讯、报告文学与小说的界限,能得到编辑和读者的认可吗?我们递交的司法文书或上传下达的公文中,如果运用文学的夸张、隐喻,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又将是什么结果呢?
  事实上,任何类型的文体,都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表达方式、基本格调和结构间架。文体会出现发展、变化、交融的现象,随后又会出现相对稳定的特性和规范,文学与新闻的边缘地带出现了报告文学;文学与历史交叉之处产生了传记文学;文学与自然科学分野之际诞生了科学小品。虽然有时界限难以截然划分,但这正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它们确实存在界线。
  尽管“淡化文体”的呼声如潮迭起,但中学语文教育的主流认识并未被其左右。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仍明确要求“文体自选”!“自选”者,正是要我们选定某种文体!那种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仍然不合要求,不能得到高分。新修订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改变了以往按文体类型设置单元的编排方法,每一册只有一两种文体,意在集中突破。其中透露出的绝非“淡化文体”的信息。
  当然,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文体的要求应有所区别。但是,让他们逐渐建立起“文体感”,尽可能多的掌握文体知识并逐渐懂得文体规范还是十分必要的。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说起袜子,我们就会想到socks和stockings这两个单词.socks是“短袜”,而stockings是“长袜”.西方人在平安夜这天在床尾挂着的圣诞袜就叫做Christmas stocking.下面我们还将
期刊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媒体在对突发事件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细读文章后,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初次背课新诗《在山的那一边》,觉得无从下手,后来经过同行之间的讨论,心中有了一些眉目,确定了教师领着赏析的教学设计。但同时心中也有些疑问,怎样才能使欣赏到位,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呢?  带
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有人说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说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说要概括为“学必有师,惟道是学”,有人说要概括为“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有人说没有中心论点句却有中心思想,等等。我认为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  《师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论证为什么要从
随着电视传播艺术的发展和成熟,电视调查性报告的采访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采访提问作为电视新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新闻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电视调查性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册都安排了两到三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疑,它具体解读了基础课程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它凸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语文学习活动一样,通过创造学习环境,构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而进行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独特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闻作为一种有效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此同时,新闻也应该承担与其匹配的社会责任,来更好地对社会大众负
#
期刊
【教学片段一】师:什么叫压力?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生看书、讨论交流、提出猜想.)生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生2: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