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好语文等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生活体验,解决相应的教学或者学习问题,使语文教学散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芒,律动着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好语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割裂开来,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使语文成为一种机械训练。我认为要改变语文教学中这一弊端,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社会人来看待,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生活体验,解决相应的教学或者学习问题,使语文教学散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芒,律动着生命的活力。
  我们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已经为调动学生的生活验并用之于课堂作了材料上的准备,加强对课文阅读中情感的体会,卢梭说的好“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吸取教训,“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短,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而且许多的经验是不经意中留下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开启和引导。
  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获取分为直接的和问接的。直接的获取比如对家庭生活中亲情的体验,与同学或朋友交往中友情的体验,外出旅游对祖国山川景物的感受,娱乐节目对感官的刺激,春夏秋冬对季节变化的生理反应等等,但许多的生活体验均是在无意中留下的,具有潜质特点,它通过无意识记忆储存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和上课所需去挖掘、引导、强化相应的生活体验,使之转化为有意识有目的经验,去用于对课文的理解。比如《一面》中“我”得到的格外的尊重,虽然仅仅是内山完造的一杯热茶,却生出许多的感慨。这样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通过在生活的记忆中去寻找不难找到的,然后通过学生的换位思考,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便可迎刃而解。
  当然,就学生生活体验而言不是全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创建体验的条件,使学生有所得,这比单纯的机械性灌输要有意义得多,就如何创设体验条件我想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从游戏人手,将经验内化。这里的游戏我们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娱乐一类,其实包括了舞台剧,或者生活中一个场景的再现。比如体验一个典型排比句的好处,不单从朗读的角度去体会。我们还可根据一个辩论场面去体会,甚至从反而一个吵架的场面去体会那种一浪高过一浪的气势功能,有声音,有语气,有动作,有神态全然展示出来,学生便可从中去领悟,其实就是将体验内化的过程,然后通过分析、总结,由抽象到形象,这样理解出来的排比句就生动得多。
  其次,利用联想和想像的空问,创造间接的体验环境。学习语文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而且必须要用。比如学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如果不利用联想和想像的空问去创造一个体验的环境,学生是难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的。此时,教师必须首先调动学生间接的感官体验来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组合。沙漠、孤烟、长河、落日等,用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想像出旷远荒凉的情景。
  第三,直观法体验。有句名言告诉我们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学生周围有很多要学生体验的东西,只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视而不见”。比如家乡的风土人情,四季的环境变化,学生都是处于一种不经意的心理状态之下。就如过往云烟在心中不留多少痕迹,所以教师有必要成为一个有心人去指导学生有目的观察周围的一切。
  第四,移花接木,换位思考。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不同经验运用于相应的内容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肯来自于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事件、要会取之于彼,而用于此。实行“拿来主义”;所谓换位思考即是引导学生暂时忘掉自我,融入文学作品中去,进入一定的角色环境,去体验此时此地人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体验,跟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去经历情感生活,不能让学生游离于作品之外。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但语文教育又决不等同于生活,因为语文教育的内容也决不是生活的全部,它要高于生活本身,正如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要把握好将生活经验用于语文教学中间的角度,否则,难免将语文教学从生活化走到庸俗的路上。
  
  关于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覃志玉
  
  【摘要】数学其自身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特点,使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不容易学好,甚至讨厌数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基本含义“教学生会学,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本文针对学生如何学、学习教学兴趣、作业问题等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
  【关键词】兴趣;学习方式;作业
  
  数学其自身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特点,使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不容易学好,甚至讨厌数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基本含义“教学生会学,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1 轻松的学:学一个新知识时,先分析一下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相关联的熟悉事物是什么,然后再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让他们进人新领域。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接受新李物,从而能够轻松地学数学。
  1.2 集体形象的学:数学中利用学生爱动手,爱摸索的特点,多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分析,得到体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印象,培养学生兴趣。
  1.3 实实在在地学:始终围绕学数学的两个目的:培养思维,学以致用。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就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有所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已应用到各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2.1 多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知识1、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师的作用是主导、引导、辅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研究创新的主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情感不断丰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挑战性:要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地考老师,质疑问题本身就意味着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起点,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老师答疑要做到热情、及时、启发。
  2.3 创造激疑的情景,培养其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它能驱使学生细致地去观察事物和分析思考,可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学”到主动的“学”,可使学生以“学会”过渡到“会学”,而激疑是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方法,其大致过程为:激疑——生疑——析疑——解疑。
  2.4 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会给学生带来快乐和自豪,更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更大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
  3 设计合适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1 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个性。创新意识的渗透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好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等基本要素,而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3.2 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长期过分地做封闭题,容易束缚思维的发展,往往形成定势,这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要增强作业的开放性,适当设计些开放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
  3.3 增强作业的典型性,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作业负担过重,学生为疲于完成作业,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问,缺乏对题目解答的回顾,从而缺乏再认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足够类型、形式多样和适当数量的材料,为学生布置一些典型性强的作业,让学生练一题而通一类。让出时间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进而再认识,从而实现思维的飞跃。
  通过实践体会,只要我们经常这样做,一定能在学生学习数学、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必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大有长进,使学生成为有创造个性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于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创新性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预期性和参与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与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本质    1 信息时代呼吁创新教育从上一世纪50年代起,世界开始陆续进入信息时代。美
期刊
【摘要】根据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透彻理解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及其有关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切实施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改    我国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方针精神,国务院于1999年6月又颁
期刊
【摘要】转化差生,调动其积极因素,充分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  【关键词】针对;差生特点;改进;教学    差生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差生学习成绩之所以差,与他们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等有关,也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差生特点、采用不适合差生学习的方法有关。那么,如何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我觉得教师应当
期刊
【摘要】美术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呢?①要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意识和精神的培养;②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技能;③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和存留儿童的创造性;④要在数学中破除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教学;创造精神    人才的本质是创造。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美术课以其独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方面显著与其它学
期刊
【摘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则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  【关键词】漫话;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大力提倡自主、
期刊
【摘要】本文对数学直觉思维的特征及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并指出直觉思维意识的本质是把经验因素同数学问题的实质直接联系的思维意识,是数学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常伴随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出现。  【关键词】数学直觉思维的特征;加强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的思维。数学教学中,它经常与解决数学疑难问题相联系
期刊
【摘要】第一颗“心”爱心、第二颗“心”细心、第三颗“心”恒心、第四颗“心”耐心、第五颖“心”平常心、第六颗“心”信心。育人育心,始能育成栋梁之才。班主任用一颗真诚的心,肯定能让每一颗成长中的心灵都得到滋润,成人成才。  【关键词】六颗心   老教师常说,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专家和艺术家。这决不是溢美之词。因为班主任工作杂又多,相信每一位做过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因为需要班主任思考、研究
期刊
【摘要】①宽容,可使后进生改正缺点;②宽容,可使后进生树立信心学习;③宽容,就能够使后进生信心百倍,勇往直前;宽容,就能够使后进生走向崇高,走向新生;宽容,就能够使后进生创造辉煌的业绩。  【关键词】宽容;后进生    前苏联龙·邦达列夫在《人生舞台》里说:“谁能谅解人,谁就能拯救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1 宽容,可使后进生改正缺点科威特著名作家穆尼尔-纳素夫说:“谅解也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
期刊
【摘要】由于经费紧张实验经费投入少,连老教材的液体压强曲实验和凸透镜成像实验也不能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更没条件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策略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最有效、最轻松的学习途径。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向创新教育。然而,在物理
期刊
【摘要】如何使数学教学富有艺术特征,有效克服课堂结构密度过大或松散疏落以及教学方法上“填鸭武”的充满夯实或“自学武”的放任自流等教学弊端。借鉴绘画技巧,设计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采用虚实相生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疏密相间;课堂结构;虚实相生;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因此,数学教学应富有艺术特征。受绘画艺术的启迪,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