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到数学教学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使数学教学富有艺术特征,有效克服课堂结构密度过大或松散疏落以及教学方法上“填鸭武”的充满夯实或“自学武”的放任自流等教学弊端。借鉴绘画技巧,设计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采用虚实相生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疏密相间;课堂结构;虚实相生;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因此,数学教学应富有艺术特征。受绘画艺术的启迪,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谈点个人肤浅认识。
  1 设计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 疏密相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处理结构的重要理论,课堂教学结构也有疏与密的辩证关系。但由于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有限,不少教师感到课时不够,进度难以完成,即使完成了进度,也唯恐“质量”(考分)上不去,因此,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结构密度过大,有的削足适履,删减教学内容(不考或少考内容),又使课堂教学结构松散疏落。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结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呢?
  1.1 根据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设计课堂结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思维特点有三个阶段,即思维逐渐集中、思维亢奋和思维疲劳。新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都处于较松弛的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提高输出信息的强度(即学生对刺激反应的强烈程度),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中心集中到所学的问题上,此时教学的密度要小,教师只要给学生揭示课堂学习的主题就可以了。待学生思维逐渐进入亢奋状态时,输入信息的强度下降,课堂教学的主题全面展开,进行重点、难点的教学,应使教学的内容与进程有较大的密度。大密度过后,学生的思维渐趋疲劳,教学密度应减小,节奏由慢变快。输入信息又渐渐增强,教学转入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要设计引入深思的练习,让学生的情绪曲线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这样疏密相间地安排课堂结构,就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玲珑剔透、意趣盎然的生动格局。
  1.2 优化信息输出,增大教学密度。教学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包括技能、情感等)信息的双向传递和交换的过程。信息量的增加,会提高信息接受方向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表面上看,输出信息的量充足,课堂的容量和密度大,但学生获取的有效信息量却很少。为了适应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优化信息输出,保证学生接受信息的良好状态。课堂教学以精讲、“点拨”为主,尽量把教学点分布于双边活动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并要有充分的活动内容,师生在双边活动中高频率地传递信息。这样,课堂教学才真正有了较大的密度。
  2 采用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 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艺术处理空间问题的重要理论,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实”与“虚”也有一个辩证关系。但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的空间里学习的,以解题教学为例,教师出示题臣后,总要做许多详细的审题、析题的讲解,甚至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变换、隐含条件的挖掘及解题步骤的安排都交代得清楚而又正确。这样,教师的“积极指导”填满了学生的思维空问,结果,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解题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观念和各种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而这种务“实”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呆板模仿、生搬硬套,激发不了强烈的思维活动,也诱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并不是说,数学教学不需要强调实,而是对实的强调应“绳之以法”(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的不知转化为知,而且要使他们从知中审视出“不知”来,掌握知和知多的方法。如例题教学,不仅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数学方法,更要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及一题简(巧)解(证),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及数学问题“实际化”、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绘画艺术中往往留出空处,轻轻着笔,显示其虚,达到虚中传神的艺术效果。教学中的虚,就是指对数学教材的处理事留有余地,古人云:“善教者t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虚中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让学生多微各种猜想、假设,在多种假设中选择、判断,同时,教学语言要含蓄,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
  总之,数学教学要讲究实处就法,实而不满,虚处藏神,虚而人理,但是在某一节课的具侉教学中,虚实是很难分得清的。实而不虚,难以其神;虚而不实,虚元着落,所以必须是虚实相生。
其他文献
【摘要】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走改革的路子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避免包办和代替,让学生做他应做的事,“积理而练其识,反躬以践其实”。  【关键词】指导学生;做事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的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又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受用。”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也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既注重教法的改革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于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创新性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预期性和参与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与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本质    1 信息时代呼吁创新教育从上一世纪50年代起,世界开始陆续进入信息时代。美
期刊
【摘要】根据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透彻理解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及其有关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切实施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改    我国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方针精神,国务院于1999年6月又颁
期刊
【摘要】转化差生,调动其积极因素,充分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  【关键词】针对;差生特点;改进;教学    差生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差生学习成绩之所以差,与他们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等有关,也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差生特点、采用不适合差生学习的方法有关。那么,如何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我觉得教师应当
期刊
【摘要】美术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呢?①要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意识和精神的培养;②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技能;③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和存留儿童的创造性;④要在数学中破除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教学;创造精神    人才的本质是创造。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美术课以其独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方面显著与其它学
期刊
【摘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则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  【关键词】漫话;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大力提倡自主、
期刊
【摘要】本文对数学直觉思维的特征及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并指出直觉思维意识的本质是把经验因素同数学问题的实质直接联系的思维意识,是数学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常伴随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出现。  【关键词】数学直觉思维的特征;加强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的思维。数学教学中,它经常与解决数学疑难问题相联系
期刊
【摘要】第一颗“心”爱心、第二颗“心”细心、第三颗“心”恒心、第四颗“心”耐心、第五颖“心”平常心、第六颗“心”信心。育人育心,始能育成栋梁之才。班主任用一颗真诚的心,肯定能让每一颗成长中的心灵都得到滋润,成人成才。  【关键词】六颗心   老教师常说,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专家和艺术家。这决不是溢美之词。因为班主任工作杂又多,相信每一位做过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因为需要班主任思考、研究
期刊
【摘要】①宽容,可使后进生改正缺点;②宽容,可使后进生树立信心学习;③宽容,就能够使后进生信心百倍,勇往直前;宽容,就能够使后进生走向崇高,走向新生;宽容,就能够使后进生创造辉煌的业绩。  【关键词】宽容;后进生    前苏联龙·邦达列夫在《人生舞台》里说:“谁能谅解人,谁就能拯救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1 宽容,可使后进生改正缺点科威特著名作家穆尼尔-纳素夫说:“谅解也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
期刊
【摘要】由于经费紧张实验经费投入少,连老教材的液体压强曲实验和凸透镜成像实验也不能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更没条件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策略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最有效、最轻松的学习途径。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向创新教育。然而,在物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