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学生合作学习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则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
  【关键词】漫话;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则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组合。迎接“合作”? 数学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那么必须加强分组策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是说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各方面的差异,同时要考虑社会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及各自学习品质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这样才能尽可能使得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与能力。异组同质则是为班内组内的公平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民主互动,体验“合作”为了避免“一言堂”或者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使合作学习发挥真正的效应,合作学习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位成员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操作者、协调者、汇报者等等。关于每位成员及其作用的发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使每个成员经历不同的体验。这种角色策略重在养成学生共事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以及个人的责任感,有了这种明确的分工与互动,才能避免“搭便车”现象出现,使异质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意义。
  此外,教学中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必然引起学生很多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所以,在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3 适时引放、指导“合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其中关系,做到“引”、“放”自如,其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与“放”。
  “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开展合作小组游戏比赛,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合作与竞争,还可以开展合作小组活动创新,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图想到制作三巧板、四巧板、五巧板和十四巧板,激起学生创作激情。也可以开展小组共学式,即通过合作实验、测量、估算,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发展等等。但是我们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应避免重“合作”而轻“个体”,避免重“结果”而轻“过程”,避免重“主体”而轻“主导”,避免重“过场”而轻“探索”。只要我们克服种种误区,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合作学习更趋于理性化、人性化。那么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是“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但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整体教学、整体练习和评价,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但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整体教学、整体练习和评价,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  1 动态设置学生层
期刊
【摘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数学能力,才能提高学生解题水平和应试能力。  【关键词】必要性;原则途径    1 思想方法教学的必要性 高考试题决定教学必须以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运用,整体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数学能力,才能提高学生解题水平和应试能力。  2 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2.1 知识复习与思想方法培养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促进课堂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演示法和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比较教条和生硬,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期刊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走进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人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
期刊
【摘要】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走改革的路子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避免包办和代替,让学生做他应做的事,“积理而练其识,反躬以践其实”。  【关键词】指导学生;做事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的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又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受用。”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也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既注重教法的改革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于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创新性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预期性和参与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与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本质    1 信息时代呼吁创新教育从上一世纪50年代起,世界开始陆续进入信息时代。美
期刊
【摘要】根据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透彻理解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及其有关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切实施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改    我国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方针精神,国务院于1999年6月又颁
期刊
【摘要】转化差生,调动其积极因素,充分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  【关键词】针对;差生特点;改进;教学    差生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差生学习成绩之所以差,与他们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等有关,也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差生特点、采用不适合差生学习的方法有关。那么,如何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我觉得教师应当
期刊
【摘要】美术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呢?①要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意识和精神的培养;②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技能;③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和存留儿童的创造性;④要在数学中破除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教学;创造精神    人才的本质是创造。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美术课以其独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方面显著与其它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