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情怀与生动笔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国文人画家溥心畬的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而在学术研究上呈现不足的局面。以“溥心畬”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自1993至2016年,相关文章主要以历史、辨伪、画展为主,作品研究少且不深入,这就使溥心畬作品研究成为现代绘画研究一个亟待开发的区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溥心畬代表作品之一《幽谷行旅图》进行了较深入的“文本”解读,并得出如下结论:溥心畬在绘画技法上以古人为师、以宋元为宗;在“位置”的“经营”和画境的酝酿上,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特定时代的文人画家对“法外之趣”的追求。《幽谷行旅图》一画充分表现了画家独特的个人性,也传达了画家画作的共性,即生动的笔墨技法和深厚的文人情怀。【关键词】溥心畬;《幽谷行旅图》;文人情怀;生动笔墨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
  溥心畬,即溥儒(1896-1963年),心畬为其字,号西山逸士,满族,是清道光皇帝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载滢贝勒次子。溥心畬其人既是末代之“旧王孙”,亦为民国时期著名文人画家。擅经学、诗文、书画,尤以书、画名世。
  溥心畬作画范围颇广,举凡人物、山水、界画、花鸟等无不涉及。此幅《幽谷行旅图》为山水画常见题材。整幅画为横卷形式,尺寸计33(纵)×92(横)厘米,纸本设色,诗、书、画、印俱全。画的右上角以较大篇幅题近体律诗2首共16句,诗的右侧上角及左侧题款处落有画家个人的三方常用印,分别为“明夷”(朱文)、“旧王孙”(白文)与“溥儒”(白文)。画作既传达了深厚的文人情怀,又展现出生动的笔墨技法,可以说是溥心畬山水画中较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
  要论《幽谷行旅图》所传达的文人情怀,则不能不先论其诗。如将此画由右至左等分为4,从上至下又等分为2,则画作左上角题诗占据了全画8分之1的篇幅。诗以草书形式写成,笔画间引带潇洒,风格明朗俊逸。兹录原诗如下:“涧水鸣山馆,长林接钓台。高风茅舍在,秋气大江来。雁外斜阳远,鸥边霁色开。晨朝采薇蕨,应向白云隈”;“江风下空壁,江水没清浅。当轩寄秋色,谁语荆门远。山叶落幽谷,枫林表绝巘。浩然怀吾庐,云壑何时返?”①诗后写“北人先生之嘱”,落款“心畬”,表明了画家创作这幅画的重要动机——受友人侯北人②先生嘱托而写。
  从诗的内容看,两首诗传达情感的前后次序明显:先写山中旅途秋色之美,续传旅人浓重的思乡之情。第一首首联两句:“涧水鸣山馆,长林接钓台”,说的是位于山间的茅舍附近,有淙淙的涧水流过。附近还有茂密的树林与钓台相接。“钓台”即钓鱼之台,用了钓鱼台③之典。次联写茅屋与大江,言茅舍在高处,自然高处之风、亦即高风吹过茅舍,而远方大江则带来秋之气象。这一联点名节令。三联,写天上景。大雁从天外飞来,更衬托出斜阳之远;而涧边正有鸥鸟活动于云雾散去的晴色中。第四联写旅人之乐——清晨向着白云笼罩的山峦采摘野菜呢!全诗写旅途风景及旅人活动。山馆、钓台、涧流、茂林;茅舍高出,秋气大江;而天外大雁带出斜阳,还有水边鸥鸟在初晴的天气中嬉戏;旅人之乐是在清晨发生的。第二首首联二句写江。言空旷的山岩上江风直下,而江水清浅可见。第二联写人——人在窗下绘写秋色,那荆门山④就在眼前,谁能说其远?第三联写高山之上的枫林,其叶落于幽深山谷。此情此景令人想起“吾庐”,“吾庐”当在白云深谷中;是说面对眼前风景,不禁怀念自己在远方云壑⑤中的家,什么时候能够回去呢?全诗描写山峦大江秋色,以及高山之枫林,其间人物活动明显,写秋色中的人,还有秋色引发怀吾庐者,可说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画面所营造的情境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的内容:画名“幽谷行旅图”。幽谷者,幽深或幽静之山谷也;行旅,旅行也。可知画面主要表现幽静山谷,以及在这山谷中行路之旅人。虽然主题是描绘秋日山中行旅,但并不予人凄凉之感,反而展现出清俊、明朗的面貌。观赏者在看画时,视线会自然地从右至左展开:画面右侧为平缓起伏、高低错落的两座山丘,山丘间有小桥相连,下有江水流过。两位骑驴旅人早已越过小桥,在左侧的山坡上匆匆赶路。近旁有山峰往前延伸,几丛大树显眼地摇曳在旅人行路之侧,两间朴素的茅舍在前方默默等待旅人到来,更远处则是因视线无法深入而引人遐想的、愈来愈高之山峦,在一座座的山峦顶端,矗立着诗中形容为“表绝巘”之枫林。画中景物被施以青绿、浅赭等色彩,营造了有代表性的秋之山景,同画面题诗内容暗合。
  从构图看,全画“宋元气味“十足。画面大量留白:主要景物集中在画的中部和左侧的下半部,除去题诗所占篇幅,景物仅占整幅画约二分之一的面积,明显受南宋“马、夏”⑥的绘画笔法影响;与此同时,实景表现属于典型的“有我之境”:山峦与丘陵的高低错落、茅舍的位置安排、树木的造型姿态、山石和树叶的皴染等,无一不是用心经营。在自然景物的形式表现中,处处透露着画家的主观意兴和心绪,这同元代山水画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笔墨技法上,这幅画一方面仍兼收并蓄了宋元山水画法之长:树与叶部分地运用了点子皴法,在山石和树木轮廓的皴染上,将“披麻皴”“折带皴”等技法进行了糅合,既丰富又富于变化。另一方面,画面细节安排精益求精:画面右侧表现了“平远”风格。因留白较多,风景显得疏朗开阔,然这疏朗之景却绝无败笔:右下角较矮的小山丘,以较深颜色染就,带来视觉上的“收缩”感。古老的小桥蜿蜒在两座山丘之间。左边的山丘较高,色调却变淡,带来视觉上的“膨胀”感。两座山丘之间的高矮、明暗对比明显;从画面整体看,最左侧的高耸山峦与最右侧的两座平坦小丘之间也呈现出更强烈的一高一矮的群体对比——左侧山峦高于画面三分之二的位置,与画面右侧旅人进山的情景全然不同。对比的目的,似乎是为了衬托旅途的艰险和遥远,客观上又增加了画面层次的丰富感;左侧较为高耸的山峦论“造型”也并不单调,采取了虚实结合之法:一半的山石富有生机,用点子皴和青绿色表现郁郁葱葱;一半的山石陡峭、无植物覆盖,染以自然过渡、层次不一的淡赭色,用“披麻皴”加书法“飞白”法,以侧锋勾勒出肌理感;回看左侧较大的小丘下坡处,两只毛驴驮着旅人,正哒哒地向前行走。前面带路的一只毛驴的耳朵竖起,头颈低下,两只前足一扬起一弯曲,步伐阔大,显然是被主人催促快走。而两位骑驴人一着白衫、一着蓝衫,弯身向前,赶路的急迫情态毕露。相较于自然景观,旅人和毛驴的尺寸虽细小,但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绝不马虎;画中部两处丛生的大树,左侧近前一株明显是松树,松针挺拔劲健,树干和树盖向左首山石处欹侧、似乎奋力挣扎着,显现出强烈的“植物的意志”;右侧为槐榆类,树叶细碎婆娑、浓淡相间,而枝干弯曲有致,展示了亭亭之美。两处树木一刚一柔,形成了有趣的对比;树干弯曲的方向又与旅人行路的方向产生微妙的一致,仿佛在指引着旅人前行;大树之间露出两间参差的茅舍,大门敞开着,似在默默迎候旅人的到来;茅舍房顶和房屋构架皆寥寥几笔写成,简洁但不草率,仔细体会,还流露出谨严的“界画”味道。从整幅画看,无论是画面最左侧与最右侧的山峦、山丘的高下对比,还是局部山石和山丘间的虚实和用色对比、或是树木的树种和姿态的对比,或是茅舍的前后位置对比、旅人的衣衫色彩对比,都充分体现了画家独运的“匠心”。   总览此画,画上题诗应是画家的心境直写和画面补充,画中景物则成为画家的心境曲现,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画外。画家通过严谨的构图、洗练的用笔,将秋景山色、旅人思乡的母题进行了充分的演绎,构建出深沉、含蓄的意境。值得一提的是,溥心畬作画初无师承,但由于其皇室贵胄的特殊身份,早年有机会遍览大内珍藏,在对古代名画的学习中,逐渐将南北宗的风格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出于南宗的文人气,下笔却有北宗的坚挺感”⑦的刚柔并济的风格;与此同时,溥心畬在绘画技法上虽以古人为师、以宋元为宗,但在“位置”的“经营”和画境的酝酿上,却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特定时代的文人画家对“法外之趣”的追求。这些都在《幽谷行旅图》一画中有充分的体现。当然,这不仅是《幽谷行旅图》一画的“个性”,也代表了画家画作的共性。而画家对这种“法外之趣”是引以为傲的,其所云“有师之画易,无师之画难;无师必自悟而后得,由悟而得,往往工妙”,⑧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注释:
  ①此诗中部分字的现代汉语释义如下:鸣,指水流声。长林,茂林。高风,高处之风。薇,野豌豆。蕨,野菜名。隈:山水弯曲之处。空壁,陡峭的山岩。霁,天放晴。轩,窗。绝,高。巘,高山。浩然,远也。吾庐,家之谦称。
  ②侯北人(1917至今):祖籍河北昌黎,旅美著名画家。与张大千、傅抱石、朱屺瞻、溥心畬等均有交游。以泼彩画知名。江苏昆山建有侯北人美术馆。
  ③钓鱼台:典故出处有三,附资料如下:“钓鱼台在今浙江桐庐富春江滨,旧有东西两台。东台传为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处,西台是宋末谢翱哭文天祥处。宋范仲淹建严祠于台下,下临七里泷峡谷,登山俯瞰,江流潆洄,白帆点点,景色秀丽。又相传而著名的有:周姜子牙钓台,在今陕西宝鸡东南的磻溪上;汉韩信钓台,在今江苏淮安市北。”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825。
  ④荆门山:在湖北宜都市西北,唐朝诗人李白《渡荆门送别》云:“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此处也是用典。
  ⑤云壑:“云覆之深谷也”。《文选》引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云“诱我松桂,欺我云壑。”张九龄《晚憩王少府东阁诗》:“披轩肆流览,云壑见深重。”参见台北: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第三十六册,第15744页。
  ⑥“马、夏”:即马远、夏圭,南宋画家,同时代人,均跻身“南宋四大家”。马远画山水善取景,常以偏概全,小中见大,时人称“马一角”;夏圭画山水构图常取半边,使近景突出,远景清淡,人称“夏半边”。
  ⑦参王晓笛:《凋零山河锦绣重生——兼论溥心畬与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交游》,《书画世界》,2012(2):20。
  ⑧台静农:《溥心畬先生书画遗集序》,《东方艺术》,2009(4)。
  参考文献:
  [1]孙旭光.恭王府与溥心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2]朱传誉.溥心畬传记资料[M].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1985.
  [3]林铨居.王孙·逸士·溥心畬[M].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9.
  [4]溥心畬书画集[M].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92.
  [5]溥心畬书画文物图录[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3.
  [6]爱新觉罗·溥儒.溥心畬先生书画遗集(上、下)[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3.
  作者简介:胡敏(1973-),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学、艺术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承担了传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塑造少数民族同胞形象,更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良性交流与团结等文化属性和社会义务,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有着独特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以及13个少数民族的红河州,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村寨文化、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等,从而使当地民族美术不断创作出形式多样和题材新颖的作品。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美术创
【摘要】本文所关注的是中国实验观念装置艺术领域中本土特征的问题,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之间城市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西方的艺术近期发展的信息也传入了中国,生活在其中的艺术家们基于这样历史背景下,对自身个性与自身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使得中国实验艺术日益走向成熟。  【关键词】当代艺术;实验艺术;观念装置艺术  【中图分类号】J124-1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
【摘要】加拿大黑人女作家艾斯·埃多彦在《混血布鲁斯》中通过对习德、琼斯和希鲁三个人复杂经历关系的描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狂暴侵袭的背景下,黑人音乐的发展和黑人音乐家生活的不易,深入探讨了黑人历史书写和人性善恶。  【关键词】埃多彦;《混血布鲁斯》; 历史;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加拿大非裔文学是加拿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但
【关键词】新生适应;心理辅导;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七年级学生在面对学习难度变大以及新的人际关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断增强的独立意识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容易引发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恐惧感和自卑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积极应对新环境,融入新的人际关系。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新学校,觉察自我适应情况,了解他人适应新环境的方法,探究融入新生活的路径。  【活动过程】  一、暖身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2-0025-03  【作者简介】吴爱东,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江苏徐州,221005)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人生如花,成长需要每一个人付出努力,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挫折认输。珍爱生命,因为它来之不易;敬畏生命,因为它是那样的珍贵。通过观看“小海龟”的视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又适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我们的父亲,教育家和数学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杜孟模同志诞辰115周年。我们抱着深深的怀念之情,追忆父亲杜孟模同志波澜起伏的一生,领悟其做人处事的哲理,共同思考先辈引领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父亲杜孟模,字宏远,1904年生于河南杞县,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31年自北京大学
【摘要】手一直以来承载着人类永不停歇而精益求精的责任,从生活的智慧到技术的发明,我们的眼睛、大脑都依附在手上,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无论工业文明多么发达、科学革命多么进步,手指尖保留的情感和技艺,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传统手工艺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人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就梁平年画为例,将优秀的手工艺技术和手工艺文化保留至今,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都相当不
【摘要】独特的湖湘地域造就了独特的湖湘文化,独特的湖湘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湖湘艺术。本文从湖湘文化的渊源与内涵谈起,具体以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湖湘文化在其艺术创作中体现与影响,从而为当代湖湘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湖湘地域;湖湘文化;黄永玉;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湖湘文化的渊源与内涵  中华文化源绵千年,博大精深,湖湘文化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通辽市市区建立了多个休闲娱乐广场,广场上也矗立起了许多大型的城市雕塑。我在本文中,将对通辽市文化广场上的大型城市雕塑——“科尔沁世纪柱”进行一次赏析,从三个方面分析“科尔沁世纪柱”给我的总体感受以及在观看后,给我带来的关于城市雕塑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关键词】科尔沁世纪柱;高度;主题;表现力;做工  【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  我的家乡是内蒙古通辽市科
【关键词】情绪;情绪ABC理论;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5-0072-04  【作者简介】李淑芬,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淮安,223200)教师,讲师。  【设计理念】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在情绪方面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极端性,他们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指导中职学生学会合理表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