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现代美术技能观念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作为一门生活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当前在美术课堂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得不到学生重视,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现代美术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美术;美术教学;技能培养
  美术的技能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是这个时代最难解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培养现代美术技能观念也是非常难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教学十几年来,发现刚进入初中的大多数同学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普遍不太好,也直接导致他们对形体结构的理解非常差。而往往在小学阶段,部分老师都是追求作业呈现出来的大体效果,忽略了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有位老师教学生画大树,老师一开始并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大树的结构,只强调了作画的基本步骤,学生大多能画出一棵树来,但却出现了树枝比树干粗,树枝与树干直接的穿插与前后关系却没有表现出来,使得画面僵硬而缺乏生机。如果再叫这些学生多画几棵树,那么这些同学的画面基本上就没有立体感可言。从而也导致这些学生的感知力、理解能力被老师的一番步骤替代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训练呢?
  一、转变观念,培养习惯
  过去大部分美术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都是老师教,学生听,墨守成规,把美术当成文化课一样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所以导致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受到了发展,因此我必须改变以往的观念,初一新生进入时我就着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也尽力去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手把手地去教会他们学会如何着眼于结构与形体的关系,如何去细化细节。例如色彩课时,我要求他们去观察物体的色彩饱和度,线描课时我要求他们去观察线的疏密程度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构图偏差的关系等,要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与体会。例如在素描课教学生画苹果时,苹果的透视原理是球体,并且是上大下小的球体?球体的宽窄比例都必须先用眼睛去观察。刚开始时我都来不及去提醒,他们都自觉的拿出圆规准备去画圆,等我阻止他们后,他们表现出一脸的茫然,不用圆规怎么能画的圆呢?我只能慢慢的引导他们去观察苹果到底是不是圆形的。通过观察后,学生得出结论时苹果是上面宽下面窄的圆体。于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后,慢慢的他们学会了深入细化。再举个例子:《手绘校园笔记》第一课时,常规的美术课都是先老师画一遍,然后让学生跟着画一遍,往往因为没有带学生實地观察过,学生往往都是满脸不知所措的画,作品效果也是很死板,在经过几年的经验综合之后,我慢慢学着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去重新上这堂课,一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到校园最美的一角里,并且带上音乐,让他们听着鸟语花香,心情放松的去观察校园内的美景,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观察感受,学生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语言表达能力也普遍好多了,都能络绎不绝的讲述出自己对美景的理解,这也证明了实地观察比单纯的看多媒体上的图片效果好得多。
  二、培养感知,代替感性
  感性在任何艺术课程中都是很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理性去对待,只有用感知代替感性才是最好的做法。但前提是理性只能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例如学生画花瓶,学生一看到都知道花瓶是圆柱形结构形成的。学生对花瓶的形体结构认识已基本准确了。如果再细致的对花瓶进行形体描述,就能够渗入感知理解了。最后作业的表达到位与个体差异上是不能强求的,只能要求作业时尽量细化求精,如果为了作业效果完美而让学生去临摹,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例如:还是《徒手画校园》,我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让他们观察了校园风景后,然后再请同学来回答树枝、树干、树叶的结构区别,表达完后再让他们在作业本上尽快把描述的树画出来,但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问题总是非常多,他们知道了树干要比树枝粗,但是画出来后总是像简笔画的树或者线条僵硬,到了这个时候,我再亲自动手示范,边画边讲述该如何去画树枝的线条,如何不让线条看着很僵硬, 什么时候该弯曲,什么时候该分叉,并让学生去用手触摸树的曲度,经过这样的课堂改革后,学生普遍作业效果都非常好。 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的去观察、去描述、去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摒弃思维惰性,增强形体记忆
  众所周知,小狗的识路能力很强,哪怕把它扔在很远的地方它都能自己跑回来,但其实,我们人作为高级动物,这方面的能力绝对不会比狗差。只要不断去回忆和思考结合观察我们都能够找到,只不过我们的依赖很多,可寻求的帮助也很多,所以这方面的能力就不断的退化。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学生现在可借助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导致思维惰性与美术形体记忆也在不断退化,往往一堂课后,你再问他们这节课上了什么,他们的记忆往往令人着急,不但记忆能力不行,造型能力也是几乎没有,所以画出来的画空洞苍白,所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增强形体记忆是我要不断完善的一方面。例如:在上《梅兰竹菊》时,我让他们分析竹子的外形特征,让他们回忆一下竹子有什么特点,有哪几部分组成,结果没有几个同学回答的完整,但是我换了幽默风趣的形容方法去描述竹子的外形像婀娜多姿的姑娘或者舞蹈的舞者时,他们反而更容易记住。所以在每一次下课前,我都会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去观察某个物体,然后下节课回来描述物体的特征,这样有助于形体记忆的提升。 继续回到《校园手绘笔记》这课,在上堂课进行写生之后, 我继续课后延伸,让他们回去观察家里的盆摘或者花卉,下节课回来默写盆摘,通过这种记忆式的方法观察后,学生的整体作业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总结了老方法和新方法得出了结论,老师在示范时不光要强调做法步骤,更加要注重感知理解、形体记忆、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雅峰.审美与审丑——感性学意下的语文美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孟佳.“视觉教育”在中学美术鉴赏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王阳.《美术鉴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D].河南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对学子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推进作用。不仅如此,在整体的课堂讲解过程中,问题导学法的使用可以让问题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价值,帮助教学进度完成以及学子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想要让这个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更好的利用,就需要先了解问题导学法的优点。在笔者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之后,简要分析了问题导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且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探析,总结成了这一篇文章
某天陪儿子上乐高(以积木为动手对象的一种早教课程),百无聊赖地坐在休息区等他下课,发现自己面前的墙上有一幅介绍乐高教育理念的图片(见下图),仔细品味一下,觉得乐高教育倡导的4C与
我校与公司利用暑假联合进行生产实习,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时间与农业生产结合不紧、实习经费短缺等问题。改革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办学质量,开创了一条“学校+公
在英文书写、排印或打字过程中,有时到了一行末尾而单词没写完,不得不分成两部分,将没写完的部分移到下一行去,这就叫做移行。移行是不得已的事情,要尽量避免。在书写、排印或打字
目的分析在肛瘘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肛瘘单纯切开术与保留括约肌挂线术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肛瘘患者中随机选取50
本文通过调查柳州市图书馆近两年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现状,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揭示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
在PPP项目实施中,融资交割环节至关重要。分析PPP项目融资方式及影响因素,有效评价陕西省新增通用机场PPP项目融资现状,对通用机场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当下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凸显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催生了活动教学与任务教学的勃兴,因而中学(本文主要指中学初级阶段,即初中)英语课堂话语的质量愈发引人关注。已有相关研究大多侧
一、问题:学生记忆英语课文困难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规定:初中学生要能就课文内容等学习材料进行问答、简单复述、角色表演、讨论及发表意见;能在日常生活的不同情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