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心阳光教育,创设朝气蓬勃、乐教好学、格调高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氛围。本文通过对开展阳光教育进行探索,试以探讨学校实施阳光教育的有效方式与体会。
【关键词】阳光教育;阳光校园;阳光少年
近年来,我校一直倡导和实施“阳光教育”发展理念,高举“阳光教育”大旗,创设了朝气蓬勃、乐教好学、格调高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氛围,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什么是阳光教育?
我认为,阳光教育必须以引导师生形成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一系列以人为本的“阳光环境”的打造和“阳光策略”的实施,形成以“阳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实现学校精神的升华和品位的提升。它倡导“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理念,培养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强自立、合群合作,有中国情怀、具国际视野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相长、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学校,使教育事业成为真正让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
一、指引阳光方向,行走阳光道路
2002年,我校开始独立办学,发展中却遭遇了瓶颈。一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心理压力增大,教师浮躁情绪上升,教育“灰色症”蔓延。二是学校由完全中学改制为单设初中,一度使得部分教师情绪低落,幸福感下降,学生思想波动较大,家长怨言增多。三是招生政策的变化与局限,不再招收农村优秀学生,生源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四是新课改理念日益成为主流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却固守教学阵地。可以说,学校遭遇需化解矛盾、安定人心、平稳过渡的危险期。
2013年12月,我调任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校长,时代的呼唤,现实的困难,促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育人才,创造幸福,追求美好;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教育的色调应该是温暖的,光明的。怎样还教育以本真,予生命以幸福?2014年,我开始探索和实施适应素质教育的崭新教育模式——阳光教育。
我将阳光无私、公正、广泛的特性与关注师生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提出“实施阳光教育,成就幸福人生”的理念,形成了公平公正、温馨关爱、乐于奉献、正大永恒的阳光教育思想。四年来,先后探索阳光教育理念、构建阳光教育体系、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开展阳光德育实践,志在打造魅力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模式,重视阳光教师培养,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二、弘扬阳光文化,建设阳光校园
我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冼夫人“好心文化”为依托,传承发展百年学校的“砚塘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文化高度融合的人文校园建设发展思路,独具特色,合力打造阳光校园。
一百多年的办学征程,积淀形成了学校厚重的特色文化——砚塘文化。我们汲取其中最精华最阳光的部分,在完善硬件设施的过程中,秉承“教育无空地、处处可育人”的理念,精心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优雅大气、书香浓郁的人文校园。一是建设国学堂、版画室、演艺大舞台等文化场室;二是建造文化浮雕、文化橱窗、诗词围栏等文化载体;三是巧用对联、诗词、警句等装点校园;四是与新华书店联手,合办校园书店。
学校大力加强场室文化建设,努力使每一个场室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化精品。通过古典高雅的“国学堂”,引导师生研读国学经典,汲取传统精华,培养高尚品德;通过建设典雅大气的书法室、动感十足的舞蹈室、艺术飞扬的美術室、科技领先的资源制作室等,构建了“求真、至善、达美”和谐统一的场馆育人模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广大师生,接触高雅艺术,接受文化熏陶,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人格修养的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文化的育人功能。现在的校园,花红树绿,古朴优雅,宁静美丽,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更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殿堂,处处体现了阳光之美。
三、滋养阳光身心,成就阳光教师
阳光教育,关键在人。阳光教育倡导“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使自己“阳光”,给学生“阳光”,让大家共同“阳光”,是阳光教育的最高境界。基于此,我校不遗余力帮助教师修炼阳光心态:养大气、怀大爱、育大智,成就阳光事业,享受教育人生。
养大气。大气是阳光(下转第52版)(上接第51版)教育的魅力。阳光教育者的大气是守得住信念、耐得住寂寞、拒得了诱惑、沉得下身子。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已化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学校十分重视给教师心灵加油,开办“阳光教育大讲堂”,每月一讲,构建阳光精神家园。还开展快乐阅读、百人太极、集体跑操、合力前行、趣味体育、卡拉OK大家唱等活动,让老师们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中尽情地品味幸福,走向美丽。
怀大爱。大爱是阳光教育的底色。阳光教育的爱是公平、是温暖、是帮扶、是坚持。学校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用爱滋润学生每一点成长。每学期开展“一帮一”活动,教师成为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的学业和人生导师。坚持实施不定期的家访和每学期的家长会,形成与家长、学生交流的常态互动机制,效果良好。
育大智。大智是阳光教育的基石。阳光教育的智在魅力课堂中闪耀,在持续研究中提升。学校坚持研训一体,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加大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力度。从规范教育教学语言入手。学校以“阳光教育办学,特色校园飘香”课题为契机,以“小、实、快”为原则,鼓励教师自主申报各类课题,全员参与实践与研究。特聘阳光教育指导专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拓展知识领域。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在合作教研中提高教学技艺。近几年,学校先后承担的省、市级教科研课题就有十多项,全校教师先后有100多篇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励,有十多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在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四、开展阳光行动,培育阳光少年 教师的作用是充分发展学生的优点,努力弥补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基于此,我校开展阳光评价、孝亲正行、合育探究、魅力课堂等八大行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学生培养之路。
阳光评价,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学校首先从创新评价制度入手,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多元评价引领学生多元成长。尝试对“三好”赋予新的内涵: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子女,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学校把“新三好”称为“阳光少年”评价。
与此同时,学校改革评价用语,摒弃模式化、刻板的评价用语,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阳光评语”。增加评价时段,由终结式向梯级式转变。
阳光德育,培养学生的阳光品行。阳光德育先后以“孝亲”“正行”两大主题为重点。“孝亲”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根,从传统“孝文化”延伸,将“忠心献祖国、孝心献父母、爱心献他人”作为主要内容,以校本教材《弘扬儒家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载体,按照“知孝义—践孝行—懂感恩”的活动模式,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具有阳光品行的新一代。
正行教育包含了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对行为失范的纠偏与矫正教育。一是坚持正面教育,把较高的德育目标落实到学生最基础的日常规范,以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作为学生德育常规的出发点和教育点。二是坚持集体教育,塑造良好的群体风貌。一方面充分发挥班会优势,做好“大集体”教育。另一方面以“合育”理念为指导,做好“小集体”教育。以“阳光行动小组”为依托,指导学生及家庭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由四至五个学生组合形成的一个全方位、全覆盖的合作群体,一起学习、游戏、走向自然。在合群、合作与合享中,学生行为习惯不断得到优化。三是坚持行为失范生教育引导,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时介入并进行纠偏与矫正。
阳光教学,培养学生的阳光个性。为了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改变部分学生厌学现状,学校着力打造有趣、本色、生态的魅力课堂,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生命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体验发现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身心愉悦,快乐幸福。
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目标,学校一直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开发多种门类的校本课程,开展多彩的阳光社团活动,搭建多重特长展示的平台。组织编写了五套生动活泼的校本课程,如《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弘扬儒家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好习惯伴我成长》等。我校结合“求真、至善、达美”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美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美的素养。结合茂名市教育局提出的“阅读博览节、科技创新节、体育节、艺术节”四大节组建了30多个社团或协会,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如“国学大讲堂”“演艺大舞台”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们培养能力,陶冶心灵,养成了健康阳光的心理。2017年4月,茂名市第二次“教育创现,走听看想”活动现场会及茂名市义务教育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措施第二次推进会暨“阅读博览节”展示观摩活动先后在我校举行,我校师生丰富多彩的文化展演赢得了广泛好评,阳光教育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五、收获阳光成效,达成阳光教育
近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和实践阳光教育,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取得了喜人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先进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广东省首届文明校园、第一批茂名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有300多篇,学生参加各类各级比赛获奖人数超过1000人次。阳光教育正收获着累累硕果。
如今,阳光教育的实践点燃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幸福地工作、快乐地成长。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已成为师生成长的沃土、精神的家园,师生们正沿着幸福的人生道路阔步前行。站在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我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未来:灿烂阳光洒满前路,金色教育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周洪宇,广少奎.“阳光教育”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2]周洪宇、邹伦海等.教育大变革——全体·全面·全程的陽光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3]周洪宇,邹伦海.阳光教育对话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阳光教育;阳光校园;阳光少年
近年来,我校一直倡导和实施“阳光教育”发展理念,高举“阳光教育”大旗,创设了朝气蓬勃、乐教好学、格调高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氛围,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什么是阳光教育?
我认为,阳光教育必须以引导师生形成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一系列以人为本的“阳光环境”的打造和“阳光策略”的实施,形成以“阳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实现学校精神的升华和品位的提升。它倡导“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理念,培养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强自立、合群合作,有中国情怀、具国际视野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相长、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学校,使教育事业成为真正让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
一、指引阳光方向,行走阳光道路
2002年,我校开始独立办学,发展中却遭遇了瓶颈。一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心理压力增大,教师浮躁情绪上升,教育“灰色症”蔓延。二是学校由完全中学改制为单设初中,一度使得部分教师情绪低落,幸福感下降,学生思想波动较大,家长怨言增多。三是招生政策的变化与局限,不再招收农村优秀学生,生源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四是新课改理念日益成为主流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却固守教学阵地。可以说,学校遭遇需化解矛盾、安定人心、平稳过渡的危险期。
2013年12月,我调任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校长,时代的呼唤,现实的困难,促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育人才,创造幸福,追求美好;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教育的色调应该是温暖的,光明的。怎样还教育以本真,予生命以幸福?2014年,我开始探索和实施适应素质教育的崭新教育模式——阳光教育。
我将阳光无私、公正、广泛的特性与关注师生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提出“实施阳光教育,成就幸福人生”的理念,形成了公平公正、温馨关爱、乐于奉献、正大永恒的阳光教育思想。四年来,先后探索阳光教育理念、构建阳光教育体系、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开展阳光德育实践,志在打造魅力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模式,重视阳光教师培养,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二、弘扬阳光文化,建设阳光校园
我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冼夫人“好心文化”为依托,传承发展百年学校的“砚塘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文化高度融合的人文校园建设发展思路,独具特色,合力打造阳光校园。
一百多年的办学征程,积淀形成了学校厚重的特色文化——砚塘文化。我们汲取其中最精华最阳光的部分,在完善硬件设施的过程中,秉承“教育无空地、处处可育人”的理念,精心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优雅大气、书香浓郁的人文校园。一是建设国学堂、版画室、演艺大舞台等文化场室;二是建造文化浮雕、文化橱窗、诗词围栏等文化载体;三是巧用对联、诗词、警句等装点校园;四是与新华书店联手,合办校园书店。
学校大力加强场室文化建设,努力使每一个场室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化精品。通过古典高雅的“国学堂”,引导师生研读国学经典,汲取传统精华,培养高尚品德;通过建设典雅大气的书法室、动感十足的舞蹈室、艺术飞扬的美術室、科技领先的资源制作室等,构建了“求真、至善、达美”和谐统一的场馆育人模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广大师生,接触高雅艺术,接受文化熏陶,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人格修养的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文化的育人功能。现在的校园,花红树绿,古朴优雅,宁静美丽,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更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殿堂,处处体现了阳光之美。
三、滋养阳光身心,成就阳光教师
阳光教育,关键在人。阳光教育倡导“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使自己“阳光”,给学生“阳光”,让大家共同“阳光”,是阳光教育的最高境界。基于此,我校不遗余力帮助教师修炼阳光心态:养大气、怀大爱、育大智,成就阳光事业,享受教育人生。
养大气。大气是阳光(下转第52版)(上接第51版)教育的魅力。阳光教育者的大气是守得住信念、耐得住寂寞、拒得了诱惑、沉得下身子。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已化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学校十分重视给教师心灵加油,开办“阳光教育大讲堂”,每月一讲,构建阳光精神家园。还开展快乐阅读、百人太极、集体跑操、合力前行、趣味体育、卡拉OK大家唱等活动,让老师们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中尽情地品味幸福,走向美丽。
怀大爱。大爱是阳光教育的底色。阳光教育的爱是公平、是温暖、是帮扶、是坚持。学校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用爱滋润学生每一点成长。每学期开展“一帮一”活动,教师成为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的学业和人生导师。坚持实施不定期的家访和每学期的家长会,形成与家长、学生交流的常态互动机制,效果良好。
育大智。大智是阳光教育的基石。阳光教育的智在魅力课堂中闪耀,在持续研究中提升。学校坚持研训一体,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加大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力度。从规范教育教学语言入手。学校以“阳光教育办学,特色校园飘香”课题为契机,以“小、实、快”为原则,鼓励教师自主申报各类课题,全员参与实践与研究。特聘阳光教育指导专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拓展知识领域。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在合作教研中提高教学技艺。近几年,学校先后承担的省、市级教科研课题就有十多项,全校教师先后有100多篇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励,有十多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在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四、开展阳光行动,培育阳光少年 教师的作用是充分发展学生的优点,努力弥补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基于此,我校开展阳光评价、孝亲正行、合育探究、魅力课堂等八大行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学生培养之路。
阳光评价,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学校首先从创新评价制度入手,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多元评价引领学生多元成长。尝试对“三好”赋予新的内涵: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子女,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学校把“新三好”称为“阳光少年”评价。
与此同时,学校改革评价用语,摒弃模式化、刻板的评价用语,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阳光评语”。增加评价时段,由终结式向梯级式转变。
阳光德育,培养学生的阳光品行。阳光德育先后以“孝亲”“正行”两大主题为重点。“孝亲”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根,从传统“孝文化”延伸,将“忠心献祖国、孝心献父母、爱心献他人”作为主要内容,以校本教材《弘扬儒家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载体,按照“知孝义—践孝行—懂感恩”的活动模式,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具有阳光品行的新一代。
正行教育包含了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对行为失范的纠偏与矫正教育。一是坚持正面教育,把较高的德育目标落实到学生最基础的日常规范,以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作为学生德育常规的出发点和教育点。二是坚持集体教育,塑造良好的群体风貌。一方面充分发挥班会优势,做好“大集体”教育。另一方面以“合育”理念为指导,做好“小集体”教育。以“阳光行动小组”为依托,指导学生及家庭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由四至五个学生组合形成的一个全方位、全覆盖的合作群体,一起学习、游戏、走向自然。在合群、合作与合享中,学生行为习惯不断得到优化。三是坚持行为失范生教育引导,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时介入并进行纠偏与矫正。
阳光教学,培养学生的阳光个性。为了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改变部分学生厌学现状,学校着力打造有趣、本色、生态的魅力课堂,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生命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体验发现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身心愉悦,快乐幸福。
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目标,学校一直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开发多种门类的校本课程,开展多彩的阳光社团活动,搭建多重特长展示的平台。组织编写了五套生动活泼的校本课程,如《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弘扬儒家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好习惯伴我成长》等。我校结合“求真、至善、达美”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美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美的素养。结合茂名市教育局提出的“阅读博览节、科技创新节、体育节、艺术节”四大节组建了30多个社团或协会,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如“国学大讲堂”“演艺大舞台”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们培养能力,陶冶心灵,养成了健康阳光的心理。2017年4月,茂名市第二次“教育创现,走听看想”活动现场会及茂名市义务教育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措施第二次推进会暨“阅读博览节”展示观摩活动先后在我校举行,我校师生丰富多彩的文化展演赢得了广泛好评,阳光教育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五、收获阳光成效,达成阳光教育
近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和实践阳光教育,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取得了喜人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先进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广东省首届文明校园、第一批茂名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有300多篇,学生参加各类各级比赛获奖人数超过1000人次。阳光教育正收获着累累硕果。
如今,阳光教育的实践点燃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幸福地工作、快乐地成长。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已成为师生成长的沃土、精神的家园,师生们正沿着幸福的人生道路阔步前行。站在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我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未来:灿烂阳光洒满前路,金色教育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周洪宇,广少奎.“阳光教育”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2]周洪宇、邹伦海等.教育大变革——全体·全面·全程的陽光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3]周洪宇,邹伦海.阳光教育对话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