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官僚主义的“转义”功能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僚主义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和惯性,其中一项就是通过语义学转化,将上级改革整顿措施的要求消弭于无形。
   “一致拥护式”传达与“搭积木式”包装
   表现一:用高调学习回避实质要求。新的要求一旦同利益化“成规”冲突,对于不愿执行而又畏惧问责的某些官员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轰轰烈烈搞形式,风风火火学文件,在高调学习中将真正“意义”消融于无形,通过知行分离,达到自保目的。这种做法要义在于,从改革举措中剥离内核,只传达形式和语言,却有意屏蔽意义。
   表现二:以不变应万变。生拉硬扯毫不相干的旧工作老措施,以及日常运营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应对中央提出的创新性举措,论证本地区本单位的“积极响应”。在旧的行政运作模式下,中央政策出台后,一些地方往往迅速跟进,并整理出详细的经验汇报材料,仿佛先知先觉,但细细分析是靠不住的。其中许多诀窍在于“搭积木”,将以往的日常性工作重新组合,用新的语言包装,新瓶装旧酒,成为紧跟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姿态。如果陶醉于这种“一呼百应”的幻象,其实非常危险。
   表现三:以偏概全、剑走偏锋地选择性执行。有的将其中某些措施无限放大,不及其余,造成政策不科学、偏激的假象,从而使政策失灵。一方面当事者撇清了关系和责任;另一方面却使政策同日常工作生活对立起来,将政策推向更多人对立面,使之难以实行,这是值得警惕的。(编者按:一些单位以反“四风”为名取消了合理合規的职工福利,当属此类。)
   如何治理官僚主义“念歪经”
   官僚主义“念歪经”的原因,一是水平差,二是故意念歪。后一种情形不一定很多,但危害很大。中国政治历史悠久,官僚政治发展充分,积累了成熟的文牍和规则,发展出一套精细的语义学,具有强大的自保能力。官僚体制下数千年历史积淀形成的结构性习性,大量心思花费到应对上级检查后积累的丰富经验,不经长时间磨损,很难消融化解。
   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政治的科层化与传统封建社会的礼俗化产生交会,旧的观念尚未打破,新的传统尚未形成,陋俗和新弊之间容易发生化合反应。对下讲原则和规定,对上讲人情和通融,用科层化躲避真实问题,用礼俗化寻找制度漏洞。一旦政策触及自身利益,除了虚与委蛇的怠工应付之外,明积极实拆台,有时也是一种生存策略。这些都增加了治理官僚主义的转义功能的难度。
   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治理这种现象
   一是让群众参与评价。评估政策执不执行,到不到位,干部说了不算,群众说了才算。要把联系基层干部和联系群众的身份区别开来,改变以往调研和检查工作听汇报、收材料的习惯,明察暗访,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接触一线群众。发挥网络舆论媒体监督作用,畅通信访举报途径,引导社会各界有序监督。
   二是推动协商民主。建立重大政策评估、论证、协商和反馈机制。中央政策出台过程要多倾听地方意见,吸纳合理建议;地方如有困难,应在政策出台前报告中央。要探索党内民主集中制与现代政府科层制的有效结合,发挥各自优势。理清政策的出口与入口,搞政策“回头看”,除了看执行情况,还要看实际效果,对不合适的条款进行修改,统筹考量立法成本,及时废止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
   三是运用制度杠杆。改革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解决。需要重新思索和改革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正视中央与地方利益的不平衡,避免自上而下单一施压,采用人事、经济和财政杠杆,引导下位权力和上位权力保持一致,打破有可能出现的行政壁垒。
   (摘自《廉政瞭望》2014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一部中国古代史,记述或演义了无数灵巧高明的领导者,由于他们临事有“巧”招,应变出“巧”策,以“巧”妙的计谋驾驭了突如其来的事件,演绎出了一段段令人拍案称“巧”的佳话。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晏婴“巧”说橘枳事、诸葛亮“巧”设空城计、包拯“巧”断牛舌案,等等,他们或是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或是使战局转危为安,或是破解了谁也难以断得清的疑案,因而取得了奇妙的领导效果。可见,“巧”,实乃为领导艺术必备的要素。那么,
领导干部做的事,总体说来都是“具体事”,站得太高,不接地气,不行;离得太远,鞭长莫及,也不行。必须要近距离、微观察,才能心贴心、实打实。但是,眼睛总是盯着近处,心里总是想着簸箕大个天,也难有作为,难以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唯有远近结合,才能做到审时度势,择善而从,不断前行。  小事上想远,大事上拉近。分清大事、小事,是技术活,是专业活儿,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必须以辩证的思维加以分析。常言道:“
为了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促进领导干部在改革进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3月21日1午,由领导之友杂志社、河北党校报礼联合主办的“领导下部与深化改革
为官不为,不独为当今官场所具有,古往今来,官场中的懒官懒政,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从没有绝迹过。  为官不为,下场很悲惨  张华博学多才,是西晋时期众所推崇的文坛领袖,一生著述颇丰,早年经人举荐,于曹魏时即以才华超人而受到朝廷重用,因其办事稳健,见解独到,受到了司马昭的赏识。晋武帝时,在张华等人的一再促请下,武帝才下定决心,调军征吴。吴国灭亡后,因力主伐吴有功,张华又迁黄门侍郎,后官至司空,成为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法宝。河北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16字方针,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深刻领会,把握精髓,推动发展,真正把思想的解放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破解发展瓶颈上,关键要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在学习比较中找差距、增动力。解放思想首先要敢比,只有通过比,才能找出差距、增强动力。一是对标先进。进一步强化沿海经济和区域
搞好团结的能力是一种比专业能力更重要的能力。专业能力只能使自己利用自身的能量,而搞好团结的能力可以使自己利用外界的无限能量。古今中外能够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团结人能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痛苦和灾难的屈辱史,也是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人民于水火,强国富民为目标,威武不屈,前仆
干部下基层既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实施以来,各地积极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转变作风的制度规定,尤其是对干部下基层提出了不少明确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但笔者了解到,虽然一些地方和单位把干部下基层的频率、数量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对于干部如何下基层、下基层干什么,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导致有些干部为了达
在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绝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而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领导干部执政素养、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不妨把握如下原则:  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的本质和灵魂在于及时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达到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和矛盾的效果,目的在于使公众及时了解政府各个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使政府工作置
毛泽东非常欣赏龚自珍的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认为,选拔干部首先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又不要拘泥于形式,要根据工作环境和人才素质的变化,在动态中选拔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论资排辈。大胆起用后起之秀,切忌求全责备,要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  毛泽东一贯倡导干部选拔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