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基层应牢记三项任务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6372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部下基层既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实施以来,各地积极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转变作风的制度规定,尤其是对干部下基层提出了不少明确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但笔者了解到,虽然一些地方和单位把干部下基层的频率、数量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对于干部如何下基层、下基层干什么,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导致有些干部为了达到下基层的次数盲目下基层,其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干部无论通过何种方式下基层,都应牢记以下“三项任务”:
  第一,要听民声、访民意、集民智。干部下基层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必须抱着拜师求教的态度,以谦虚务实的作风,零距离走进群众中间,面对面征询群众意见建议,努力挖掘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一方面要把心贴近群众,回应群众关切,了解哪些工作是群众欢迎的,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做得差,群众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真正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搞清楚;另一方面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真心实意地向群众学习,恭恭敬敬地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总结基层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第二,要察民情、解民忧、维民权。干部下基层必须带着使命责任、目标理念和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田间地头,走村进企入户,与群众打成一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要深入一线,真正走进群众。要亲眼看看群众的衣食住行,亲耳听听群众的所思所盼,通过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准确摸清实情。二是要身体力行,尽最大努力为群众解决难点问题。要“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尤其是要竭尽全力为群众解决几件难事,真正加深感情。三是要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既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耐心细致地劝导群众放弃不当要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要释民惑、聚民力、暖民心。干部下基层必须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要通过“谈话、谈心、谈发展,同吃、同住、同劳動”等方式,面对面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各项惠民政策,使基层群众了解国家大事,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宣传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规定规章等,使基层群众增强守法遵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二是要深入民生工程、社会管理、信访稳定等工作一线,既要向群众解释政策,答疑解惑,又要善于倾听群众怨言,做好思想工作,化解民怨,调动群众积极性。三是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尤其要把看望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作为重点,深入到生活贫困的党员群众家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切忌向基层群众乱许愿、讲大话。
  总之,干部下基层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转变作风、进村到户,访贫问苦、寻计问策,切不可为了下基层而下基层,否则就背离了中央和各级党委要求干部经常下基层的宗旨,而且还会伤害群众感情,损害干部形象。
  (责编/张立新)
其他文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中国需要寻求新的改革共识和发展动力,这个共识的重要内容,应当是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面临内需不足和生产过剩的当今中国,共同富裕是连接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我们党历经92年的发展,不是没犯过错误,而是能够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地发现错误,并且自觉地改正错误。作为个人也一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在所难免。《论语·子张》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诚恳接受他人的批评,主动
因新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推荐,原本“圈子内”知名的小册子《旧制度与大革命》倏然燃起“明火”,成为2012年末最“时髦”的严肃读物,它的作者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一部中国古代史,记述或演义了无数灵巧高明的领导者,由于他们临事有“巧”招,应变出“巧”策,以“巧”妙的计谋驾驭了突如其来的事件,演绎出了一段段令人拍案称“巧”的佳话。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晏婴“巧”说橘枳事、诸葛亮“巧”设空城计、包拯“巧”断牛舌案,等等,他们或是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或是使战局转危为安,或是破解了谁也难以断得清的疑案,因而取得了奇妙的领导效果。可见,“巧”,实乃为领导艺术必备的要素。那么,
领导干部做的事,总体说来都是“具体事”,站得太高,不接地气,不行;离得太远,鞭长莫及,也不行。必须要近距离、微观察,才能心贴心、实打实。但是,眼睛总是盯着近处,心里总是想着簸箕大个天,也难有作为,难以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唯有远近结合,才能做到审时度势,择善而从,不断前行。  小事上想远,大事上拉近。分清大事、小事,是技术活,是专业活儿,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必须以辩证的思维加以分析。常言道:“
为了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促进领导干部在改革进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3月21日1午,由领导之友杂志社、河北党校报礼联合主办的“领导下部与深化改革
为官不为,不独为当今官场所具有,古往今来,官场中的懒官懒政,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从没有绝迹过。  为官不为,下场很悲惨  张华博学多才,是西晋时期众所推崇的文坛领袖,一生著述颇丰,早年经人举荐,于曹魏时即以才华超人而受到朝廷重用,因其办事稳健,见解独到,受到了司马昭的赏识。晋武帝时,在张华等人的一再促请下,武帝才下定决心,调军征吴。吴国灭亡后,因力主伐吴有功,张华又迁黄门侍郎,后官至司空,成为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法宝。河北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16字方针,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深刻领会,把握精髓,推动发展,真正把思想的解放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破解发展瓶颈上,关键要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在学习比较中找差距、增动力。解放思想首先要敢比,只有通过比,才能找出差距、增强动力。一是对标先进。进一步强化沿海经济和区域
搞好团结的能力是一种比专业能力更重要的能力。专业能力只能使自己利用自身的能量,而搞好团结的能力可以使自己利用外界的无限能量。古今中外能够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团结人能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痛苦和灾难的屈辱史,也是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人民于水火,强国富民为目标,威武不屈,前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