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活动型的课堂教学,变教为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要变学为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 品德课 教与学 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形成。”但是学生的内化过程,不是简单的由外到内灌输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满堂灌为学生在活动中自悟自得。唯有如此,学生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学科。施教者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研究新课程、采用新方法组织教学,实现“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目标。“活动型的教与学方式”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师生探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活动型的教,就是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为依据,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预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自主、创新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活动型的学,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学习;改变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倾向。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体验、感悟,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积累经验和智慧,提高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教学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勇于实践,诠释新的课程理念
  品德课是引领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品德、习惯的重要载体,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可以吸纳大量课外资源,从而更好地实施活动型的教与学。
  1.捕捉“生活现象”,变教为导,感悟道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明白道德知识其实就在身边,他们完全能做到。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我的身体》一课,如果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那么学生看图读文只能获取表面的、浮浅的一些知识。而我们现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材内容和多渠道搜集到的资料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得到感悟;积累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在“认识五官”这部分内容中,我设计了一个缺少五官的人头像,首先引导学生看一看人头像中哪些部位都缺少什么器官?再同桌互相观察面部,对照头像动手画一画,要求画得形象好看,位置正确。学生在活动中用很短的时间知道人的五官名称及部位。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五官的部位画错了,或者画丢了某一种器官,则相机让学生评价,体会到五官残缺很丑陋,指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审美观,进一步使学生产生保护五官的意识。
  “了解五官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我又设计蒙眼画鼻子,捏鼻子读汉语拼音鼻韵母,模仿聋哑人打手势表达思想,掩耳听音乐等反例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五官的功能,从而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这样的教与学体现了新理念与新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记忆犹新,收效颇丰。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五官健全的人有哪些好处?五官有残障的人生活会是怎样的?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五官健全的重要性,懂得保护五官的措施和方法,同时深刻体会到五官残缺人的困难,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
  2.创设“生活情境”,变学为悟,体验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品德课上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感情色彩的教学情境,以情促行。
  《我的身体》第二课时采用室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是两个模拟活动。活动一:模拟只有一只手的残疾人脱上衣,再穿衣;活动二:是分为身体健全和身体有残障的两组队员从东往西走50米(“残障人员”把一只腿蜷回来,用带子捆住。为了安全,一定要准备一根结实的拐棍拄着),这两项活动使整个教学氛围达到高潮,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残障人的艰难和痛苦。活动中几个学生自发地帮助“残障人”脱衣、穿衣。快速走到终点的健全人立即返回帮扶“残障人”,甚至背起“残障人”到达目的地。这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正是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去体验、感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的学习过程,这是通过课堂说教而一时难以达到的效果。
  通过以上情境教学,学生体会到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心中有他人,那么在生活中一定会是受人欢迎的好孩子。引导他们懂得良好的道德语言,会使每个人有舒适的感觉;良好的道德行为,会给别人带来舒适的感受。在生活情境体验中,使学生明白道德要求不是强加的,而是他们自身的需要。
  总之,活动型的教与学方式是品德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演变成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成为多样化活动的主体,使课堂教学达到“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的目的。在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积累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而全面落实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这种形式使以往单调、死板、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活泼、生动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有效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受年龄,动机,个性,语言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成功差异(differential success)。文章介绍了这些造成差异的因素,希
人体的骨骼是坚硬的组织,一般非强大暴力不会造成骨折,但反复超负荷的应力、张力和慢性劳损性损伤不断作用于骨骼局部或者疲劳、损伤的肌肉反复不协调地收缩,就可造成骨结构
本文简要介绍了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旨在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
本文主要结合勘探数据对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其地质结构进行了剖析研究.
手外伤是军事训练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仅次于下肢损伤.为了了解军事训练中手外伤的发生规律及伤情特点,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减少军事训练中手外伤的发生,促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有关有效教学的构成因素、操作程序、实施方法,众说纷纭。偶读到钟发全老师《教育,在春天里的发现》的一篇文章,颇有思悟。就中学思想品德课而言,面对日益
“自主学习”就是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具体地将,即要求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应营造一个
近年来为了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燃煤作为主要的能源在不断地被人们开采和利用,这种无节制的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现在的PM2.5值一直居高不下,燃煤也是其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