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引领下六要素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的一篇阅读理解为例,探索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基于语篇类型和主题语境,通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水平,达到六要素在一节阅读教学课中的有机整合,为课时和单元目标的分析和制订、活动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學习活动观;核心素养;六要素;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卢琴(1988.03-),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学,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一、研究背景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教师要深刻理解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意义,设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有针对性和内在关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基于六要素整合的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符合英语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观的要求,指向教师课程设计水平的提升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课例简介
  本次研究选用的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全一册教材中的一篇题为 “A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的语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通过解读文本,确定了本语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学习目标:(1)语言能力目标:介绍常见日用品和科技产品的产地,说明本语篇的写作目的和结构特征;(2)文化意识目标:全面评价“中国制造”,加深认识中国对外经济、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3)思维品质目标:评价、批判作者的观点,分析、阐述和应用篇章结构与写作技巧来剖析社会现象;(4)学习能力目标:调动认知策略,领悟语篇的逻辑以及段落间的衔接,主动解析本语篇特点。本文将通过教学设计和实施谈谈如何在阅读课中整合六要素。
  三、教学设计与开展
  1.增加学习理解类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要在语篇的基础上开展,这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
  (1)梳理文本内容,巧妙学习语言知识。笔者以自己去美国旧金山旅行的亲身经历导入,借助与文本高度相关的实物和提前准备好并粘贴在黑板上的图文单词卡,讲述笔者在给自己和家人购买纪念品时屡屡碰到“中国制造”而非“美国制造”的购物经历。接着以问题链的形式追问产生该现象的原因。随后摘取文章主体故事片段(除去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阅读并根据上下文填出合适的连接词。
  学生在基于文本创设的情景下进入语篇学习的准备阶段,学生在情景中不仅收获了与语篇相关的生词,而且将自己置身于该情景,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做好了词汇上、背景知识上和情绪上的准备。教师接下来的问题链和任务设置直接引导学生去关注信息的关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对于文本的梳理、概括、整合等,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2)探究主题意义,正确判断价值取向。学生在填空练习中开展了梳理、概括、整合活动,感知了语篇主题意义,有了进一步解读文本的基础。讨论完所需连词后,学生能认识到作者在美国寻找一份“美国制造”礼物的艰辛和“中国制造”产品的普遍存在。笔者便询问学生作者对待“中国制造”的态度并给出事实性依据。学生能基于原文给出事实性判断,认为作者觉得“中国制造”不错,但多为低端制造业产品。接着询问学生是否认同作者观点并给出理由。学生能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表对文章结论的看法,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传递自己的价值取向。
  笔者在文本的文化价值背后解读出作者对于“中国制造”的担忧。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希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中国制造”,讲事实、有依据地对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探究本语篇蕴含的深层含义。在英语学习活动中,通过开展语篇主题意义的学习理解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文本的内容、含义和深层价值。
  2.增加应用实践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
  (1)聚焦核心问题,灵活运用学习策略。语篇中各个句子及各种成分如何围绕话题展开并达成连贯是语篇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笔者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在完成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所提供文章的完整度,接着给学生展示这篇文章的开头,让他们评价这个开头并给出理由。学生能观察、分析、归纳并总结出融合问句开头、假设、举例和转折的开头写作特点,并阐述这些写作手法对于文章连贯性的意义。事实上,篇章架构中,指示代词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接着引导学生探讨指示代词those, it, they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含义和作用。在一步步深化学生对语篇结构的认识过程中,笔者努力建构学生对于语篇的语义逻辑关系和信息组织方式的认知。
  在研读语篇各项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时,学生能调动和锻炼自己的认知策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知、理解语篇。
  (2)内化关键信息,深刻理解文化内涵。为了进一步实现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笔者设计了给文章拟定标题的活动。学生通过总览全篇,分析、概括并给出不同的标题,在不同标题对比中形成对篇章更深刻的认识。然后以篇章为载体,笔者带着学生分析记叙文的关键要素5W1H,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以及How。接着,引导学生针对本篇章,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提出基于5W1H的六个问题,为三个基于文本解读的问题和三个开放式问题。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对文本和主题的理解更加透彻和全面,立足于文本,但高于文本。   在逐步深化关键信息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深化了对中国文化品牌“中国制造”的认知,深化了对现象出现的原因、引发的问题、现状和未来的理解,深入了对记叙文写作中篇章结构构建的认识,从而“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
  3.增加迁移创新类活动。遷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
  (1)探索学习方法,积极发展语言技能。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关注语篇内部各部分如何连接以突出意义整体性。在以上应用实践类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在篇章语言知识、学习策略运用、文化内涵探究方面都有了获得感,笔者提议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这篇记叙文的写作结构。学生基于经验图式,能够总结出本文“开头——主体——结尾”的写作结构。在逐步深化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们可以总结语篇的建构特点:使用恰当的连词和恰当的写作技巧写出吸引读者的开头;增加故事情节和转折以丰富内容和内涵;总结故事的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升华文章的主题彰显深刻的文化内涵。
  通过独立、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种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况下的新问题,并合理表达意见、情感和态度。笔者便将参照本文写作手法“利用故事讲述一个社会现象并给出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2)深度表达观点,自主发展多元思维。最后,笔者终于给出文章的结尾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们普遍觉得这个结尾很好地总结了全文的内容,并表达了主人公对“中国制造”的期望。而笔者却否定了这个结尾的合理性,并给出课外延伸阅读材料,让学生找到笔者这么说的依据。学生读完后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总结出与课本不同的结论。接着给学生播放为“Aiming big- China’s mega projects in 2017”的短视频,更让学生坚定了课本结论的不正确性。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根据视频材料提炼“中国制造”取得的辉煌成就,如港珠澳大桥、天眼、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让学生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
  当再次被问到对“中国制造”的看法时,学生不仅能批判性评价课文内容,并用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且表现出对祖国取得巨大成绩的自豪。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和视角。
  四、研究结论
  基于语篇的英语学习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六要素整合下的阅读活动得以实现。六要素整合下的阅读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得到增强,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帮助教师设定恰当的学科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英语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葛炳芳,葛俊婷.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层次性与语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8.
  [3]程晓堂,王琦.语篇的语域连贯和语类连贯[J].山东外语教学, 2003(5):20-54.
  [4]张德禄.从连贯到衔接——语篇连贯的解码过程探索[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4):9-15.
  [5]张莹.窄式阅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11):27-32.
  [6]梅德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育人观及实现路径[J].人民教育,2018(11):46-49.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如何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成了家长和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课外时间做家庭作业者占78%,读课外书者占61%,看电视者占51%,而随意玩者、做家务者、上网者分别占38%、35%、9%。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许多学生放学回家或节假日,基本上呆在家里,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要么觉得无聊、苦闷,要么与电视、电脑为伴,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身
【摘要】时代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普及之后,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与改革,技工院校学校是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的场所,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开辟一条出路。很多技工院校学生对于英语敬而远之,感到恐惧,觉得怎么也学不会,记不住,这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有莫大关系,造成学习效果不佳。而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推广之后,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因此英语学科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而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努力提升我们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我们更加提倡科学教学、人性化教学以及多元化教学。英语学科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哪一个部分的核心都是要有词汇的积累,因此我们让学生进行词汇的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会用一些更为
【摘要】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并阐释了对高中生英语口语教学的更高要求。在新时代下,通过口语教学的加强,从而使得学生口语水平提高,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是相对受忽视的一环。这导致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会听,会读,会写,但在说这一方面上,却成了“哑巴英语”。让高中生在活动中开口说英语,从学生角度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交流表达时的口语能力,还可以在更
【摘要】初中阶段要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仅依靠课内的英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有效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弥补课堂阅读材料的不足,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运用“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阅读素养和了解西方文化与思维,为英语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本文简要谈谈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钱方(1975.
【摘要】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通过修改大纲内容、运用英语进行中国文化的教学等方面,对基于中国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国文化;修改大纲;知识渗透  【作者简介】覃丽娟,湖南城市学院。引言  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能够对西方的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细致分析,提升学生知识储备,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文化
【摘要】语料库背景下,英语教学当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所有英语老师应该关注的教学重点之一。在平时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是很多老师都感到困惑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想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料库;高中英语;听说教学  【作者简介】谢焱,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  在语料库背景下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听说是进行英语交流的很重要
桃(学名:Prunus persica)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植物,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香甜多汁。桃树为落叶小乔木;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先端成长而细的尖端,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叶基具有蜜腺;树皮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出现裂缝;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直径4厘米,早春开花;近球形核果,表面
【摘要】外事口译现场气氛紧张,时间有限,其中的文化冲突可造成沟通误解,阻碍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口译员必须寻求灵活变通的策略而非一味追求全译,这一理念恰与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相契合。本文分析了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提出了较适合用于应对文化冲突的变译策略,即阐译,摘译,编译、译述和缩译;创造性地将变译理论与口译实践相结合,旨在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空间。  【关键词】外事口译
【摘要】英语写作是考察学生对英语各方面运用能力的有效路径之一。写作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单词、语法、基本句型结构的掌握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难点。通过研究初中英语在写作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教师教学方法上传统且单一,对英语写作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对英语写作存在胆怯和厌烦心理、词汇量等都是限制英与写作需要不成正比等都是导致写作教学提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