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探讨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可以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行保护,强化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防范、考评机制需要完善,以及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找寻有效措施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成效,为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无论是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还是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扩展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事业单位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效能,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强化内部控制,结合事业单位目前发展实际需求,从而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优化和改良。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概念及意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规范使用资金,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提高財政资金使用效率,使得事业单位可以长期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状态中。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管理活动,是将预算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单位预算资金的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通过绩效指标以及规范的目标管理对单位财政资金支出产生的效益做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和决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预算绩效管理是使预算管理处于规范化、有效化的背景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逐渐建立起贯穿于整个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的一种管理机制。预算绩效管理不仅能结合事业单位的一切绩效指标来对流动资金进行管理,还能作出标准的评价和决策。另外,内部控制这一概念是跟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主要在于完善管理制度方面,避免出现错误误差、防范财务风险。虽然二者内容不一样,但是作用和目标可以说近乎相同,都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不是两个独立的主题,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将两者运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增强资金使用的效率,并发挥其中的约束、管理、评价等职能,不断地提高管理效能,更好的为事业单位服务。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内部控制的手段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力度,以此来提升单位的资源配置,并从客观方面发现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的明显不足,帮助确定、调整、优化目标,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围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综上所述,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务动力。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想从实际上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预算管理的约束性,那么就必须站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上来开展工作。不仅需要把预算绩效和内部控制进行有机融合,还需要通过融合之后不断加深二者的关系来增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效益,才能使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就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来看,首先存在着内部控制体系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结合度不够紧密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与预算绩效管理有些脱钩。如,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会重点考虑如何尽快将预算资金用出去,忽视资金的使用效果,从而放松了内控视角下的预算绩效管理。这是由于财政部门一般较重视预算单位的预算资金执行进度,当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率较低时,财政会认为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过大,第二年的预算资金额度就会减少。这样一来,部分事业单位就会存在重预算执行,轻绩效评价的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忽视内部控制的视角之下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其次,在事业单位管理的过程当中,各个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出现工作效率低、内部向心力低、内部控制弱化、管理力度不够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效果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最后,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对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评价不够了解,缺乏现时代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常常会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再加上单位各个部门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划分,以及衔接力度不够等情况,久而久之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效果不如人意,不仅没有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还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遇到阻力。
  (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
  通常来说,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直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管理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经常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再加上工作量繁重这一情况,对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了非常高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当中,很多工作人员因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编制结果具有局限性,编制的预算科学性不强,预算绩效指标与实际业务联系不紧,或者指标内容较含糊,标准不明确,量化指标不多,可操作性不强,使得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大打折扣,预算绩效评价效果不佳。在编制方法上,部分事业单位采用简单的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方法进行编制,不能适应实际的业务需求,该编制方法不仅会影响财务信息质量,还会影响预算绩效评价质量,不利于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朝着深层次发展。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参与度低
  当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认识不高。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片面认为预算就是要资金,钱越多越好,钱多好办事,所以在预算编制的环节往往更加注重如何能要到更多资金,而不是本单位确实需要多少资金和如何去依法依规高效率的使用这些预算资金。基于这种认识,往往在预算编制时只关注预算的增加和减少,缺乏从单位绩效目标对资金的实际需求的科学分析评估和考量,最终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产生。
  2.脱离实际。由于简单的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将预算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业务部门参与度低,组织研判不足。财务人员对具体业务工作的专业限制,闭门造车,导致预算绩效编制与业务部门的实际业务工作情况大相径庭,可行性较低,不能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最终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落实不到位,执行乏力,导致预算绩效风险的产生。
  3.责任不清。预算绩效管理没有严格的过程控制,责任边界模糊,特别是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预算的执行和考核评估,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大,从而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大大增加。
  (四)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考評机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制定不够合理,更多是注重形式上的评价,对于内容上的执行效果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导致最终成效不明显。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的不合理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业务能力有限,对预算绩效一知半解,很多时候是在各项工作完成后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预算管控与预算绩效评价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差,设置的绩效目标留于形式;另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预算绩效目标设置过低,掩盖了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预算绩效评价的参考意义不大。绩效考评中通常出现强调执行的过程和结果的合规性,忽视了预算资金使用的效能评价,从而使得考评的结果对于下一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参考价值微乎其微 ,从而更加谈不上结果的运用。
  (五)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都处于传统的手工模式,缺乏智能化的分析,主观评价为主,随意性大,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所提供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也难以保障,分析结果缺乏科学性,因此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四、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管控制度,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机制
  预算的编制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预算执行的成效,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绩效目标的达成,重要性不言而喻。
  1.建立预算绩效指标编制的过程性管控机制。建立至上而下、由下而上具有良好反馈机制的预算绩效指标编制制度,至上而下是指由单位决策层出台全年绩效目标任务并分解至各业务部门,由下而上是指各业务部门对照绩效目标要求,结合近年度工作和发展需要,编制部门预算绩效指标,同时提供预算绩效执行方案,由财务部门汇总后,决策层最终进行继续修改完善或决定的决策。
  2.明确决策层、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在预算绩效指标编制过程中的责任边界,确保在预算绩效指标编制环节,各取所长,各负其责,提高预算绩效指标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事前、事中控制的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运用内控制度对预算管理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以达到预算执行的有效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程序,项目的立项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调研,事前制定绩效目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业务的内控制度对预算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预算资金进行决算时,对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绩效目标按部门进行考核评价,作为来年预算资金编制的基础和依据,最大限度的体现预算资金运用的效果。
  (二)在内部控制度的视角下,科学编制预算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一方面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职业素质,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设置的预算绩效指标能结合实际工作,可操作性强,使预算绩效在管理过程中发挥成效。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结合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的特点,对预算绩效指标进行有科学性、目的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量化和细化。首先,将内部控制的具体宗旨分成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的具体目标,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前提下,结合内部控制中的管理重要内容,制定可行性和科学性较高的预算绩效指标。另外,在绩效目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着单位的定量、财务、非财务等各项指标,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真正与绩效管理形成体系的有机结合。然而对于事业单位中存在的一些无法量化的指标,需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精细化,保证绩效指标能充分保障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全员参与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
  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要求事业单位全员树立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无论是领导层次还是基层职工都需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性,明确该项工作对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预算绩效管理不再是财务部门单独的工作任务,而是需要全员参与,特别是业务部门的参与,预算绩效的编制要自下而上,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各自部门的业务特征和工作任务目标合理编制,再由单位班子成员综合考虑单位的整体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充分论证和调研,制定和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让各项预算绩效指标的可执行性大大提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到位,使预算资金发挥最大价值。   (四)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机制,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纳入预算绩效考核的重要一环
  1.要提高合理设置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的水平。要科学的设置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充分利用财务分析的工具,从内控的视角来评价资金使用的效率,要分析单项资金支出和产出的效能情况,也要综合分析部门投入对单位总体绩效目标的贡献程度,结合单位各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资金投入情况,从而可以合理的研判资金使用的总体效率,重点用资金使用效率来评价预算绩效管理。
  2.重视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用资金使用效率来评价预算绩效管理,为事业单位决策层提供了显而易见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些依据使得那些投入少产出高的部门业绩凸显,对比之下,使得那些投入大,成效一般的项目一目了然,从宏观上来讲,将这些结果作为事业单位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决策层做出有关事业单位发展的重大决策前,要引入财务分析机制,从而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从微观上来讲,上年度的预算績效管理评价情况,为下年度事业单位的绩效目标的制订和预算资金的分配提供依据。
  3.在评估预算执行和成效情况时,要充分考量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倒逼事业单位积极改革工作方式和路径,注重预算环节各项风险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及预算责任的落实,提升工作效能。
  (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使得人们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发生了很大程度转变,事业单位也需要借用先进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优势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进行优化处理。重视信息化资金投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目前事业单位运营实际情况以及预算绩效管理需求开发绩效预算管理软件配置和信息化绩效预算管理平台建设。预算信息与管理信息可以进行数字化的转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变化规律以及变化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对后续数据变化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更好的进行发展决策。
  五、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其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不断提升绩效预算管理意识以及风险控制意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力度和效能,从而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提升,为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武汉教育电视台)
其他文献
2020年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从以下六个方面: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提了出19条措施,以缓解疫情造成的影响,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实施意见》强调,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消费行业
期刊
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房子附加了现代人生活、教育等资源分配的属性,并且一套房子往往需要掏空几代人的积蓄。因此,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升值空间较大的优质住宅是现代人资产配置的重要一课。在二线城市人口大量涌入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主战场开始由超大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而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始逐步展现出区域性的差异化发展。本文分析并以合肥市为例验证了房价区域分化背后的主要因素,对住房及投资具有一定的参考
期刊
随着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利用管理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本文以业财融合为切入点,以通信企业为背景,从管理会计角度,围绕谋划、支撑、服务三大管理会计角色,聚焦通信企业资源配置、价值评估、基础管理三大领域,以实例说明通信企业通过不断完善业财支撑体系,通过管理会计的实践探索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的支撑作用。  一、引言  近年来,管理会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传统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
期刊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着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等职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或者法人的机构实体机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阈下,创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这对于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深化改革视阈下创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我国经济发展当前正处于增速放缓、新常态内需不足的发展环境下,再加上国际国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比较艰难的时期内。此种形式下,房地产企业想要在市场中获得立足,实现持续经济创造与发展,必须要不断提高房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才能够不断提高内部发展实力。本文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类别及成因着手,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强化风险意识入手,以做大做强自
期刊
在当前的发展中,企业应当注重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化工作,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做好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结合信息化发展技术,利用大数据等新兴的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近些年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发展方向,而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较多问题,如何解决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科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在目前市场经济波动下提高企业发展
期刊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促进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的结合,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两者融合与运用的重要性,最大化发挥各自的管理优势和作用,激发企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促进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文章对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额合理运用经验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借鉴。  一、人力资源与财务
期刊
随着党中央不断推进国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目前国企改革的任务和方向。而水利工程建管国企肩负水利民生,在进入运行管理转型阶段,对员工贡献及价值的考核具有特殊性。本文采用访谈法、德尔菲法,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为例,构建了国企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产出指标、过程指标、投入指标三方面对员工进行全过程考核。经过三轮专家反馈统计,得到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66个。该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实现价
期刊
员工是组织单位正常运营的人力保障,员工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因此员工满意度在组织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通过加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推动组织不断发展。本文以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医院对员工关心不足、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培训教育制度和职业规划等,
期刊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创新,推动了高校教育改革与产业融合,完善了人才评价体系。但是从当前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现状来看,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当前高校跨境电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对“1+X”证书制度下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究。  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