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落后,据报道德国的一位教育博士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学校考察后,用两句话评价我们的教学:“中国的老师是全世界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能考的。”此话虽有些偏颇,但不无道理。宋人朱熹早就指出“指引者,师之功也”,教师的任务只是“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学记》也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在传统的教育思想面前则显得多么苍白。美国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讲十分钟,最多一刻钟,然后就是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验、做游戏,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我们“满堂灌”的教学很难达到这一目的,结果只能是聪明的学生都被教“呆”了,特长的特殊人才教成“庸才”,学生成为考试机器。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扩大自主、动手、实践、协作等教学功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具体到物理教学,我们就要增加设计性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的课堂实验,以及相互配合協作的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观念,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研究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设置探究空间,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合理的、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营造师生平等的、和谐的情感氛围
作为一种非智力的情感因素,营造平等的、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教育是充满情感的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从而跟教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状态。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亲其师,信其道”,不主张顶礼膜拜式的师道尊严,也不主张漫无目的的自我炫耀,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教师的学识、为人、为师等诸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使沟通更顺利,交流更有效。如果你能在黑板上随手将一条直线画得笔直,将一个圆画得滚圆,就不要忘了挥上一笔。如果你能写一手潇洒的粉笔字,就不要忘了在黑板上尽情书写你的情怀;如果你有一响亮的歌喉,就不要忘了在学生面前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如此,或许你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会马上高大起来,将会收到最佳的师生情感效果。其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大大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走向成功和智慧的重要因素,而要学好物理、培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让学生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课堂的前几分钟、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新奇的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如在讲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一节课“引言”时,为了真正让学生感到物理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锤砸鸡蛋”瓦碎蛋全;“声波碎杯”的奇妙;“弹性碰撞”交换速度;“苹果电池”使小电珠发光;小线圈放入蹄形磁铁中间,接上电池,小线圈飞快地转动起来……又如我在讲“伯努利方程”这节课时,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留给他们时间,放映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飞机制造、发展的技术水平,给他们展示各发达国家和我国最先进的飞机,了解我国在某些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很有差距,然后让他们自由地讨论、交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有的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从课外书学到的相关知识,谈到外星人乘坐的“飞碟”;有的谈论自己的理想,有要当宇航员的,有要制造飞机的,有要出国去学习外国先进的飞机制造水平的,回国报效祖国;有的静静地倾听别人畅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在倾听学生的畅谈的同时,给他们提出了要求: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能力也就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互动,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产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情境,对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物理课堂要体现一个“动”字,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就是教师要发动、调动学生;师生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要做好配合;学生主动就是学生主动的参与,自觉的、积极的学习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向“能力与知识并重”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一改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反对“满堂灌”。有人用形象的比喻说我们现在要用“牧羊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导到“牧草”茂盛的“草原”,让学生自由地、灵活地选择适合他们的“牧草”,从中吸收养分;在教学模式上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具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上课前的预备性活动,包括查阅资料、预习课本、准备实验器材等,要使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开发潜力。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互动配合,主要是教师引导,以及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协作性活动。协作性活动属于学生有组织的、自由的、开放的活动。教师完全放开对学生的控制,教师的工作是“宏观”的控制课堂,主要是掌握时间,答疑解惑,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开展有关活动。自主的主动的协作性的学习包括全班讨论、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改造实验、验证实验等,把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这种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实现把我国推向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真正地面向世界。
三、鼓励创新,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重要因素。达尔文认为:“想象是人的‘一切功能中的皇后’。”其实一切创新都来自想象。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学习更加生动活泼,使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在物理课文中,很多课文都留有思考与讨论、小实验、小制作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想象,构建创造结构;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资料、实验环境、实验器材,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而学生的设计往往出乎我们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学生在富有张力的教学环境中发展了自己的个性思维。譬如,在学习“伯努利方程”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发挥想象思维,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验证实验。有的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筒和电吹分制作了“风洞”,小飞机在风洞起飞,令人叫绝;有的学生玩起了孩童时的游戏,把硬币平放在毛巾上吹气,硬币就跳起翻转,太有意思了。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我深深地体会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就必须经常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我认为,只有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一、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营造师生平等的、和谐的情感氛围
作为一种非智力的情感因素,营造平等的、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教育是充满情感的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从而跟教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状态。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亲其师,信其道”,不主张顶礼膜拜式的师道尊严,也不主张漫无目的的自我炫耀,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教师的学识、为人、为师等诸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使沟通更顺利,交流更有效。如果你能在黑板上随手将一条直线画得笔直,将一个圆画得滚圆,就不要忘了挥上一笔。如果你能写一手潇洒的粉笔字,就不要忘了在黑板上尽情书写你的情怀;如果你有一响亮的歌喉,就不要忘了在学生面前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如此,或许你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会马上高大起来,将会收到最佳的师生情感效果。其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大大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走向成功和智慧的重要因素,而要学好物理、培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让学生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课堂的前几分钟、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新奇的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如在讲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一节课“引言”时,为了真正让学生感到物理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锤砸鸡蛋”瓦碎蛋全;“声波碎杯”的奇妙;“弹性碰撞”交换速度;“苹果电池”使小电珠发光;小线圈放入蹄形磁铁中间,接上电池,小线圈飞快地转动起来……又如我在讲“伯努利方程”这节课时,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留给他们时间,放映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飞机制造、发展的技术水平,给他们展示各发达国家和我国最先进的飞机,了解我国在某些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很有差距,然后让他们自由地讨论、交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有的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从课外书学到的相关知识,谈到外星人乘坐的“飞碟”;有的谈论自己的理想,有要当宇航员的,有要制造飞机的,有要出国去学习外国先进的飞机制造水平的,回国报效祖国;有的静静地倾听别人畅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在倾听学生的畅谈的同时,给他们提出了要求: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能力也就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互动,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产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情境,对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物理课堂要体现一个“动”字,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就是教师要发动、调动学生;师生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要做好配合;学生主动就是学生主动的参与,自觉的、积极的学习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向“能力与知识并重”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一改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反对“满堂灌”。有人用形象的比喻说我们现在要用“牧羊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导到“牧草”茂盛的“草原”,让学生自由地、灵活地选择适合他们的“牧草”,从中吸收养分;在教学模式上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具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上课前的预备性活动,包括查阅资料、预习课本、准备实验器材等,要使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开发潜力。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互动配合,主要是教师引导,以及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协作性活动。协作性活动属于学生有组织的、自由的、开放的活动。教师完全放开对学生的控制,教师的工作是“宏观”的控制课堂,主要是掌握时间,答疑解惑,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开展有关活动。自主的主动的协作性的学习包括全班讨论、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改造实验、验证实验等,把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这种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实现把我国推向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真正地面向世界。
三、鼓励创新,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重要因素。达尔文认为:“想象是人的‘一切功能中的皇后’。”其实一切创新都来自想象。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学习更加生动活泼,使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在物理课文中,很多课文都留有思考与讨论、小实验、小制作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想象,构建创造结构;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资料、实验环境、实验器材,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而学生的设计往往出乎我们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学生在富有张力的教学环境中发展了自己的个性思维。譬如,在学习“伯努利方程”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发挥想象思维,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验证实验。有的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筒和电吹分制作了“风洞”,小飞机在风洞起飞,令人叫绝;有的学生玩起了孩童时的游戏,把硬币平放在毛巾上吹气,硬币就跳起翻转,太有意思了。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我深深地体会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就必须经常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我认为,只有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