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古田敬—《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jo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到李淼同志翻译的古田敬一教授大著《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我们十分欣喜,感到有不能已于言者。1981年1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主办的"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上,我们拜识日本著名汉学家古田敬一教授,并知道其著作《中国文学中的对句与对句论》。当时与会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李淼同志提议由他将这部著作译成中文,得到古田教授的快诺。
其他文献
人的价值,是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而人的价值观念,是人对上述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和评价。中国古代文学,大体上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文学,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封闭、专制、等级、依附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内习见的现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其衍生的社会关系所形成责任和义务,就是古代社会中人的"价值",对此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评价,就是古代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从人的价值观念着眼,可以使我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探求文学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从谢灵运到王维,山水诗的发展经历了三百年。在王维以前,诗人们大抵以南方山水为描写对象。谢灵运、谢朓、阴铿、何逊这些南朝诗人自不必说,隋唐统一以后,尽管人们可以自由往来于南北之间,一些著名的诗人如张九龄、李白乃至被认为与王维属于同一诗派的孟浩然,描写的重点依然还是南方的山水。有些是因为游踪的限制,但其中也还有山水诗传统的影响,和自然界本身特点方面的原因。显然,长江流域的景色或以其明媚,或以其雄奇,更易吸引人们的注意。据传唐玄宗曾先后命吴道子、李思训二人画嘉陵江山水,悬之殿堂,朝夕相对。这也颇能说明当时人们对
白居易的诗集究竟何时传入日本,众说纷纭。但据有史记载是:"承和五年(837年,仁明天皇时嵯峨上皇还在世,白居易当时六十七岁)五月二日,大宰少贰藤原岳守检校大唐人货物,适得《元白诗笔》献朝廷,帝甚耽悦,授五位上。"(《文德实录》卷三)白居易在世的时候就知道他的诗传到了国外,《白氏文集后记》、《与元九书》中有"日本、新罗及两京人家的传写不在此"的句子,传说当时的新罗鸡林(古朝鲜)竟以百金换一篇。《国史略·江谈抄》还有这样的记载:"嵯峨天皇尝幸河阳馆,赋诗曰‘闭阁唯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以示诸篁,篁曰‘遥’
以送别为题材的诗作,是王维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诗在王维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王维现存诗四百二十余首(连存疑之作),而送别诗就有七十余首之多,几乎占到五分之一。王维的送别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其中还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从送别的对象看,王维送别诗的主要内容是:送人赴边、就任,慰人落第、贬谪,以及送友归山隐居等等。无论哪一类诗,都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真情。当然,值得重视的,首先是诗人那些感情真挚而又激昂的送人从军出塞之作。这些诗抒壮别之情,是一支支
本书作者认为:中国古代论诗者与诗人之诗论与创作往往具有美学思想的一致性,因此研究古代的诗论可以联系其创作实际,或者说以诗作来印证其诗说。
本书以明清长篇小说名著为重点,详尽阐述了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思维论、主题论,人物论以及评点论。作者写作此书,志在克服当前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中严重脱离创作实际的倾向,弗积极吸取新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力争对过去古典文学的研究成果有所突破。
全国第七次暨湖北省第四次《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0月21日至25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北江陵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并向大会提交了50多篇论文。与会代表就《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三国演义》与荆州两个中心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一、关于《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许多学者从《三国演义》成书、流传、影响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识,透过广义的文化视网扫描,正式提出了"三国演义文化"的概念。
《(巩石)溪诗话》的作者黄彻是宋代人,由于他不曾入朝做官,故《宋史》无传,南宋诸史家的著作中亦无记载。其生平行事可从其诗话的序、跋等资料中略知其概。据陈俊卿序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2,知黄彻字常明,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据其孙黄焘嘉泰三年(1203)正月朔旦跋引杨邦弼所撰墓志,知黄彻于宣和甲辰(宣和六年,1124)登进士第,历官辰州辰溪县丞、令、沅州军事判官、摄倅事,权麻阳县令,鄂州嘉鱼县令、权岳州平江县令,为帅漕交辟入宾幕,后复为平江县令。在参与镇压杨幺起义军后,因忤权贵,弃官而归。张浚帅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