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条旗下的百年誓词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以及它所象征的共和国:在上帝庇佑下的统一国家,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与正义。”(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这条仅由31个单词组成的英文句子,便是全体美国人耳熟能详的效忠誓词(P1edge of Allegiance)。面向国旗宣读该誓词,无论对出发前夕的将士,还是开学第一天的学童,都是一项必不可少且隆重其事的活动。尚未认全26个英文字母的幼童,已经先学会在国旗前一字不漏地背诵誓词,直至每年各种节日庆典、群众活动、再到企业、法庭、国会……星条旗树立的每一个场合,背诵誓词都是全体美国公民应该而且必须驾轻就熟的仪式。
  31个单词历经118年传承,有意无意间点燃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的爱国情怀。然而,与其它各色民族传统一样,31个单词的后面也隐藏着一段跌宕起伏的风云故事,斗争、妥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个人主义与物质主义横扫美国。企业巨头迅速崛起,美元能量日益膨胀,信仰被蚕食殆尽。铁路、公路、石油,一切的大型项目,高速涌动的现金流,攫取了全社会所有的智力与精神财富。平等、正义、博爱等昔日信仰一个个分崩离析,而在这长长的遗忘名单中,竟隐约还出现了国家与民族。
  《青年伴侣》杂志,是当时物欲横流的出版界幸存的几支“清流”之一。它的撰稿者之中,有一位因公开表示信仰社会主义而遭教会驱逐的浸信会牧师佛朗西斯•贝拉米,时任国家教育协会督学委员会主席,热衷于重建社会价值体系的他在1892年9月8日刊出的杂志中倡议:今年举行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纪念活动中,公立学校学生应面向国旗宣读以下句子——“我宣誓效忠我的国旗,以及它所象征的共和国:统一国家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正义。”
  该建议很快得到杂志编辑詹姆斯•安普涵的支持。作为一名慈善家和爱国主义者,安普涵一直要求政府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在所有公立学校展示国旗”正是他提出的动议之一,而贝拉米的“国旗宣誓”恰恰为这项动议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补充。两人就誓词多次进行商议,贝拉米希望在末尾添入“平等”一词,但在当时女性与种族平等尚未被大众接受的前提下只好放弃;而为将誓词限制在15秒内,安普涵建议删去“正义”一词,而贝拉米认为“正义”恰是“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平衡因素,应作保留。斟酌之下,“自由”和“正义”进入了誓词最终版本,提交国会审议,1892年10月12日,哈里逊总统宣布:美国公立学校学生均需提前记诵誓词,仪式时面向国旗立正,右手前伸指向国旗,手掌向下集体宣誓。教育系统则将其称为“贝拉米宣誓礼”。
  宣誓礼在教育部督促下成为中小学校每日必备的爱国主义教育项目,但并未向全社会普及。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8年后美西战争中一次例行的升旗仪式上,一位青年中士率领一队新兵自发地向国旗宣读出贝拉米宣誓词,在随军记者的追问下,他们回答:“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每天都这样做,这段誓词让我们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国家,而这正是我们入伍的原因。”
  同样的举动,也发生在宣誓礼推行20年后、1918年的一战时期,一位将军在升旗仪式上对离乡背井、远赴法国作战的美军将士高声倡议:“现在让我们一起说出当年在学校向国旗效忠时的誓词吧!”一时间,战士们群情汹涌,贝拉米宣誓词响彻在异国硝烟纷飞的战场上。
  5个寒暑过去,当年的新兵回到美国成为老兵,他们组成了美国退伍军人联合会,要求政府推广国旗宣誓礼,使其从学堂和战场步入日常生活,成为美国公民共有、并可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财富。政府采纳了建议,为避免新移民对原籍国和美国产生心理混淆,誓词中“我的国旗”修改为“美国国旗”,之后又具体化为“美利坚合众国国旗”。贝拉米宣誓礼正式写入国旗法,每位美国公民均需在法律规定的场合对国旗立正、进行效忠宣誓。
  1942年12月,国会就宣誓礼进行重大改动,由于传统中要求的右手前伸指向国旗、掌心向下的动作与德国纳粹向军旗致礼的动作相似,为表明反纳粹立场,修正案将宣誓动作改为右手覆盖心脏位置,而军事人员则必须行军礼。
  另一项颇具争议的改动发生在1948年2月12日的林肯诞辰纪念日,一位官员在升旗仪式前提议,为纪念林肯发表的著名讲话——葛底斯堡演说,应援引其中“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庇佑之下,得到新生的自由”一句,将“上帝庇佑”添入效忠誓词,使其成为“在上帝庇佑下的统一国家”。这项提议得到基督教团体的热烈响应。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基督教占据主流的舆论牵头,“上帝庇佑”一词很快普及全国,而同时亦不可避免地遭到其它宗教团体及无神论团体的猛烈抨击。围绕“上帝能否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这一疑问,上至国会下至民间,众说纷纭;拥有基督教背景的议员积极游说,多次提交国旗法修正案动议,却又多次遭驳回。直至1954年的林肯纪念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发表全国演说,认为“效忠誓词存在某些缺失,该缺失表现在美国式生活中最具特色及最为关键的因素上”,他认同“上帝庇佑”一词正体现了美国与其它国家的不同之处。4个月后,国旗法修正案获得通过。
  其后的半个世纪,国旗法虽久久未有添加新的修正案,但围绕誓词的司法诉讼却在各州屡见不鲜:宗教团体耶和华见证会认为誓词有违他们“反对向上帝以外任何偶像致敬”的教义,将诉状递到了最高法院。官司纷扰多年,耶和华见证会赢得中西部地区的广泛支持,当地舆论评论说:“誓词培养的爱国情操不再高尚,因为它违反人民最基本的宗教自由,通过法律来灌入我们的喉咙。”自由派团体则认为:“在女权运动兴起、种族隔离政策取消后,若不能将‘平等’一词重新添入誓词,是国家精神的损失。”拥护《权利法案》的法学家团体也表示:“法律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尤其是一群哇哇学语的孩子。”2010年9月6日,贝拉米誓词发表将满118年之际,《效忠誓词》案再次由美国律师团体“太平洋法律协会”上诉至联邦第九巡回法院,该组织呼吁使用宪法为誓词引发的众多诉讼进行最后定音,让誓词成为受宪法肯定和保护的国家精神。
  美国宪法最终会否为效忠誓词保驾护航,平歇50多年来的纷争,仍悬而未决。一代代诵着誓词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却前仆后继地对这项百年爱国传统提出挑战,而他们的子孙,也还在一代代不断重复着誓词。孩子们看不清那些抽象而晦涩的31个单词后有多少复杂的概念,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誓词只是在反复提醒着他:你有一个这样的国家,一个这样的民族。■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思维方式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教材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几
当前,我市正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加快园区建设,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任丘市梁召镇的电力
期刊
三年级的“加减法的速算法”是一个学习难点。它是在单项知识教学之后,几种速算放在一起学习。对此,很多学生往往弄不清最后一步该加还是该减,容易发生知识泛化现象。老师也常常
丁××同学是我校五年二班出了名的后进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是他的惯例。更让人头痛的是他时不时地在课堂上搞点恶作剧,让老师和同学防不胜防。对老师的批评教
在信息时代,网络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以全新的面目出现。教育的过程和要素实质上也置身于这两种生存环境中。并且现实和虚拟这两种教育环境
微课程的开发应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专业岗位能力要求,根据对应课程特点,选择微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及准备配套课程的资源,配合常用移动终端进行推广,结合学生反馈优
东西方政治家的误判据吴冷西回忆,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谢列平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后,我国最高领导层曾对苏联政局作过一次预测和判断。刘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
期刊
摘 要:时代在前进,人类的文明在发展,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寻求着创新与进步。教学体系也同样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提出崭新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的应用方式就是众多新型教育方式中的一种。下面主要对小学英语中故事应用教学方式的意义、研究的内容与目的,以及其与传统方式相比教学结果的优势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应用;教学  一、故事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2013南非铸造会议将于2013年3月13~16日在南非西北省Pilanesberg,Kwa Maritane Bush Lodge举行,这在南非尚属首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主题将围绕“不断提高的行业竞争力背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