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黔产青钱柳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来源 :粮食与油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黔产青钱柳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 表明:各因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大小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多糖含量平均为18.16%,与理论预测值18.01%接近,说明提取工艺稳定、可信赖,且操作简单、提取率较高,可为青钱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了卡拉胶、魔芋胶、聚丙烯酸钠、单甘酯、食盐和复合磷酸盐对非油炸青稞杂粮方便面冲泡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适量的卡拉胶可改善面条的浑汤度,提高硬度;魔芋胶可缩短面条的复水时间,且添加量较低时,对面条浑汤度和硬度的影响高于卡拉胶;聚丙烯酸钠可显著降低面条的浑汤度和黏附性,但会延长复水时间;单甘酯可缩短面条的复水时间,降低硬度和咀嚼性,但会显著增加面条的浑汤度和断条率;适量的食盐可缩短面条的复水时间,降低浑汤度;复合磷酸盐可缩短面条的复水时间.因此,6种改良剂对非油炸青稞杂粮方便面的冲泡品质均有影响,可复配
介绍了油料中磷脂的组成与分布,详细分析了油料净化、粉碎、微波处理和酶法处理等预处理过程中磷脂的变化,以及不同提油工艺对磷脂的影响,为提高油料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利用远红外线对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加工不同时间,探究KGM黏度、化学结构的变化及对吐司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远红外辐射时间延长,KGM黏度不断下降.在辐射90 min后,KGM的零剪切黏度从86.54 Pa·s下降至9.25 Pa·s.远红外加工并没有改变KGM的化学结构,但会使其分子链断裂.将不同黏度KGM添加到吐司面团中会降低面团的弹性,且KGM黏度越大,面团弹性下降越多.KGM经过90 min辐射后加入吐司中,所得吐司硬度为190.681 g、咀嚼性为1
针对粮食干燥过程作业自动化程度低、控制严重滞后以及干燥结果的不可调整等问题,以顺逆流粮食干燥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现场测试数据以及生产跟班记录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玉米干燥过程预测控制模型.该模型可有效预测玉米出机含水率,为解决系统滞后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经验与数据.
采用Clevenger-type装置进行水蒸馏法制备乳酸菌发酵荞麦挥发油,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乳酸菌不同发酵条件下荞麦挥发油成分的差异,通过保留指数和外标法相结合对各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发现:未发酵荞麦挥发油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和醇类.经GC-MS检出18种香气成分,经乳酸菌发酵后荞麦挥发油主要香气成分是酯类、醇类和醛类,经GC-MS检出44种香气成分,与未发酵时相比增加了26种香气成分.此外,经过发酵之后,苯甲醛、反式-2,4-癸二烯醛
用加压溶剂法从石榴籽中提取石榴籽油.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石榴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以多孔淀粉为壁材,制备石榴籽油包合物,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石榴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5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的提取率可以达到20.03%;石榴籽油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质量比4∶1、包埋时间60 min、包埋温度60℃、转速200 r/min,最高包埋率28.83%
为了探究植物油的煎炸性能,以稻米油、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棉籽油为试验对象,以土豆为试验原料,比较煎炸前后5种植物油的理化指标.结果 表明:稻米油的脂肪酸饱和度较低,但色泽较深,氧化稳定性表现良好,且赋予炸物独特的风味;棕桐油的脂肪酸组成在煎炸中表现最为稳定;葵花籽油的营养物质保留情况较好,但煎炸热稳定性一般.
以山茶油为原料,基于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检测手段对山茶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微量生理活性物质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山茶油中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为棕榈酸8.43%、硬脂酸2.34%、油酸80.01%、亚油酸8.46%、亚麻酸0.61%以及花生烯酸0.15%;同时,山茶油中角鲨烯、α-生育酚、β-谷甾醇含量依次为130.152、77.873、177.284 mg/kg.
为了研究“甬优9号”优质稻储藏期间内的品质变化,利用食味计、测鲜仪对不同储藏条件下4种水分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品质指标均呈劣变趋势.水分变化:15℃下与23℃下差异显著(P<0.05);脂肪酸值变化:15℃、19℃分别与23℃下相比差异显著(P<0.05);食味值变化:15℃与23℃相比差异显著(P<0.05),15℃和19℃、19℃和23℃下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获得各指标与储藏温度、时间、含水量的线性回归拟合方程;脂肪酸值与食味值、新鲜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
选择2个立筒钢板仓为试验仓,设定温度分别为18、22℃,以常温成品库为对照仓,进行散装大米的低温储藏试验.结果 表明:在13个月储藏时间内,2个试验仓水分缓慢下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成品库大米水分变化波动较大;试验仓和对照仓的脂肪酸值均呈上升趋势,成品库进入夏季后脂肪酸值上升加快;试验仓大米的综合食味值变化不明显.2个不同温度的试验仓对延缓大米品质变化差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