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主要有1.让学生从调查中懂得化学源于生活;
2.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创设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可以借助教师的人格魅力等。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52-1
一、让学生从调查中懂得化学源于生活
在高一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这样一个调查作业,并且以报告的形式交上来,让他们运用各种渠道和手段,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化学,或化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小课题,如电池中的化学,厨房中的化学,洗涤剂中的化学,药物中的化学,装修建材中的化学,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农药中的化学,香烟中的化学,为什么油条不能多吃,为什么菠菜与豆腐不能同时食用,为什么长时间煮沸的水不能食用,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酱油和豆油是同一种成分吗?钢铁为什么生锈,铁锈是怎样生成的等等。这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调查,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让他们感觉到,原来我们每天都接触的化学,原来化学是这么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学好化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甚至大到如何运用化学来提高我们的经济,如何用化学可以来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带着一种责任感,带着一种强烈的探秘兴趣,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阶段常见的实验有两种形式,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做好每一次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多在课堂展示,因为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且达到预期效果,为避免学生只是一味地看实验,凑热闹,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所以每次观察实验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问题,真实详细地记录实验观察,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现象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学中,钠与水反应的一系列现象,可归纳为:“浮”、“熔”、“游”、“红”、“声”等现象,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感到很有意思,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呢?要交给学生探讨,使学生主动探索,得出结论。这样就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问题的本质,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不能由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要创造好,要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实验,因为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和参与,能亲自论证科学的严谨性真实性,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所以生动有趣直观的实验教学,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求唤醒学生的学习及求知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学生最反感的是死记硬背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争取让知识条理化,简单化,生动化,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接受。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优化实验,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借助教师的人格魅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热情,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易于被感动,易于被鼓动。我们要利用他们此时的性格特点,将他们感化,同化。所以,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爱心,如母亲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只有你付出你的真心和爱心,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真心和爱心,并呼应你的真心和爱心,才能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这也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同时,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还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还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宽阔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切顺利,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的情绪排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更要有很好的亲和力,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好学生的 “人生顾问”。学生喜欢你了,佩服你了,自然就爱上你的课了,自然就喜欢这门学科了,自然就能学好这门课了。这也是我们所讲的“爱屋及乌”的道理。
2.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创设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可以借助教师的人格魅力等。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52-1
一、让学生从调查中懂得化学源于生活
在高一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这样一个调查作业,并且以报告的形式交上来,让他们运用各种渠道和手段,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化学,或化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小课题,如电池中的化学,厨房中的化学,洗涤剂中的化学,药物中的化学,装修建材中的化学,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农药中的化学,香烟中的化学,为什么油条不能多吃,为什么菠菜与豆腐不能同时食用,为什么长时间煮沸的水不能食用,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酱油和豆油是同一种成分吗?钢铁为什么生锈,铁锈是怎样生成的等等。这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调查,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让他们感觉到,原来我们每天都接触的化学,原来化学是这么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学好化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甚至大到如何运用化学来提高我们的经济,如何用化学可以来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带着一种责任感,带着一种强烈的探秘兴趣,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阶段常见的实验有两种形式,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做好每一次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多在课堂展示,因为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且达到预期效果,为避免学生只是一味地看实验,凑热闹,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所以每次观察实验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问题,真实详细地记录实验观察,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现象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学中,钠与水反应的一系列现象,可归纳为:“浮”、“熔”、“游”、“红”、“声”等现象,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感到很有意思,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呢?要交给学生探讨,使学生主动探索,得出结论。这样就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问题的本质,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不能由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要创造好,要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实验,因为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和参与,能亲自论证科学的严谨性真实性,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所以生动有趣直观的实验教学,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求唤醒学生的学习及求知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学生最反感的是死记硬背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争取让知识条理化,简单化,生动化,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接受。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优化实验,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借助教师的人格魅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热情,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易于被感动,易于被鼓动。我们要利用他们此时的性格特点,将他们感化,同化。所以,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爱心,如母亲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只有你付出你的真心和爱心,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真心和爱心,并呼应你的真心和爱心,才能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这也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同时,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还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还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宽阔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切顺利,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的情绪排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更要有很好的亲和力,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好学生的 “人生顾问”。学生喜欢你了,佩服你了,自然就爱上你的课了,自然就喜欢这门学科了,自然就能学好这门课了。这也是我们所讲的“爱屋及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