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出亡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郭君出亡a,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
  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粱糗b。
  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
  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
  曰:“何不以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c。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独贤,是以亡也。”
  郭君喜,伏轼而笑曰:“嗟乎!夫贤人者如此乎!”于是身倦力解d,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备e,疏行而去f。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注释:
  a 郭君:即虢国国君,“郭”“虢”古通。
  b 干脯(fǔ):干肉。 粱糗(qiǔ):干粮或炒熟的米麦
  谷物。
  c 道谀:阿谀奉承。 至言:中肯的言语。
  d 解:通“懈”,懈怠。
  e 备:通“堛”,土块。
  f 疏行:间行,偷偷地走,从小路走。
  大意:
  从前郭国国君逃亡,对驾车的侍者说:“我渴了,想喝水。”侍者给他清酒喝。
  他又说:“我饿了,想吃饭。”侍者又给他干肉和干粮。
  郭君问:“这些都是谁准备的?”侍者说:“这都是我准备的。”
  郭君又问:“你为什么要准备它呢?”侍者说:“这是为了您逃亡的路上充饥解渴啊。”
  郭君问:“你知道我要逃亡了?”侍者答:“是的。”
  郭君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劝谏我呢?”侍者说:“您喜欢听奉承的话,讨厌正直的话。我要劝谏您,恐怕比我们国家还早灭亡呢,所以我没有劝谏您。”
  郭君听后脸色大变,生气地说:“我为什么会亡国呢?”侍者见状,连忙改变语气,说:“您之所以会亡国,是因为太贤明了。”
  郭君问:“贤明的人不会幸存反而会亡国,这是什么原因啊?”侍者说:“天下没有贤明的君主,而只有您贤明,所以您会亡国。”
  郭君听后不禁自喜,趴在车前横木上笑着说:“唉!当个贤人居然这么苦啊!”随后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枕着侍者的两膝睡下了。侍者用石块代替自己的两膝让郭君枕着,然后偷偷逃走了。郭君最后死在荒野,尸体被虎狼吃了。
  【点评】
  这则故事通篇都是对话,人物是郭国国君和为他驾车的侍者,场景是在出逃的路上。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一问一答之间,郭君的性格弱点以及国家败亡的原因展露无遗。
  郭君是一位安于享乐、冥顽不化的君主,在逃亡途中仍要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丝毫没有紧迫感,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落得逃亡的境地。当侍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郭君的问题—— “喜道谀而恶至言”时,他非但不警醒,反而耍起主子的威風,“作色而怒”四个字将其刚愎自用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侍者感到事已无法挽回,便改变态度,开始说违心奉承的话。郭君听后,果然转怒为喜,坦然睡去,最终身死野外。
  这个故事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身为领导者应该做到体察民情、善于纳谏,摒弃“道谀”而欢迎“至言”,这样才会上下齐心,成就一番事业。像郭君这样只愿听阿谀奉承之言、“闻过则怒”的人,注定会走向失败。(海涛)
其他文献
古人出于天命观,总要为名人渲染一个神异的出身,所谓圣人必有异相,他的出生、外貌、身体特征总要有异于常人之处,由此可以证明天命之所归。先秦时期还没有这种思想,到了汉代尤其是汉武帝大兴儒术之后,神学化的汉代儒学逐渐塑造出了很多神异现象,例如圣人出现常伴随着黄龙、麒麟、凤凰、甘露、朱草、灵芝、彩云等的出现,身体也有各种异于常人的地方,例如重瞳,手长过膝,一字眉,体有三乳、四乳等。进一步再反推历史,给仓颉
期刊
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影响和熏陶,那么他在生活和处世上就会坚守内心,有“法”可依,为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他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說,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一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
期刊
山于天地间为物峙a,或盘如龙,或踞如虎,或仪如凤,或曳如龟b,或巾而峨c,或笔而锐,或笥而方d,或盖,或笏e,或旗,或印,形象物而名随之。昆阳并海而县f,诸峰自西南来,气势横逸,若万马之奔。距郭近一峰特耸,若勒回马首而顾其群,其旁起中伏若马背负鞍,故名马鞍山。春时杖屦西郊g,见云雾吞吐,花木纷披,宛然紫茸翠毛之饰,晃眩吾目。  周氏族居其下,箕裘诗礼h,逾二百年行之。翁荐于乡,登龙虎第i,春风得意
期刊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跟房屋连在一起的是庭院。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庭院的“庭”字。  “庭”外边的“广(yǎn)”表示字的意思跟建筑物有关,里面的“廷”既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同时由于它本身具有庭院、朝廷等含义,所以也把相关意思带入整个字中。  有学者认为,“庭”最初就是用“廷”来表示的。后来,“廷”主要表示朝廷,人们又在其外增“广”,造了“庭”字来表示庭院等意思。  “庭”最初是指房屋的正室
期刊
题壁诗历史悠久,产生于两汉,盛于唐宋。壁,是指“空间载体”,不仅仅指墙壁,还包括山崖、寺壁、驿亭、廊柱、官厅、邸舍、窗扉、城楼、关门、囚室、桥头、碑阴、屏风、枕头、灯笼、手帕、衣衫、树叶甚至竹木。东汉南阳人师宜官是可考的最早题壁者。曹操非常重视和喜欢他。《晋书》云:“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文,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
期刊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  尝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宋〕蔡襄《即惠山泉煮茶》  蔡襄,既担任过茶官,也著述过茶书,还创制过名茶,可谓是真正懂茶之人。正因如此,蔡襄的茶诗中也多有真知灼见,绝非一般文字消遣之作。上一期我们拆解了《和诗送茶寄孙之翰》,本期我们再谈一首《即惠山泉煮茶》
期刊
领略大师画笔,题画诗或属蹊径,实非附庸。较之画作,诗歌更容易保存,更容易触发联想,更容易阐释题外之旨。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名作《长江绝岛图》早已不存,苏轼的题诗却展示了又一个天地。诗云: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画是空间
期刊
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这里颜色明艳,美女如云,民风热情火辣,城市宽敞平整,有人喜欢把这里叫做“探戈之城”。这座城市有太多的传说和故事,足球、桑巴、马纳多纳、麦当娜……都是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辉煌。  我喜欢阳光明媚的城市,这里的出租车按里程计费,公共汽车也非常不错,但是步行游览更好,尽管这里的人有些喜欢爱唠叨,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喝咖啡和抱怨上,但他们看起来依
期刊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县营乐里楼田保(今湖南永州道县清塘镇楼田村)人,世稱濂溪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北宋五子之一(其他四位是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七有传。周敦颐以新的视野诠释《易传》《中庸》等儒家经典,将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人性论、道德修养论相结合,使儒家经学哲学化、义理化,为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
期刊
积贮乃天下之大命,公益粮仓广惠百姓  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有官府举办的也有民间举办的。有意思的是,古代慈善设施,许多都以“义”字当先,如义仓、义庄、义学等。“义”突出了这些机构的公益性,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乃是为了苍生之福祉而存续的。  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庄稼收成的好与坏,和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若是遇到水灾旱情,粮食歉收,便有饥荒之忧患。救荒是古代官员的重要职责,由此产生了一整套应对方法,是为“荒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