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庭”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winnie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跟房屋连在一起的是庭院。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庭院的“庭”字。
  “庭”外边的“广(yǎn)”表示字的意思跟建筑物有关,里面的“廷”既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同时由于它本身具有庭院、朝廷等含义,所以也把相关意思带入整个字中。
  有学者认为,“庭”最初就是用“廷”来表示的。后来,“廷”主要表示朝廷,人们又在其外增“广”,造了“庭”字来表示庭院等意思。
  “庭”最初是指房屋的正室。许慎《说文解字》:“庭,宫中也。”段玉裁注:“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
  《论语·季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獨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鲤”是孔子的儿子孔鲤。这段文字讲的是孔鲤在正室接受父亲训诫的故事。后来,由这个典故而有了“庭趋”“庭训”“庭诰”等说法。“庭趋”指接受父亲的教诲。明代李东阳《麦舟图》:“亦知父子本同心,若待庭趋嗟已晚。”“庭训”指父亲的教诲。《晋书·孙盛传》:“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斑)白,而庭训愈峻。”“轨宪”即法度。“庭诰”指告诫家族子弟的话。《南史·颜延之传》:“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


“庭”字的字形演变

  “庭”由指房屋的正室,进一步指正房前的院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兮?”《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是古代乐舞的行列。一佾指八人为一行,八佾即八行共六十四人。韩愈《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礼终乐亦阕,相拜送于庭。”
  古代于庭中植树,因此我们在古诗文中常常可以读到关于庭中之树的描写。比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徘徊庭树下。”刘向《九叹·思古》:“藜棘树于中庭。”白居易《晚秋闲居》:“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踏梧桐黄叶行。”
  古代臣子在庭中朝见君王,所以,君王的“庭”就叫作“朝廷”。在古代文献中,“庭”表示朝廷的情况并不少见。《周易·夬卦》:“扬于王庭。”“王庭”就是朝廷。张衡《东京赋》:“龙辂(lù)充庭。”根据前人的注释,马八尺曰“龙”,“辂”是天子之车,所以叫“龙辂”,也作“龙路”。唐代陈子昂《谏政理书》:“陛下若不以臣微而废其言,乞以臣此章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议之于庭。”
  “庭”也可以表示朝见。那么,“不庭”“弗庭”就是不朝,不行君臣之礼。《诗经·大雅·常武》:“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尚书·周官》:“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大意是说,四方征讨不来朝见的诸侯,以安抚天下的百姓。
  如今,表示朝廷的意思时用“廷”,而不用“庭”了。不过,“庭”现在表示法庭的意思,应当跟它在古代表示朝廷,且当众议事是朝廷中常见的情形有直接关联。
  “庭”还指人前额的中央,这应该是从它最初表示房屋正室的意思发展而来的。人两眉之间被称为“天庭”。《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间同有凶气。”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看那小厮时,生得天庭高耸,地角方圆,两耳垂珠,是个不凡之相。”
  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还会遇到“庭右”一词。这是过去对人的敬称,常用在书信当中,因不敢直呼其人,所以称呼其左右侍从而禀告之。清末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三回:“栋臣十兄大人庭右,谨复者:连日风声鹤唳,此事势将发作矣。”
其他文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诗人杜甫这句发自肺腑的感慨,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温暖舒适的住房,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情结。  “房”字始见于战国时期的文字,之后历经篆、隶,再到楷书,其字形一脉相承,基本上都是由“户”和“方”组成,“户”表示字的意义跟门户有关,“方”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  《说文解字》:“房,室在旁也。”段玉裁进一步解释:“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
期刊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杰出政治家。《旧唐书》卷八九、《新唐书》卷一一五有传。狄仁杰青年时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豫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武则天称帝后,拜为宰相。久视元年(700)病逝,谥号文惠。后追赠司空、梁国公。从政期间,他心系家国,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关心百姓,选贤举能,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赏;任宰相时,
期刊
一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司马子微《坐忘论》云a:“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
期刊
茉莉,中国第一旅行女装“绽放”的创始人。2008年7月,以清晰的品牌定位,在路上的设计思考,自由随性的旅行范儿,茉莉开创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的旅行风格女装品牌。绽放,是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也是两人的生命之旅,创始人茉莉和三儿因为旅行而相识,因为相爱而在一起,他们辞去各自稳定优越的工作,历经漂泊叉最终选择回归。两人把生活中追求的自由、独立、随性、温柔、和平、范儿、绽放等闪光点融入进旅行之中,精心塑造集旅
期刊
郁达夫曾经写道:“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秋天,应是四季里的中年。翱翔了两季的羽翼收了起来,落在地上,缓慢而认真地前行,体味着生命的内敛与深厚。大地开始变得疏朗,流水瘦了,阳光淡了,枝头像是简笔画,勾勒着落叶纷飞的寸缕诗情。  入秋后,书桌便有了寒意。坐在窗前,看天高云淡,听凉风缱绻,不觉间心神便得到了舒展,一些尘埃般漾起的烦
期刊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张籍集系年校注》卷八)【赏析】  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的诗。前三联皆景语。第一联以寒鸦晚集、旅雁南归况出旅人当时的身心之境。“水光”“霞彩”二句,一是由地及天之景,一是由天及地之景,且都是“晚景”的递进。“芦花吐”与“柿叶稀”,则是以视觉角度继开篇“秋声”之后对“秋”的进一步叙写。芦苇
期刊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要干事创业,就不能四分五裂。那么,如何化解纷争、调和矛盾呢?古代一些有作为的君主,多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很值得今人借鉴。  刘秀刚称帝时,部下还在四处征战扫除割据势力。当时,刘秀有个爱将叫贾复,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其时纷乱之际,军人犯法大多能相互包涵,但颍川太守寇恂却把贾复的这个部将逮捕入狱,并绑到街市斩首。寇恂秉公执法,严肃了法纪,却把贾复得罪了。  
期刊
古人出于天命观,总要为名人渲染一个神异的出身,所谓圣人必有异相,他的出生、外貌、身体特征总要有异于常人之处,由此可以证明天命之所归。先秦时期还没有这种思想,到了汉代尤其是汉武帝大兴儒术之后,神学化的汉代儒学逐渐塑造出了很多神异现象,例如圣人出现常伴随着黄龙、麒麟、凤凰、甘露、朱草、灵芝、彩云等的出现,身体也有各种异于常人的地方,例如重瞳,手长过膝,一字眉,体有三乳、四乳等。进一步再反推历史,给仓颉
期刊
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影响和熏陶,那么他在生活和处世上就会坚守内心,有“法”可依,为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他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說,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一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
期刊
山于天地间为物峙a,或盘如龙,或踞如虎,或仪如凤,或曳如龟b,或巾而峨c,或笔而锐,或笥而方d,或盖,或笏e,或旗,或印,形象物而名随之。昆阳并海而县f,诸峰自西南来,气势横逸,若万马之奔。距郭近一峰特耸,若勒回马首而顾其群,其旁起中伏若马背负鞍,故名马鞍山。春时杖屦西郊g,见云雾吞吐,花木纷披,宛然紫茸翠毛之饰,晃眩吾目。  周氏族居其下,箕裘诗礼h,逾二百年行之。翁荐于乡,登龙虎第i,春风得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