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古代题壁诗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s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壁诗历史悠久,产生于两汉,盛于唐宋。壁,是指“空间载体”,不仅仅指墙壁,还包括山崖、寺壁、驿亭、廊柱、官厅、邸舍、窗扉、城楼、关门、囚室、桥头、碑阴、屏风、枕头、灯笼、手帕、衣衫、树叶甚至竹木。东汉南阳人师宜官是可考的最早题壁者。曹操非常重视和喜欢他。《晋书》云:“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文,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从记载可知,师宜官题壁之后,立即把字抹掉了,他是通过题字这样的文化行为来换取酒钱。
  唐宋以来,文人墨客题壁赋诗蔚然成风。酒肆、邮亭、驿站、寺庙的墙壁,都成了文人墨客题诗发表新作的地方,墙壁成了诗文发表的园地。唐诗宋词的高度繁荣也是与壁上题诗之风有密切联系的,天南地北的商旅行人,见而读之,广而传之。
  元稹《骆口驿二首》其一云:“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元稹题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序》说:“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之道。”可见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与元稹的诗歌创作,是与文人题壁之风联系在一起的,粉墙店壁之上,留下了他们的墨迹。白居易《答微之》诗云:“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文人相敬,相互题诗于寺壁或屏风之上,可谓知己。壁上题诗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唐代诗人王播出身贫寒,早年寄居扬州惠照寺木兰院读书,与寺中僧人分粥,寺僧嫌其贫,有意捉弄他,本来是撞钟开饭,改成饭后撞钟,王播听到钟声去饭堂,见众僧用饭已毕,羞愧之下,题诗于壁,离开了扬州。二十年后,王播任淮南节度使,重游惠照寺,众僧人为了恭维节度使,用碧纱将王播当年的题壁诗罩了起来,王播见此,感慨万千,又题诗于壁:“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使得碧纱笼。”
  今日扬州惠照寺仅存木兰院石塔,而王播题壁诗则变成“饭后钟”的典故世代流传。
  宋代题壁之风盛行,凡是酒楼、驿站、邮亭、寺庙的墙壁上,都留有过往人等所题诗句,内容可以是抒怀之诗,也可以是亲朋留言。《清波杂志》卷十记载:“邮亭客舍,当午炊暮宿,弛担小留次,观壁间题字,或得亲旧姓字,写涂路艰辛之状,篇什有可采者。”这题壁之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繁荣了诗词创作,旅途中人把乡愁、感怀以至于牢骚题写在墙上,既是消遣,也是分享。
  宋代著名的题壁诗有:苏轼《题西林壁》、王禹偁《题僧壁》、苏舜钦《题花山寺壁》、王安石《书何氏壁》、杨万里《题龙归寺壁》、陆游《题酒家壁》等,名篇佳句,不绝于堵,一时成为风尚。
  宋代苏辙《怀渑池》诗自注云:“昔与子瞻应举,过宿縣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多年后,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还念念不忘:“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宋代诗人贺铸《宿芥塘佛祠》中说:“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并自注道:“壁间得魏湘、毕平仲、张士宗回所留字,皆吾故人也。”可见宋人题诗于墙壁之风很盛。
  特别是文人墨客在茶坊、酒肆、旅馆的壁上和诗牌上题诗,成了普遍现象。如《警世通言》中写道:南宋临安涌金门外西湖边有一座酒楼,名曰“丰乐楼”。成都府秀才俞良应试不第,困厄于此。一日,他来丰乐楼一阁子大吃大喝后,唤酒保借笔砚,准备题诗留名后跳湖自尽。酒保告诉他,今日自己值班,若壁上被人题诗弄污了,老板就要扣他当日的工钱。随即拿出本店自备的“诗板”,请俞良题在上面。但这位秀才想死后显名于此楼,“教后人知我”,不听劝阻,偏在一堵干净墙壁上写下《鹊桥仙》词一首。寻死未果后,他回到孙婆旅店,又在店壁上题词一首。适值宋高宗游丰乐楼,发现秀才俞良作的词,“茶盏大小字写满”在壁上,便令人寻找这位秀才。去寻的差官入孙婆店中,见壁上题词墨迹尚新鲜,便让左右抄了。由此推想,唐宋诗人的有些诗篇,是作者一时兴起题于壁上,后被他人发现抄录,传播开去,留传下来的。像脍炙人口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就是南宋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
  店壁和诗牌成了古代诗人约定俗成的一个“诗歌发表园地”,文人雅士利用这个园地抒发自己的观感、慨叹和情怀。
  据说,南宋太学生于国宝曾在临安断桥附近一精雅的酒楼喝酒,醉后在屏风上题《风入松》词一首:“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宋高宗闲步至此酒楼,发现这首词,再三称赏之余,将末句“重携残酒”改为“重扶残醉”。这个酒家屏风上有了御笔改过的好词,游人争相观看,酒家人气陡增。
  由此看来,唐宋时代旅店、茶坊、酒楼允许文人学士在店壁上题诗,或专备题诗用的诗牌,其结果一方面使不少诗作得以流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店壁、诗牌上的题诗也变成了店家的广告,无形中为店铺做了宣传。文化与商业在这里有机结合,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
其他文献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杰出政治家。《旧唐书》卷八九、《新唐书》卷一一五有传。狄仁杰青年时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豫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武则天称帝后,拜为宰相。久视元年(700)病逝,谥号文惠。后追赠司空、梁国公。从政期间,他心系家国,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关心百姓,选贤举能,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赏;任宰相时,
期刊
一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司马子微《坐忘论》云a:“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
期刊
茉莉,中国第一旅行女装“绽放”的创始人。2008年7月,以清晰的品牌定位,在路上的设计思考,自由随性的旅行范儿,茉莉开创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的旅行风格女装品牌。绽放,是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也是两人的生命之旅,创始人茉莉和三儿因为旅行而相识,因为相爱而在一起,他们辞去各自稳定优越的工作,历经漂泊叉最终选择回归。两人把生活中追求的自由、独立、随性、温柔、和平、范儿、绽放等闪光点融入进旅行之中,精心塑造集旅
期刊
郁达夫曾经写道:“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秋天,应是四季里的中年。翱翔了两季的羽翼收了起来,落在地上,缓慢而认真地前行,体味着生命的内敛与深厚。大地开始变得疏朗,流水瘦了,阳光淡了,枝头像是简笔画,勾勒着落叶纷飞的寸缕诗情。  入秋后,书桌便有了寒意。坐在窗前,看天高云淡,听凉风缱绻,不觉间心神便得到了舒展,一些尘埃般漾起的烦
期刊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张籍集系年校注》卷八)【赏析】  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的诗。前三联皆景语。第一联以寒鸦晚集、旅雁南归况出旅人当时的身心之境。“水光”“霞彩”二句,一是由地及天之景,一是由天及地之景,且都是“晚景”的递进。“芦花吐”与“柿叶稀”,则是以视觉角度继开篇“秋声”之后对“秋”的进一步叙写。芦苇
期刊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要干事创业,就不能四分五裂。那么,如何化解纷争、调和矛盾呢?古代一些有作为的君主,多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很值得今人借鉴。  刘秀刚称帝时,部下还在四处征战扫除割据势力。当时,刘秀有个爱将叫贾复,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其时纷乱之际,军人犯法大多能相互包涵,但颍川太守寇恂却把贾复的这个部将逮捕入狱,并绑到街市斩首。寇恂秉公执法,严肃了法纪,却把贾复得罪了。  
期刊
古人出于天命观,总要为名人渲染一个神异的出身,所谓圣人必有异相,他的出生、外貌、身体特征总要有异于常人之处,由此可以证明天命之所归。先秦时期还没有这种思想,到了汉代尤其是汉武帝大兴儒术之后,神学化的汉代儒学逐渐塑造出了很多神异现象,例如圣人出现常伴随着黄龙、麒麟、凤凰、甘露、朱草、灵芝、彩云等的出现,身体也有各种异于常人的地方,例如重瞳,手长过膝,一字眉,体有三乳、四乳等。进一步再反推历史,给仓颉
期刊
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影响和熏陶,那么他在生活和处世上就会坚守内心,有“法”可依,为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他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說,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一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
期刊
山于天地间为物峙a,或盘如龙,或踞如虎,或仪如凤,或曳如龟b,或巾而峨c,或笔而锐,或笥而方d,或盖,或笏e,或旗,或印,形象物而名随之。昆阳并海而县f,诸峰自西南来,气势横逸,若万马之奔。距郭近一峰特耸,若勒回马首而顾其群,其旁起中伏若马背负鞍,故名马鞍山。春时杖屦西郊g,见云雾吞吐,花木纷披,宛然紫茸翠毛之饰,晃眩吾目。  周氏族居其下,箕裘诗礼h,逾二百年行之。翁荐于乡,登龙虎第i,春风得意
期刊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跟房屋连在一起的是庭院。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庭院的“庭”字。  “庭”外边的“广(yǎn)”表示字的意思跟建筑物有关,里面的“廷”既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同时由于它本身具有庭院、朝廷等含义,所以也把相关意思带入整个字中。  有学者认为,“庭”最初就是用“廷”来表示的。后来,“廷”主要表示朝廷,人们又在其外增“广”,造了“庭”字来表示庭院等意思。  “庭”最初是指房屋的正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