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留守儿童爱的蓝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校针对此类的留守儿童应当施以全方位的品德教育,并且还需及时察觉留守儿童自身呈现的某些心理倾向,然后对其予以耐心的疏导。在此前提下,农村小学针对留守儿童亟待开展品德养成的日常教育,结合留守儿童当前的真实心理状况来探求教育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品德养成教育;具体措施
  近些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正在逐步受到较广的社会关注。通常情形下,留守儿童本身欠缺父母对于自身的日常呵护与教导,因而只能由其他亲属或者隔辈老人予以抚养。由于长期以来欠缺心理呵护以及日常教育,很多留守儿童就会呈现模糊的观念与思想,此外还表现为多样化的儿童心理问题。在目前看来,留守儿童问题仍然占据了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关键点。相比于其他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更易表现为自卑、孤僻或者厌学等不良倾向。因此可以得知,农村学校针对处在关键成长期的留守儿童有必要侧重于养成优良品德,确保将品德养成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以及儿童的日常生活,避免留守儿童呈现多种心理误区或者思维误区。
  一、农村小学针对留守儿童全面予以品德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在目前现状下,留守儿童仍然构成了农村人口中的关键部分。作为儿童家庭以及农村当地学校是否能给予此类儿童必需的良好日常教育,其在根本上关乎儿童自身发展,并且关乎农村当地稳定。在此基础上,各地针对留守儿童有必要施以更多的日常引导与日常教育,逐步提升留守儿童自身具备的道德水准与思想意识水准。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此类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进行打工,因此处于关键发育期以及成长期的留守儿童很难获得来源于父母的日常照料。与此同时,作为临时性监护人的儿童其他亲属或者隔辈老人本身由于欠缺必要的儿童教育常识,则很有可能表现为特定的儿童教育误区。由于受到此种现状影响,当前仍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呈现亲情缺失的状态,进而显著阻碍了儿童心态健康以及身体健康的良性发展。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来讲,现阶段亟待强化综合性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通过运用品德养成的途径与方式来完善留守儿童的个性,培育并且塑造留守儿童应有的健全心态。
  二、农村小学当前开展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真实状况
  近些年以来,已有很多农村学校正在日益关注针对留守儿童展开的专门日常教育,其中也蕴含了品德养成教育。但是不应忽视,很多留守儿童在现阶段尚未获得优良的日常品德教育,因此呈现意志力相对较弱、情感或者品德变异、严重欠缺心灵关爱或者欠缺端正的价值观等。探究其中的根源,应当在于如下要素显著影响到品德养成教育:
  首先是农村小学整体上表现为弱化品德教育的趋向。从当前现状来看,多数农村小学仍然习惯于关注升学率以及学生学业成绩,但却忽视了基础性与根本性的儿童心理引导。在此状态下,留守儿童很可能呈现品德失范的趋向。由于受到某些不良的外界侵蚀,某些留守儿童还将会埋下潜在的不良习性因素,因而不利于留守儿童本身的健康心理塑造与健康成长。
  其次是留守儿童欠缺应有的家庭关爱与家庭教育。面对转型期的农村社会现状,留守儿童应当被视作特殊性较强的一类农村社会现象。在多数情形下,留守儿童通常都很难获得源自父母的日常呵护,而身边其他监护人又无法意识到心灵关爱与心理引导对于留守儿童具备的价值所在。某些儿童父母即便返乡照料留守儿童,那么此类父母通常也局限于关注儿童在校阶段的各学科分数,针对深层次的儿童心理状态并未能给予应有重视。由此可见,欠缺家庭教育以及父母关爱的多数留守儿童都会表现为性格扭曲。
  再次是不良社会风气给留守儿童带来困扰。截至目前,仍有较多的农村地区尚未破除某些不良风俗,其中典型如聚众打牌以及其他赌博形式。除此以外,当前农村的整体社会风气以及文化风气也呈现消极性。在此前提下,留守儿童一旦沉浸于游戏厅、网吧或者赌博场所等不良气氛中,那么很易迷失自身,甚至于染上各类的不良习性。受到某些大众媒体或者网络引发的显著影响,部分留守儿童还会迅速沉迷网络,对于自身学业表现为荒废的趋向。
  三、探析品德养成教育的具体举措
  山阁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全镇四至六年级全部学生集中在此就读。从现状来看,该中心小学在校学生共有1766人,其中包含了900多名留守儿童。近些年以来,该中心小学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来全面改善留守儿童所处的校园环境,并且致力于培育与塑造良好的品德。由此可见,改善留守儿童目前所处的真实生存状态客观上需要多方紧密配合,其中包含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家庭、当地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的农村社会。具体针对品德养成教育而言,农村小学关于留守儿童需要关注如下的品德教育举措:
  (一)农村小学应当占据品德教育中的主导
  作为农村小学而言,教师以及学校都有必要意识到留守儿童在现阶段的真实处境,从而紧密结合目前现状来突显学校品德教育占据的核心位置。在此基础上,关于留守儿童施行的各项日常品德教育都要突显常态化的思路与方式,据此达到了潜移默化的优良教育效果。在创建协力共管以及强化协作的良好氛围下,应当能保证留守儿童拥有更优的自身生存环境。
  在平日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作为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都应当真诚关爱留守儿童,对其施以全方位的细心呵护。班主任尤其需要经常沟通班内的留守儿童,运用真诚语气与呵护的态度来感染留守儿童,让其体会到浓厚的关爱气氛。只有如此,农村小学才能在根源上转变单纯关注儿童学业成绩的传统思路,针对情感教育以及品德养成予以全方位的突显。
  (二)关注基础性的儿童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品格全面养成不能够欠缺儿童家庭教育,这是由于家庭教育占据了主导性与基础性的关键位置。在此前提下,作为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师都要紧密配合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确保搭设家校密切沟通的桥梁。通过开展实时性的家校沟通方式,学校就可以明确留守儿童当前呈现出来的各种心理趋势以及情感波动现状,并且对其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此同时,作为监护人本身也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懂得运用恰当方式与途径来引导留守儿童,而不能够选择打骂或放任等方式来进行教育。
  目前很多农村学校关于留守儿童都在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尝试运用扶助与关爱的态度来对待留守儿童。但是不应忽视,现阶段农村仍然存在较多的留守儿童表现为孤僻或抑郁等各种不良的性格倾向,其中包含了多样化的不良心理根源。例如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常年很难见到父母,那么将会呈现显著的自卑与压抑心理。在情形严重时,留守儿童甚至无法做到正常应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
  此外某些留守儿童由于没能获得及时的引导与帮助,那么还会倾向于自我放弃,甚至遭受不良的各种社会风气影响。例如当前很多的农村儿童都会沉迷网络,并且对于自身的學业表现为自暴自弃的心态。因此可见,农村学校亟待强化综合性的留守儿童心理引导,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拥有健全的心态。
  (三)创建优良的农村社会环境
  农村社会环境直接关乎留守儿童受到的外部影响,因此目前亟待运用相应措施来净化现有的农村社会环境。具体而言,农村小学针对校园周边现有的赌博场所以及小型网吧都要予以全面整顿,从而避免上述不良场所给留守儿童带来影响。同时,作为当地部门也要致力于强化宣传,确保能够创建多方联动的农村社会监管机制,在净化环境的前提下做到全面呵护留守儿童。
  因此可以得知,品德养成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体现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农村留守儿童如果要拥有优良性格与健全品格,则在客观上需要多方之间的紧密配合。只有做到了综合性的农村教育全面转型,那么留守儿童才能够感受到优良的外部环境,并且体会到教师以及其他长辈对于自身的浓厚人文关怀。通过施以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将会逐步拥有更为健全的心态与性格,进而服务于留守儿童优良品格的全面养成,确保为留守儿童撑起蓝天。在目前实践中,农村小学就是要运用多样化的举措来引导并且教育留守儿童,确保此类儿童能够达到健全的品格与个性程度。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留守儿童本身具备突显的特殊性,因而学校有必要针对此类儿童予以更多的日常生活扶助与关爱。因此在实践中,农村学校关于品德养成教育也要意识到此项教育举措的价值所在,并且尝试将其融入日常性的农村教学中,从而撑起留守儿童的蓝天。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并能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懂得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阐明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可是,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十分担忧。  一、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都达不到第一学段的要求  来自农村的学生都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确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一个学校只有具备健康的细胞,才会有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为此,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  什么是班级文化?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班级文化就是指在教师(班主任
期刊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英语课堂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Autonomous and Inquiring learning)有利于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协作技巧,有利于学生
期刊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是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该起到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且必须要遵守教育教学规律,服从于教学的实际需求。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时,不能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也不能无节制的任意滥用,误以为只要是使用了多媒体就是能提高教学效果,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形象生动的展示环境,能够激发学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字正方圆,继承和发扬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写字训练,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视力等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因此,我们要從平时做起,把书写作为一门课程,培养每个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的汉字。  一、激发良好的写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又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加深的综合体现。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老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我根据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多看书,掌握好词好句,学生可以把作文写得更好  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平时爱看书的学生,他的作文表达更流畅,在作文里经常看到好词佳句,这样的作文让人读了舒心而且有所收获。而不爱看书的学生,作文常常表达不清,错别字经常
期刊
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充满好奇与向往, 但是好动的天性让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那一张张枯燥的纸笔练习。所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就显得举足轻重。  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欢,,就会认真去做;他们不喜欢,那么走神、磨蹭、拖拉是常有的事情。一年级拼音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个抽象的字母, 他们很容
期刊
教学内容:  课本第38页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六各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3.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重难点:  1.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2.分解质因数的方
期刊
一、什么是微课  所谓的“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用于记录教学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疑点问题或者在教学环节中进行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与以往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不同,它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有什么作用  当前,在网速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微课的运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微课的作用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