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浅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又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加深的综合体现。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老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我根据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多看书,掌握好词好句,学生可以把作文写得更好
  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平时爱看书的学生,他的作文表达更流畅,在作文里经常看到好词佳句,这样的作文让人读了舒心而且有所收获。而不爱看书的学生,作文常常表达不清,错别字经常出现,有时作文时无话可写。因此,必须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我们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语文教学要经常举行朗读比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在于增强语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常朗读,语言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好。举行朗读比赛给一些笔记本作为奖励学生就超喜欢,目的在于引导他们爱上朗读,爱上朗读就爱上语文,自然就爱上阅读。可以每个学期在班级里举行阅读比赛,平时对学生读的书详细登记,要求学生写出大概内容,还要详细写一个难忘的情节,再写读了这本书的收获。每星期利用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介绍读过的书,老师根据同学们阅读的情况进行总结,对于表现好的同学给好书奖励,激励大家热爱读书,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因为课外阅读可以不断扩展视野,提高认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感情。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久而久之,作文水平就能提高。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创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学生可以把作文写得更精彩
  创设情境,其实就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表达欲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如果只是命题叫学生作文,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会枯燥无味,只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情实感。如果老师创设合适的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融入情境当中,给学生有亲身体验之感,学生一定充满喜悦,也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会更生动精彩。例如写《一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回忆以前参加的活动写作,有些学生有可能跟随记忆把活动过程写了出了,总会缺少些乐趣和兴奋。而有些学生头脑里可能是一团糟,不知道些什么,坐在那里发愣。这样整个班也许没有两篇满意的作文。如果在学生写之前亲自体验有趣的场面,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吹气球比赛或者夹乒乓球比赛,这些比赛都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表演完成,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场面热烈,大家精力集中观看比赛场面,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就在眼前,写这样的作文学生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写的,对人物和场面描写都是真情流露,语言表达丰富精彩。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赏心悦目,而且佳作倍增。
  三、常练笔,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例如,举行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妙用詞语比赛,班会课,作文会诊课,课外有做游戏,跑步比赛,跳绳比赛,劳动场面等,在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这样,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验,写出来的文章会更生动感人。学生参加活动之后,马上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用笔记录下来,养成一种习惯。老师要对活动负责,细心观察大家的表现,总结活动的做得好的方面,提出大家努力的方向,争取下次活动做得更好。学生的习作老师更是要认真对待,集体活动,大家有目共睹,作文可以互相批改,再选几篇优秀作文给大家欣赏,看看哪方面写得好,同学们可以取长补短,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进行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作文就在生活中,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对作文不再惧怕。学生写好作文后,老师要认真批改,再集体评改,使大家能欣赏到优美的作文片段,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以活动为前提,大家积极参与,兴趣盎然,学生作文时有话可写,经常练习,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要提高写作水平,靠的是勤奋,靠的是大量阅读,靠的是笔耕不辍。如果平时能做到多读书,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再做到勤动笔,坚持不懈,作文水平一定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一、多媒体运用于高中教学的意义  首先是大容量,它可以把大量的图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在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来,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学生信息输入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是趣味性强。电脑可把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变成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快乐学英语,提高了课堂效率。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利用
期刊
或许幼儿教育在人生所经历的教育生涯中只占了微不足道的位置,但幼儿教育对人一生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它成为终身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靠的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专业性和长期性显而易见。  身为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成效建立在工作者本身所具有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基础上。通过幼儿园文化的渲染,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形成健康、良好的教育生态链。  一、尊重人格,让教
期刊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词,读读记记“迷人、尤其、挑拣、糕饼、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4)通过仿写句子,让学生也能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合作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感觉桂花的香气在字里行间弥漫着,体会作者萦绕于心头
期刊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可见,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同样,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推敲词语,体会文字之美  阅读教学中讲授语文知识,其目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并能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懂得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阐明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可是,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十分担忧。  一、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都达不到第一学段的要求  来自农村的学生都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确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一个学校只有具备健康的细胞,才会有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为此,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  什么是班级文化?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班级文化就是指在教师(班主任
期刊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英语课堂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Autonomous and Inquiring learning)有利于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协作技巧,有利于学生
期刊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是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该起到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且必须要遵守教育教学规律,服从于教学的实际需求。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时,不能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也不能无节制的任意滥用,误以为只要是使用了多媒体就是能提高教学效果,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形象生动的展示环境,能够激发学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字正方圆,继承和发扬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写字训练,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视力等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因此,我们要從平时做起,把书写作为一门课程,培养每个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的汉字。  一、激发良好的写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