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抗打击性的几点认识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t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们时常从报端屡屡看到孩子因考试不理想而离家出走,因受教师的批评而患精神分裂症,因父母管教过严而自杀,因小事而与同伴大打出手……这一桩桩血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孩子抗挫能力为什么这么低?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在社会更加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下,在许许多多的父母对子女百般疼爱、百般呵护、寄予厚望的企盼中,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行为如此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想,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对正在成长的个体保护过度、关心过度。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开展挫折教育,应从小抓起,更应引起我们家长的重视。
  关键词:离家出走 精神分裂症 抗挫能力 家庭 挫折教育
  一、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发展中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切能力的基础。而我们许多年轻的父母把孩子视为弱体,对孩子过分溺爱。为了让孩子不再重复自己过去的艰难生活,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为了让孩子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和特长训练,把爱无限地倾洒在孩子身上,他们对日常生活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殊不知,正是这种关心和保护,使得这些娇嫩的孩子在独立生活时表现得极端的低能,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稍有挫折,便不知所措。前段时间,新闻媒体常有报道父母给在外地读高校的孩子请保姆或干脆自己也一起搬过去租房子照顾孩子的事,也有一些高校发生了新生因不适应独立生活而要求退学的事。这些孩子有能力考取高校,却因不适应独立生活而要求退学,我们做父母的是否应该深深反思呢?是父母的过度关心和保护,把这些成长中的个体推向了生活低能的边缘。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看到,放学时蜂拥而至的为孩子背书包、拎水壶接送回家的家长队伍。正是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弱化了这些“小皇帝”、“小太阳”们的生存意识,剥夺了孩子充满自信大胆尝试的机会以及锻炼孩子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机会。孩子离开父母或长大以后,不是缺乏自信,就是形成社会适应性障碍,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及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应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评价孩子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不顾孩子的兴趣、愿望、爱好、实际能力,任意拔高期望目标,强迫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辅导班、特长班,不辞辛劳陪读陪练,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成名成家,光宗耀祖。但有时因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受到父母的责备,助长了孩子的挫折感。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强大的思想压力,使得孩子非常紧张,一旦考试成绩不好,即忧心忡忡,因而产生了失败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我不行”的自卑情绪,甚至厌学。因此,我认为,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对孩子的能力要给予正确的评价,给孩子创设轻松的氛围,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三、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众多,因此“小公子”, “小公主”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由于一切得来的太容易,因此孩子不懂得爱惜,不懂得奋斗,习惯了物质享受,听惯了表扬。笔者曾看到有的孩子稍不顺心,便在大街上当众大哭大闹的场景。其实,我们家长有时蛮可以大声地对孩子说“不”,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除非认为孩子确实是需要的。不然就要给孩子提出,要想得到这个东西,就必须要自己付出努力。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孩子最珍惜的东西。
  四、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太强,所以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五、提供“尝试错误”的机会
  请家长放手,让孩子面对命运。 “家教当有糊涂时”,在生活中应让孩子分担一些责任。家长对于孩子生活当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不必马上制止,而是给孩子一个尝试错误的机会,从“错误”中受到教育,这比唠唠叨叨地说不可以这样,又不可以那样的训教,效果更好。
  六、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
  鼓励孩子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经常交给孩子一些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任务,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即使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损失,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积极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从中吸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再从头开始。同时告诉孩子:你一定能成功。家长的信任,孩子的自信,就一定能够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孩子依靠自己的意志努力而取得了成功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孩子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后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如果孩子独自克服不了困难,成人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免得造成孩子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生活是常有这样的场面:一个小男孩走路摔了跤,腿上划破了皮,沁出了血珠,嗷嗷痛哭。这时,我们做父母的也许都会紧张地跑过去一把抱起来,又哄又亲,小男孩在父母怀抱中还不知道要哭多长时间哩!反之如果做父母的能及时安慰他,先给予热情的夸奖:“这孩子坚强哩,从来不哭!”再给予亲切的抚摸,说声:“这点儿伤,男子汉算不了什么?”这时小孩也许马上破涕为笑,说不定还会自己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后者能让儿童体验到父母给予的温暖和鼓励,从而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平时父母如果注意经常用良好的情感去感化孩子,及时消除孩子因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那么无疑将会增加孩子抗御挫折的动力。
  人的一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也都是挫折的种种表现。家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练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让孩子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便孩子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 “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在经受了磨练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让孩子所经受的挫折必须适度,不能超出他所能承受的限度,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只能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的孩子多经受一些困难和挫折的磨练,相信他们会在成长中变得坚强起来,成为跨世纪竞争挑战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我深知,我的工作好坏,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一个班全体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面对着几十名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总是在不断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到几点经验:  一、了解研究学生  面对着一群天真幼稚,各具特点而又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少年儿童,只有了解他们,才能对他
摘要:班主任工作并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化管理,而是对学生心灵的点化,行为的引导。班主任与学生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所以传统的只凭严格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缺乏心灵的交流,学生只是表面的接纳而达不到真正育人的最终目的,势必被新的教育思潮所淘汰。  关键词:思想观念  一分为二  双向信任  一、班主任要有新的思想观念  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带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例如因特网的进一步普及),学生的眼界
目的用配对研究的方法比较内界膜翻瓣术(inverted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flap technique)与内界膜剥除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technique)治疗黄斑裂孔
由中国农科院与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召开的优质蛋白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交流会,于1999年8月29日在河北省万全县召开。此次现场观摩会引起了农业部、河JC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部
数学难教、难学,相信同行一定有同感。数学教学长期困扰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及学生,由于数学自身特别严谨及延续性强的的特点,导致一步跟不上,则步步跟不上,学生极容易掉队,在学习中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学生最厌烦的一门学科。数学老师往往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但是数学学科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如果我们按照这些内在的规律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及学习,对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可以有很大帮助的
摘要:新课程强调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保证探究具有实效性的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前提;设计导思问题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关键;调控课堂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保障;师生反思总结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教学 优化设计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
摘要:语文教师在日常的生活教学中必须要十分了解深刻掌握熟练运用,语文学科的特性和新课改紧密相连,能够提高自己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因此每一名语文教师都要时刻谨记语文教学的特性,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改革  在所有这些教学科目的改革中,受冲击最大的要数我们的国学——语文。改革来改革去,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语文课对的考试都不尽人意。语文能考满分的考生基本没有。可见语文教改之路任重而道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推广,音乐课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即将发展成为包括多种学科在内的综合型艺术课,突出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机整合  结合新课标,现在的学生应该多方面的掌握知识。把音乐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
以水肥耦合为中心,以早熟马铃薯为供试材料,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通过旱棚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下,马铃薯对水分的利用状况。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