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修”和“教学”,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因为我是教学研究人员,这之间有联系就不奇怪了。
装修过程坎坎坷坷,完工后总体评价良好,用色大胆,色调和谐,风格统一,彰显个性,物美价廉。但毕竟装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还真不少!反思装修过程的同时,出于教研员的职业习惯,自然联想到了教学。
一
整体家装太贵,请了某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和亲戚的临时施工队共同为我家装修。职业习惯使然,用教研的态度对待装修,对于水电改造、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诸方面都提前细细研究,多方求教,超前谋划,拟写了长达几十条的装修备忘录,自我感觉可以转行搞室内设计了。设计师进场之时,对房间的装修设计,我已经有了大体的思路;进程中,针对细节,又通过微信给设计师发了许多条意见和千余张参考图片,施工过程中也是想法多、过问细,设计师常常无奈地感叹:馬姐,你的想法太多了!我的阵地前移、过度操心,导致设计师、施工方和家人被动应对,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反思问题,联想到教学也是同理。教师如果包办代替,对学生的限制过多,给学生的空间不足,就会框住学生,学生就会学得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多安排一些弹性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体悟、消化、吸收、发散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全方位展现个性,寻求发展,提升自己。
二
整个装修的过程中,多次出错返工,让我心塞至极。我觉得各工种对接时我们交代得都很清楚啊,怎么就不间断地出错呢?直到有一天,和同事聊天,同事介绍了她家装修从未返工的秘诀:每一道工序说明自己的想法后,要求师傅必须重复一遍,看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听懂了。在重复的过程中发现理解有误、说得不对的地方,马上叫停,再沟通、再要求重复,反复沟通反复重复,直到施工方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一致为止。痛定思痛,后悔已无济于事,提示老师们以此类推,在教学中引以为戒。教学中也常有教师如我一般,讲了一遍之后就认为学生应该懂了、应该会了,或者只是问问懂了没、会了没,没有检查与反馈,没有检验是否真懂真会的措施,没有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手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把握、无法确保。再比如,有些老师布置作业,临下课时,往往随口一说或快速一读,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记录、消化,没有让学生理解、复述,学生听不清记不住或不清楚完成作业的方法、途径,完成的作业出现问题自然在所难免。我们的老师普遍存在自己讲了学生就应该会的思想,教学的好多环节也都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缺少必要的重复、沟通及落实、反馈的环节,缺少讲解后必要的消化、练习、实践及操作,导致教学不够扎实、有效。
三
装修历时大半年,期间虽然用尽心思,但没有耽误一天的工作,周末自然成了最为宝贵的时间,务必充分利用,于是常常约几个工种的师傅同时到场,进行前期沟通或工序间对接,感觉自己俨然是个指点江山的大将军,半天就能解决好多问题。但真正施工时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师傅互相之间不清楚安装的线路、位置等信息,而有的器具是另外定制,规格、位置等情况设计师也不大清楚。反思结果,问题出在信息沟通不畅、组织不当上。沟通时往往是设计师跟各项目负责人交流,但各负责人之间、负责人和施工师傅之间沟通不够,在此过程中我也没有监控、确认是否沟通到位。这就像教学过程中,如图1所示(见下页),教师和学生之间单向交流,学生之间缺少信息互通,没有碰撞,缺失填补“信息差”的过程,导致信息沟通渠道单一、信息量减少。如采用图2所示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沟通,信息渠道就会成倍增加,信息量自然也会成倍增长。在此过程中,还要采取组织全班汇报交流、顺势点拨指导、教师参与生生之间交流等形式调控指导,提质增效。
图1
装修过程坎坎坷坷,完工后总体评价良好,用色大胆,色调和谐,风格统一,彰显个性,物美价廉。但毕竟装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还真不少!反思装修过程的同时,出于教研员的职业习惯,自然联想到了教学。
一
整体家装太贵,请了某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和亲戚的临时施工队共同为我家装修。职业习惯使然,用教研的态度对待装修,对于水电改造、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诸方面都提前细细研究,多方求教,超前谋划,拟写了长达几十条的装修备忘录,自我感觉可以转行搞室内设计了。设计师进场之时,对房间的装修设计,我已经有了大体的思路;进程中,针对细节,又通过微信给设计师发了许多条意见和千余张参考图片,施工过程中也是想法多、过问细,设计师常常无奈地感叹:馬姐,你的想法太多了!我的阵地前移、过度操心,导致设计师、施工方和家人被动应对,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反思问题,联想到教学也是同理。教师如果包办代替,对学生的限制过多,给学生的空间不足,就会框住学生,学生就会学得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多安排一些弹性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体悟、消化、吸收、发散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全方位展现个性,寻求发展,提升自己。
二
整个装修的过程中,多次出错返工,让我心塞至极。我觉得各工种对接时我们交代得都很清楚啊,怎么就不间断地出错呢?直到有一天,和同事聊天,同事介绍了她家装修从未返工的秘诀:每一道工序说明自己的想法后,要求师傅必须重复一遍,看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听懂了。在重复的过程中发现理解有误、说得不对的地方,马上叫停,再沟通、再要求重复,反复沟通反复重复,直到施工方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一致为止。痛定思痛,后悔已无济于事,提示老师们以此类推,在教学中引以为戒。教学中也常有教师如我一般,讲了一遍之后就认为学生应该懂了、应该会了,或者只是问问懂了没、会了没,没有检查与反馈,没有检验是否真懂真会的措施,没有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手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把握、无法确保。再比如,有些老师布置作业,临下课时,往往随口一说或快速一读,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记录、消化,没有让学生理解、复述,学生听不清记不住或不清楚完成作业的方法、途径,完成的作业出现问题自然在所难免。我们的老师普遍存在自己讲了学生就应该会的思想,教学的好多环节也都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缺少必要的重复、沟通及落实、反馈的环节,缺少讲解后必要的消化、练习、实践及操作,导致教学不够扎实、有效。
三
装修历时大半年,期间虽然用尽心思,但没有耽误一天的工作,周末自然成了最为宝贵的时间,务必充分利用,于是常常约几个工种的师傅同时到场,进行前期沟通或工序间对接,感觉自己俨然是个指点江山的大将军,半天就能解决好多问题。但真正施工时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师傅互相之间不清楚安装的线路、位置等信息,而有的器具是另外定制,规格、位置等情况设计师也不大清楚。反思结果,问题出在信息沟通不畅、组织不当上。沟通时往往是设计师跟各项目负责人交流,但各负责人之间、负责人和施工师傅之间沟通不够,在此过程中我也没有监控、确认是否沟通到位。这就像教学过程中,如图1所示(见下页),教师和学生之间单向交流,学生之间缺少信息互通,没有碰撞,缺失填补“信息差”的过程,导致信息沟通渠道单一、信息量减少。如采用图2所示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沟通,信息渠道就会成倍增加,信息量自然也会成倍增长。在此过程中,还要采取组织全班汇报交流、顺势点拨指导、教师参与生生之间交流等形式调控指导,提质增效。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