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之后话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修”和“教学”,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因为我是教学研究人员,这之间有联系就不奇怪了。
  装修过程坎坎坷坷,完工后总体评价良好,用色大胆,色调和谐,风格统一,彰显个性,物美价廉。但毕竟装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还真不少!反思装修过程的同时,出于教研员的职业习惯,自然联想到了教学。
  一
  整体家装太贵,请了某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和亲戚的临时施工队共同为我家装修。职业习惯使然,用教研的态度对待装修,对于水电改造、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诸方面都提前细细研究,多方求教,超前谋划,拟写了长达几十条的装修备忘录,自我感觉可以转行搞室内设计了。设计师进场之时,对房间的装修设计,我已经有了大体的思路;进程中,针对细节,又通过微信给设计师发了许多条意见和千余张参考图片,施工过程中也是想法多、过问细,设计师常常无奈地感叹:馬姐,你的想法太多了!我的阵地前移、过度操心,导致设计师、施工方和家人被动应对,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反思问题,联想到教学也是同理。教师如果包办代替,对学生的限制过多,给学生的空间不足,就会框住学生,学生就会学得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多安排一些弹性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体悟、消化、吸收、发散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全方位展现个性,寻求发展,提升自己。
  二
  整个装修的过程中,多次出错返工,让我心塞至极。我觉得各工种对接时我们交代得都很清楚啊,怎么就不间断地出错呢?直到有一天,和同事聊天,同事介绍了她家装修从未返工的秘诀:每一道工序说明自己的想法后,要求师傅必须重复一遍,看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听懂了。在重复的过程中发现理解有误、说得不对的地方,马上叫停,再沟通、再要求重复,反复沟通反复重复,直到施工方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一致为止。痛定思痛,后悔已无济于事,提示老师们以此类推,在教学中引以为戒。教学中也常有教师如我一般,讲了一遍之后就认为学生应该懂了、应该会了,或者只是问问懂了没、会了没,没有检查与反馈,没有检验是否真懂真会的措施,没有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手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把握、无法确保。再比如,有些老师布置作业,临下课时,往往随口一说或快速一读,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记录、消化,没有让学生理解、复述,学生听不清记不住或不清楚完成作业的方法、途径,完成的作业出现问题自然在所难免。我们的老师普遍存在自己讲了学生就应该会的思想,教学的好多环节也都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缺少必要的重复、沟通及落实、反馈的环节,缺少讲解后必要的消化、练习、实践及操作,导致教学不够扎实、有效。
  三
  装修历时大半年,期间虽然用尽心思,但没有耽误一天的工作,周末自然成了最为宝贵的时间,务必充分利用,于是常常约几个工种的师傅同时到场,进行前期沟通或工序间对接,感觉自己俨然是个指点江山的大将军,半天就能解决好多问题。但真正施工时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师傅互相之间不清楚安装的线路、位置等信息,而有的器具是另外定制,规格、位置等情况设计师也不大清楚。反思结果,问题出在信息沟通不畅、组织不当上。沟通时往往是设计师跟各项目负责人交流,但各负责人之间、负责人和施工师傅之间沟通不够,在此过程中我也没有监控、确认是否沟通到位。这就像教学过程中,如图1所示(见下页),教师和学生之间单向交流,学生之间缺少信息互通,没有碰撞,缺失填补“信息差”的过程,导致信息沟通渠道单一、信息量减少。如采用图2所示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沟通,信息渠道就会成倍增加,信息量自然也会成倍增长。在此过程中,还要采取组织全班汇报交流、顺势点拨指导、教师参与生生之间交流等形式调控指导,提质增效。
   图1
其他文献
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继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也是2011年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教育工作的又一篇重要讲话,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新的动员令,为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
鲁东大学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是依托80年历史文化积淀,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与思路,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的系列大学文化建设活动的新举措。学校“围绕工程办活动,特色活动促发展”,通过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发展软实力,为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510”搭建发展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以“一个纲要、五大建设、十项工作”为主要内
摘 要: 本文运用创伤理论,探讨创伤主体的创伤经历、创伤叙事和创伤治愈。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运用含蓄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和创伤。战后内心的虚无,以及身为人母与女儿的对立矛盾的困惑等创伤经历,通过主人公悦子的失忆性描述、闪回、噩梦等创伤叙事手法表现出来。战后创伤主体,通过重塑自我认知和个体疗愈,竭力治愈着难以愈合的创伤。此书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经过时间的检验,显示人性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
他是“70后”,却已投身民办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17年。他是十八大代表中唯一来自民办高校的代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代表中首位民办教育界党组织的代表。  熟悉他的人这样评价他:“人特别有激情,身体里聚集着无限能量。”他就是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干民办教育,要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也要勇于投身实践。”刘林说。  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  1995年,23
“总理在报告里说要创造就业岗位。但我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日前,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一席话引爆了会场。陈丽芬建议,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制造业的用工荒。(2014年3月9日《新京报》)  早在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相关就业群体的就业前景》报告中,就建议将三
一、感受爱因斯坦  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送一份见面礼,请打开本子,默写一个词语:爱因斯坦。  (生默写)  师:(板书:爱因斯坦)请批改自己的默写,错了更正一下。爱因斯坦说过,学习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生修改)  师:让我们一睹爱因斯坦的风采。(多媒体随简介滚动出示爱因斯坦一生的照片)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不善于说话,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1905年,26岁的爱
摘 要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按照“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教育现代化领先城区”的目标要求,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培训新模式、新方法上进行探索,力求通过“五力”并举,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等方面有所提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数字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16-02  1 前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当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要求以发展学生的初步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以生活和职场英语应用为指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宗旨。然而,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呢?笔者认为,教学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此,笔者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个单元话题“你将来打算做什么”来进行教学设计。  本篇教学设计主要通过6个方
摘 要 为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教学新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于“互联网 ”构建立体式课堂,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并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药理学;互联网 ;立体式课堂;微信;制药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0-0048-03
摘 要 教具直观形象,有利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通过直观感知,加深理解,促进探究与交流合作,发展想象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初中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为例,论述了教具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具和学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084-03  1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