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语平行文本在古文英译中的作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文是中华文化的承载物,古文英译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以“狐假虎威”英译为例,指出古文今译在翻译过程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目的语平行文本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古文英译;狐假虎威;目的语平行文本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
  古文英译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深入讨论和探究。而中国古代寓言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狐假虎威”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寓言之一,为后世文人广泛引用。寓言“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长,用于讽刺仗势欺人之人。本文将从目的语平行文本的选择和其特点出发,以“狐假虎威”英译为例探讨如何更贴切地进行古文英译。
  古文今译是进行古文英译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古文常用助词,用词灵活,多省略等特点都是翻译工作开展前的译者必须重视和深入了解的。在此基础上将其今译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和語言习惯的现代文是译者通其意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译者在古文今译的基础上进行英译可以保证译文的忠实程度,并可能实现“达”和“雅”的更高标准。但是笔者认为为了让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规范和特点,从而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同,译者有必要发挥目的语的平行文本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目的语平行文本,总结平行文本的特点,找出可供译者借鉴之处。
  在选择目的语平行文本时要从原文特点出发,选择的文本不仅要与原文风格文体相同而且语言特征也要相似。在翻译中国古代寓言时,可以以《伊索寓言》为平行文本。因为《伊索寓言》和原文的体裁一致,都是口头创作的寓言故事,故事简单但发人深省,而且极具讽刺或者教育意义。另外“狐假虎威”口语体特征明显,语气生动,可读性很强。因此选择的平行文本也需要具有相同的语言结构。《伊索寓言》中The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和A Greedy Dog等寓言都是通过叙述的形式展开,并没有对话结构,虽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不如含有对话的寓言故事如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更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如《格林童话》等童话虽和寓言都是用各种表现手法在故事中表明事理,但是童话的讽刺意味不强,而且结构曲折,人物描写更为细腻,这与寓言故事重思想,结构简单,语言精练等特点也存在出入,因此不建议选用其为目的语平行文本。
  目的语平行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语篇特征也可以作为我们改进译文的出发点。如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篇幅短小不冗长,全文共计百十余词。另外它多用进行时刻画主体的生动形象,如“was hopping about, chirping and singing to”,“was taking to”,“am helping”等。文中也多用现在分词描绘谓语动词的伴随动作和情况,使行文灵动,增强了可读性,如“bearing”,“dying”,“distributing”等。文中多为日常用语,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每句问答独立成段,结构清晰。而且它通篇采用一般过去时,并采用主动语气增强寓言的渲染作用。基于以上总结,在进行“狐假虎威”英译时,译者也可以有所取舍的进行借鉴。比如译者应精简用词,减少对主体等的不必要修饰,适当省略不必要的重复。如:
  原文:“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译文:“If you think I am not trustworthy, I can walk in front of you,”
  在该例中,译文字面翻译的痕迹太重,不仅“trustworthy”用词过于正式而且“walk in front of you”中没有必要重复“为子”的含义。因此可以改译为“If you doubt it, I can walk in front”,改译后字数减少,而且更口语化。
  再如翻译“兽”时,如果翻译为“beasts”可能就无法忠实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毕竟“beasts”通常指体型大而且危险的野兽,而原文的“兽”更侧重于狐狸等能够被老虎降服的动物,因此可以改译为“animals”。
  另外在处理引语时,可以参考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中对话的形式,不将其翻译为间接引语,而是保留引号,译为直接引语。正如杨艳(2005)所言在英译文言文时,保存其形式和风格与保存其意义同等重要,因此在实现“内容对等”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形式对等”。
  古文英译的实践性很强,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深远。笔者希望通过探讨目的语平行文本在古文英译过程中的借鉴意义,在自身有所感悟的同时,也为古文英译做出些许贡献,因自身能力有限,不足之处,敬请指点,定虚心求教。
  参考文献:
  [1]杨艳.浅析文言文英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孟清心(2000-),女,汉族,山东省临沂人,南京艺术学院2017级美术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1  唐代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巅峰时代,虽时间较短,但书法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时代,书法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形式,也会有人对书法不断地进行品评,使得时人对书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摘 要: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分别刻画了以阿涅丝为代表的精神不朽者和以洛拉为代表的世俗不朽者女性人物,本文站在关注女性的角度、了解她的生存境况,从传统和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不同人生选择中寻找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不朽;媚俗  作者简介:张婷(1995.2-),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第一计 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摘 要:作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完全用航空拍摄讲述时代故事的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通过故事化的航拍影像语言、陌生化的视角向受众展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地域民俗、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生态中国、美丽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以及繁荣中国的大国形象。《航拍中国》实现了记录历史、审美中国、爱国主义的传播效果,是一部集美学意义、社会功能、文献价值、反思意向于一体的精品纪录片影像
摘 要:“小人物”形象产生于俄国,这样一个新的文学形象的出现,使得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有了新的創作素材。而这样的“小人物”进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也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小人物”形象。在中俄两国间值得注意的两部作品就是果戈理与鲁迅创作的相同名字的小说《狂人日记》。本文旨在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文本来对“狂人”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狂人”形象不同的属性,即真实性与寓言性。而产生这两种性质的原因则是由于多
摘 要:《白鹿原》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经典作品,塑造了如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等经典男性形象,以及田小娥、白灵等极具特色的女性。文章通过分析《白鹿原》中白灵的形象,了解白灵自身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抗、白灵的象征性形象以及白灵命运的悲剧性走向,揭示白灵悲剧命运产生的必然因素,作者通过白灵的遭遇表达本书所要阐发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白鹿原》;白灵;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戴维·洛奇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前期以学院类小说与天主教类的小说为主,探讨现代人的文学生活以及内心信仰;后期则是以传记小说为主,考虑到后现代性对所有叙事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准虚构性特征的坚持,洛奇认为传记小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主要特征就在于将小说与传记的双方特点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新的叙事风格与叙事题材,可同样也再一次地模糊了传记与小说之间的界线,那么传记小说究竟是被视为
摘 要: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李贽在纵观前人文字的基础上提出了童心说,成为他的文学创作理论,更对后世文学作品的观念、主题和风格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内涵;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李爽(1994.8-),女,汉,江苏省南通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1  从
作者简介:沈真如(1994-),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  《小收煞》是一部极具民俗风情的小说,作者马步升用地道的风俗描写与方言勾勒出了一个嵌在陇东黄土沟壑里的员外村,并以马素朴、马越权父子的生活引出村子在五十年代前后“土改”“戒烟令”政策的狂潮中
摘 要:科技术语的翻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石。本文以明末清初科技翻译大家徐光启的译作《几何原本》和李之藻的《明理探》中出现的重要术语为依据,探索明末清初时期的科技术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当代英语科技术语翻译有所助益。  关键词:科技术语翻译;翻译策略;影响  作者简介:王菲,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類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