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造型基础课程中的思维方式训练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f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拼贴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由立体主义艺术家提出,从绘画艺术逐渐运用到文学、设计、摄影、音乐、电影和动画等诸多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已从一种艺术形式提升为一种思维方式.拼贴的创作手法便捷有效,非常利于大脑创新思维的训练,是一种自由度、包容度非常大的艺术载体,这也为当下艺术类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开拓了一种新思路.文章依托于艺术类造型基础课程的思维方式训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地理教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在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环境教育,使其树立环保观念.首先阐述核心素养与环境教育的契合性,展示具体研究内容;然后详细论述地理核心素养下环境教育的渗透策略:借助电化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借助课堂讨论渗透环境教育、借助分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相对较弱.究其根源,有着深刻的内因与外因.一方面与艺术专业学生的性格特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欲寻求提升艺术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实效的路径,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另一方面也需在现代性视域下观照思政教育问题,才能解决艺术专业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014年教育部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相关意见指出,要通过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制订培养卓越教师的计划.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分析卓越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建构教师的新型数学认知教育体系,科学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在影视动画专业的三维角色及动画制作课程中,教师应注意地域性的融入,将齐鲁民俗手工艺中的设计元素进行提炼,并融入教学内容中,带领学生完成以齐鲁民俗手工艺文化主题的动画角色作品,深入研究齐鲁民俗手工艺元素与动画在视听元素方面的相通之处,并且通过数字动画表现形式对传统艺术再加工,实现两种艺术的相互融合,增加动画专业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齐鲁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同时也推广齐鲁民俗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发展.
现阶段,时代正在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日渐凸显,教育领域愈发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是必须学习的基本课程内容,能为学生日后各个阶段的数学学习甚至其他科目的 学习提供基础条件.鉴于此,在落实小学数学定性教育的过程中,基层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枡野俊明是日本庭园设计艺术家,其禅僧身份和自觉地文化担当意识为他提供了独特的设计视角,形成了庭园设计的禅意风格.他从禅宗美学出发,用“侘寂”和“共生”两大审美范畴,从空间性和时间性维度阐释了“侘寂”之诗意栖居,体现了人与自然万物、人与素材的“共生”这一充满平等与对话意识的生态审美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通过开展阅读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其语文素养.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塑造了音乐,音乐也必然体现着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音乐作品是由人类的情感及文化孕育而来,音乐也反向影响着人们的关系.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正是音乐与文化的内在关系以及音乐对于人类的影响.音乐人类学从1980年开始在中国萌芽,此后的40年间,经历了认知期、实践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音乐人类学最初是从西方传来,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正确引导以及民族音乐的发展,这些都是音乐人类学学科成长的必要条件.
生活化素材的合理应用,不仅能打造出一个符合学生喜好和能力的课堂,还可拉近学生与数学、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逐渐在生活中运用自己积累的数学知识.因此,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搜集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还需将其应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构建出一个带有浓厚生活氛围的高效数学课堂.
创新教育理念下,如何突破传统音乐课堂的束缚,构建多元化的初中音乐课堂,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最关键的教育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