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成就别样的泼墨人生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心画也”,这是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一句名言,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书为心话,字如其人”。字,是书者的自然流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亦是书者人品的写真。从龚德清身上,记者再次印证了这两者的关系。
  采访龚德清之前,记者从他的个人官方网站上先睹了其部分书法作品,立即就被其字的点画间渗透出的飘逸洒脱、骨力遒劲所撼动。待见到本人时,他的清新儒雅,平易近人,言谈间透出的一股大气,再次让记者震动:真是字如其人!
  我们不禁好奇:龚德清到底是如何与书法结缘、惜缘并一直走到今天的呢?
  
  “当时只是觉得好玩”
  
  龚德清1959年生于杭州,6岁便与书法结缘,据说没有刻意的原因,也没有特别的想法。“当时看到二伯父在写字,觉得很好玩,就喜欢爬到他的腿上去学”。很多人幼年时都有过这种经历,然而当大多数人依旧停留在会写字的水平上时,龚德清却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了一名成就斐然的书法家。他这一路的坚持是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也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执着坚持的背后又是什么,在与龚德清的谈话中记者找到了答案——信念。
  11岁那年,跟随二伯父学习书法的龚德清被二伯父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堂兄无意中的一句话触动:“学书法是靠遗传的,你一定赢不了我。”就是这样一句小小的玩笑话,激发了少年龚德清的决心:“我一定要超过你”。他暗自立下志向:“这辈子我要成为一名书法家”。11岁,懵懂的年龄,有人还不懂得理想是什么,有人已经会有这样那样的理想,或近或远,或纯真可笑或现实理性,但回头看看,真正能坚持、能实现的人又有多少?更多的人恐怕早已淡忘。而龚德清从立志的那刻起,就不懈地为之努力,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从未放弃过书法学习,学业之余不断自我练习,遇到书法好的老师就虚心讨教,在这样的坚持下,龚德清的书法渐显功力,前来索字的有识之士也开始络绎不绝。
  有人曾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看似偶然的开始,正因为有了龚德清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坚持,他的成功自此就成了必然。
  
  “书法给我带来了一生的好运”
  
  谈到书法对自己人生的影响,龚德清用了两个字——“幸运”,他说他的职业发展道路因为有了书法而变得平坦、顺利。
  高中毕业后,龚德清入伍成了一名炮兵,炮兵的生活很辛苦,因为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他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练字,但是他很幸运,半个月后因为一手好字,就被领导调到了部队的行政部门。在接下来两年半的时间里,龚德清不断被提拔,他开始拥有自己的房间,也不用再受制于部队的熄灯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对书法的追求从未改变。他充分利用每个星期出去一次的机会,到书店里找碑帖回来练习。龚德清说:“那段时光的苦练为自己后来的提高打下了好的基础”。
  1980年,为了高考,龚德清放弃了在部队提升的机会回到地方,在杭州一家热水瓶厂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这份工作很辛苦,夏天在80度的车间干活。而书法再次为龚德清的人生开启了另一扇门,厂里的宣传科科长看中了他的好字,调他到宣传科,负责2000多人工厂的宣传工作。这期间,虽然工作很忙,但龚德清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对书法上乘的追求。闲暇之时,同事们侃侃而聊,唯独他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在一旁看书、练字,当时还被同事戏称为“学究”。后来他走进了学校,去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当了教师,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对书法焚膏继晷的求索。谈到这些往事时,龚德清很平淡:“人生就是坚持,把它坚持下来,现在就有些收获了”。坚持,在他口中,似乎轻而易举,如清风细雨般带过,但是这份坚持的分量有多大,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和体会。
  龚德清一直谦虚地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是书法带来的幸运,可是这些幸运也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正因为有对书法如此执着和苦心孤诣的追求,他才会有如今的卓越成就,才会在生命中一次次跟幸运之神握手。天道酬勤的真谛恐怕就在于此。
  
  “我喜欢教学”
  
  龚德清对自己现在的定位非常满意,如今的他,生活洒脱自由而又不失目标和信念,办有一个自己的私塾“德清书苑”,致力于书法教学,已经带出了800多个弟子。
  对于书法教学,龚德清俨然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色模式:对每一名学生都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将来在书法上的造诣能够和他一样,甚至比他更好,所以龚德清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位在“按照书法家方向来培养学生”;在教学模式上,龚德清坚持循序渐进,小班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能更好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在课程设置上,他坚持三年半的教学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的发展埋下好的伏笔;教学方法上的特色是龚德清最津津乐道之处。首先,为了把握好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他选的碑帖都是最传统、最经典的,龚德清一再强调,“我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其次,崇尚自由的他,教学氛围也很宽松。在他看来,书法是门自由的艺术,过多的约束只会带来思维的限制,而自由的环境才能给人以灵感和创造。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快速成长。此外,龚德清还自创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教学方法,叫“肌肉记忆法”,简单说,就是为了避免年龄过小的学生领悟力跟不上,让学生把透明纸放在碑帖上反复临摹,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定式,这样将来的书法发展就水到渠成了。为了学生的未来,龚德清一直在努力学习,探索更好、更优的教学方式,因为他信奉为人师者就是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谈起自己的学生,龚德清的脸上一直挂着自豪的笑容,看到学生们因为书法而成功、成名,他总是感到无比欣慰。他直言有教无类,招收学生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只要能来,他就欢迎,而他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断感受学生的童真、感受他们的美好,并将这些美好渗透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去,呈现给更多的欣赏者。
  在龚德清眼里,书法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艺术核心的核心,他希望能够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将它传承下去,并不断创新,通过教学,他在为之努力的同时也看到了这样的希望。也许,这也是龚德清的坚持背后最大的动力吧。
  
  坚守“书法是很寂寞、很清贫的”
  
  书法之于很多人,是深奥难懂的,它在现代社会中总显得曲高和寡,因为要读懂它,靠的不是金银和身价,而是知识和学养。作为一个书法家,从认识书法、了解书法、体会书法直至恣意挥洒书法,是一个非常漫长、寂寞的过程,因为书法就是从静心中修炼出来的,它本就是一门厚积薄发的艺术。龚德清就是这样一直坚守着独行者的寂寞和攀登的艰辛,40多年如一日青灯黄卷、寒暑无间地练习,他还曾因写长长的手卷而致眼睛血管爆裂,但这些清苦在龚德清看来,不过是生命过程中的一掬细沙,他淡淡地说:“因为喜欢”。这一句简单的话立即释解了记者心中的疑问。
  但是,龚德清也坦承:“书法的确是很寂寞、很清贫的”。幸而,他有支持和理解自己的家人,“非常感谢妻子的支持”,一路走来,同样作为文人和教师的妻子对龚德清十分理解,从不要求他做不喜欢的事。因为龚德清眼睛曾经做过手术,凡是遇到上网这类费视力的事情,妻子都会代劳、协助。今年龚德清生日时,妻子还送给他一套书法字海,让他非常感动。和谐、关爱的家庭氛围为龚德清潜心书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自我不断提升的内在修养,加上多年来家庭中平和的亲情氛围,使龚德清身上散发着一种既儒雅又中正平和的风度气质,他的书法也同样给人以朴厚大气之感。古人曾有“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之说,龚德清的书法充满正气,他的为人也同样具有正气。在龚德清的字典里,“心正、人正”没有太过浮华的解释,也没有过于飘渺的意思,简简单单,就是“做个好人”,他将做好人作为自己的责任。作为书法家,总有人向他索字、买字,但不管是什么情况,龚德清都坚持“给出去的都是好作品”,他始终坚持对别人负责,也对自己的字负责。
  曾经,他耗时20多天,写下了献给北京奥运会的长卷《体育颂》,在四川抗震救灾之际,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捐献给灾区人民,用书法献出自己的心意;如今,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龚德清又准备用书法献上自己对祖国最美好的祝福——《祖国颂》。
  
  “人终要有一个自己的位置”
  
  谈到未来,龚德清只说了一句话,“会坚持走下去”。龚德清字“一犁”,寓意是“在书法这块浩瀚田野上留下一犁、一笔”,而其实,这样的人生目标早已在他心中扎根。接下来,这位不断前进的书法大师又将视线投向了中国画,他将潜心于中国画的深造,“希望有一天能够有幸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如今的龚德清对人生看得很透彻,心性散淡、心境逍遥:“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没有必要太过执着,一切随缘就好”。他对生活的要求很平实,一杯白开水就能让自己感到满足;但同时在艺术上却又在不断追求更佳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造诣。他崇尚“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对书体的流变和诠释的手法,但是他也从不拘泥于临摹,师法自然,不断将书法艺术与各种艺术表达形式,如音乐、舞蹈等相互融合,并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创新,是龚德清谈到书法艺术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在他看来,书法的创新不仅仅拘泥于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创新,因此,龚德清平时很注重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读书是他生活中最大的爱好,远离世俗,躲进书斋安静地看书,对龚德清来说是一种享受。他所追求的是内在心灵的那一片广阔宁静的天空:“人终要有一个自己的位置,灵魂终要有个归宿,而这些位置和归宿都需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
  “坚持”,是整个采访过程中龚德清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无论道路如何艰难,无论自己身处何地,龚德清一直都在坚持他的泼墨人生,一直都在攀登书画这座高峰。一支笔、一张纸,走过了40多年的岁月,如今的龚德清,依然在艺术的殿堂中尽情遨游、不断前行。在生命的历程中,书法不仅成了他缘系一生的职业,更是他毕生理想与信念的源泉。
其他文献
1925年,李金发的一场“微雨”开启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他把象征主义引进了中国,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启迪和思索。李金发的诗作发表之后,诗论界对其毁誉参半,肯定者对其大加赞赏。周作人称“其体裁、风格、情调,都与现实流行的诗不同,是诗界中别开生面之作”;黄参岛认为:“《微雨》在我们的心坎里,种下一种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否定者对其的批判,却也毫不留情。梁实秋
[摘要]《赤壁赋》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描绘了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象,呈现出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传递出苏轼辩证的人生哲学思想,为后世读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解读苏轼的《赤壁赋》,以体会他的情感变化,理解他旷达的人生境界,领悟他深刻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情感变化;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旨在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此根据学校制冷专业的现状,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一体化整合实践  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1.教师一体化  教师一体化指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构成一体。作为一体化授课主体的教师必须能完整把握理论与实
经历过技工院校面对的所有困难,用短短的五年时间,在5所技工学校基础上新组建的唐山劳动技师学院,以创新精神应对挑战,按改革开放的意识办学,一年一个跨越,每年一个台阶,以全新的面貌进入河北省技工教育的前列。在唐山劳动技师学院采访时,我们切身感受到这所学院的特色——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生命力,创造条件,创新模式,向着全国先进技工院校的目标进发。  李院长身材不高,但声音坚定、洪亮。交谈5分钟,你会倾服于他的
5月10日,“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市人社厅(局)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人、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央企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本次会议发布的信息,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全国共有1658万人次参加鉴定,1393万人次通过鉴定获取证书,分别比2009年增长11.1%和13%。“十一五”期间,共有6893
车削加工过程中,细长轴类零件的加工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工件细长,刚性较差;加工中不采取措施,就容易产生弯曲、振动而导致工件质量差甚至达不到要求。在学校钳工实训当中,鸭嘴锤的手柄短细,加工出来的手柄质量很差。经过具体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进,使得手柄加工得以顺利完成。  一、加工工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毛坯材质为45号钢,直径为12mm,长度205mm左右,弯曲度较大。采用一
以短期培训旺校,是沈阳技师学院“以高技能人才立校、以短期培训旺校、以校办企业富校、以创新精神强校”的四大战略之一。目前,短期培训已经占到了学校培训量的50%以上,囊括了退役士兵、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农民工、残疾人以及创业者等多个职业培训需求主体,成为辽宁省内技工院校多层次多元化办学的样本。  进行多元化办学的技工学校很多,但不少学校工作开展效果不佳或半途而废,为什么沈阳技师学院的短
论坛剪影  让专业课一展风姿  “帮我看看领结戴歪了没有”“我再试讲一遍,你帮我把把关”“你的表情还可以再自然些”……在气氛最为紧张的候场区,即将发言的老师们相互提点,在做最后的准备。这些平时讲起专业知识来口若悬河的年轻老师们,面对台下坐着的同行与专家,还是不免感到一阵紧张。  机械加工制造、商贸服务、电子电工,技工教育的三大拳头专业就在这紧张和期待中登上专业课教学论坛一展风姿。为了共同探讨如何促
当别的学校还在为如何进入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运作时,2010至2012年,连续三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都放在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育部、农业部又决定将该院作为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  基地。  当别的学校的科技创新还在统计有多少论文发表时,他们研制的“草坪草”辐射全国20多个县(市),被江苏省政府确立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他们推出的“彩叶苗木”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区),推广面积4
《机械制图》是一门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门课也是一名熟练的机械技术工人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这门学科主要学习机械图样的绘制与阅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握好各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学得更为轻松、愉快。  一、改变授课方法,营造教学双方互动的课堂氛围  老师要用自身的学识、智慧和创造力,以宽松的教学环境保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