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这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稳定。
  [关键词]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崛起;中国梦
  2014年是第一次中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120周年,120年前清政府愚昧落后,致使甲午中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最惨、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教训。2015年是第二次中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要求,联合全国各族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这也招致了西方少数国家抛来的“中国威胁论”和新“黄祸论”等论调。中国提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有其深刻的涵义。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与内涵
  2003年1月,根据胡锦涛的批示,中央党校等单位对“中国和平崛起道路”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同年11月,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作题为《中国和平崛起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由此,“和平崛起”正式提出。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从中国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与各国的互利共赢以及和谐世界等五个方面深刻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内涵。2014年5月习近平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2015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必然性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历史依据
  “文化决定理念,历史昭示未来。”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与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不可分割。中华民族一贯讲信修睦、崇尚和平、追求和谐、崇尚道德,这些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共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臝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思想与传统文化核心理念有着本质的内在统一性,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基于这一悠久历史和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庚子之乱乃至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屡遭战争的屠戮和毒害,再加上封建腐败和连年内乱,中国主权沦丧、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些沉重的灾难、惨痛的事实使中华民族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也形成了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心理,坚定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国情依据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的基本国情归结为“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推动中国社会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中共十八大也提出了攸关中国命运的两大战略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但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能源、环境和技术瓶颈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中国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要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就更加离不开长期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时代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与大调整的新时期,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和历史潮流。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这为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黄金时机。
  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推动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中作出的正确战略抉择,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中国梦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和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在总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沉重苦难的基础上,而选择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对内强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对外强调和平发展,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平友好相处,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的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目标特征:总体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当前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它有利于中国树立大国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稳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13亿人口,中国积极发展本国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了自身的和平与稳定,这本身就是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机遇和合作空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格局的平衡,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事务,通过对话谈判机制解决问题,在伊核问题、朝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仁伟.《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超越》[J].社会科学,2011年8月.
  [2]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
  [3]任仲平.《铸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年4月1日.
  [4]苏波.《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求是,2012年8月.
  [5]张红.《中国是国际可持续发展推动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9月9日.
  [6]王在邦.《这是中国的世界观》[N].光明日报,2011年9月8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从帝王到囚徒的沧桑巨变,使李煜词具有鲜明的印记,呈现出不同的两个时期,前期的词多描写他继位前和作为帝王时的“清愁”,后期的词多抒写国破家亡,身为囚徒时的“悲苦哀愁”。。本文将联系其作品,分析李煜词中“愁情”的具体内涵,提炼其所表现的文学意义。  [关键词] 李煜 词 愁情  李煜(937—978),字重光,中主李景第六子,25岁做南唐国主。975年李煜降,宋以他屡召不降封之违命侯。臣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与科技的逐步发展,原本的传统手工苗族刺绣被机器所取代,传统的苗族刺绣制作技艺已濒临危机。对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苗族刺绣基本现状;特色特点;苗绣遇到的问题;办法措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富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就是其中之一。而当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
期刊
【摘 要】作为“武术之乡”,佛山武术兼收并蓄,纳百家之长,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佛山特色的武术体系。然而,在繁荣的武术技击实践背后却是佛山武术历史资料的遗失、散乱、不成体系的现实。武术史料的研究和整理严重滞后于武术技术实践,不利于对佛山武术的深入研究和佛山武术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呈佛山传统武术之现状,探索武术文化逐渐式微的主要原因,以弘扬佛山武术文化传统。  【关键词】佛山传统武术;研究现状;武术发展
期刊
形与神在传统的中国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画论中最主要的范畴之一,是长期影响中国化学思想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所谓“形”,即客观物象与生命个体的存在形式。所谓“神”,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它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的精神。宇宙万物有形也有神,它们都具有可感可见的外部形态,也都具有内在的自身规律。如同人各有其气质一样,不同种类的万物也都有其不同的意趣。这样,艺术在表现这些客体事物时就不能简单停
期刊
[提 要]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特气质和本质特征,决定着大学的发展与影响力,一所有着鲜明大学精神的大学往往是一所高水平的大学。目前,中国大学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许多大学也更加注重大学精神的挖掘和凝练。从哲学视角出发,审视大学精神所包含的普遍意义的大学精神、特殊意义的大学精神和个别意义的大学精神,总结阐释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
期刊
摘要:《金刚经》是佛经中流传广泛的一部经典,是大般若经的精华所在。在中国,僧俗各界都对《金刚经》倍加重视。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研读《金刚经》。那么,《金刚经》到底能对人产生何种影响,它又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释《金刚经》的主要思想,这三个方面也是菩萨修行的三级次第,以此来说明《金刚经》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金刚经》;发心;空性;破执;无所住  《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
期刊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瑰宝,是华夏古老城市文明的生动见证,保护历史文化名称,弘扬中华文明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误区,并分析了当前的保护工作过于注重形态保护,而忽略了文脉传承的问题,二者应相辅相成,不能分离。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形态保护;文脉传承;统一  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保护历史文物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各个地区都对其所在区
期刊
摘要 中国民俗学研究素来有把民间歌谣和民间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的传统。《侗歌民俗研究》一书从多学科的视角进入,将“侗歌”的音乐、文学以及民俗三方面相互整合,试图寻找新的研究路径。本文主要以“侗歌”作为侗族人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情况及期间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做出讨论。  关键词 侗歌 民间歌谣 文化传承  一、研究背景——“侗歌”研究何以可?  民间歌谣与民间文学向来是我国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
期刊
摘要:在中华大地,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21世纪,各民族之间的  关系表现的尤为重要,对于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来说,了解和处理各民族关系可谓是国家政务中的重中之重。此文就民族关系中的蒙藏关系为例,通过介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文化迁移现象和分析其过程和原因,揭示民族之间微妙的关系及其性质和影响。  关键字: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人 藏化 文化涵化  一 河南县蒙古族的历史起源  蒙古民族并非青海地区的
期刊
摘要:饮食习俗代表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本文简单描写了临沂地区的日常饮食习俗、祭祀饮食习俗、岁时节日食俗、以及接人待客的饮食习俗,并在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中简析这些食俗,说明该地饮食习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人们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在。  关键词:临沂 饮食习俗 文化  1.日常饮食丰富多彩  临沂地区以种植小麦为主,并辅以水稻。因此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部分以面食为主。糁是临沂最为地道且最能体现民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