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n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从帝王到囚徒的沧桑巨变,使李煜词具有鲜明的印记,呈现出不同的两个时期,前期的词多描写他继位前和作为帝王时的“清愁”,后期的词多抒写国破家亡,身为囚徒时的“悲苦哀愁”。。本文将联系其作品,分析李煜词中“愁情”的具体内涵,提炼其所表现的文学意义。
  [关键词] 李煜 词 愁情
  李煜(937—978),字重光,中主李景第六子,25岁做南唐国主。975年李煜降,宋以他屡召不降封之违命侯。臣俘后北迁的李煜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978年七夕,因填《虞美人》一词,太宗怒,遂派人送药毒死李煜。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词正是如此,纤弱敏感的性格和悲剧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凄切哀婉的词情基调,其词作都被染上忧愁色彩,可以说“愁”贯穿其一生。具体到各个阶段,以降宋为界可分为:帝王清愁与囚徒悲愁。
  一、帝王清愁(指降宋前之的皇子之愁与国主之愁)。
  (一)皇子之愁
  因受其父皇所爱和重瞳(传说大舜、项羽皆为重瞳,李煜焉为等闲之辈),深为太子弘冀所忌恨的他时时得避政治杀机。《渔父》“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歌颂渔隐生活,明显带有他主观情绪,免受长兄猜忌而企希避祸的心理。他自号钟隐,又别称钟山隐士等,都与此有关。此间多作艳情词,亦与避祸有关。
  (二)国主之愁(亦可分为国事之愁、相思之愁、离别之愁)。
  1.国事之愁。即位时宋已建立,亡国的紧迫感沉重地压在李煜心头,但他并不具备拯救危局的魄力和才能,无助而又柔弱的他只能将对国事的担忧寄托于词作。《长相思》正是这种矛盾的心情的抒写,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沉浸于美好女性的描写与赞美上,淡雅韵致,轻盈身姿,呈现出一种绰约的风情。而接下来却是“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亮窠,夜长人奈何。”由对女性的赞美描写转为一种无奈与愁绪。此时的南唐,不仅有秋风瑟瑟,更有秋雨纷纷,且雨杂风声。漫长的雨夜,何物不是愁生处,更何况秋风愁雨煞人,而对飘浮不定,朝不保夕的国事,只能发一声感慨“夜长人奈何”,以遣愁绪。
  2.相思之愁。后唐衰败,无能为力的李煜极力逃避,只能用爱情来抚慰心中的伤痛,有蛾皇相伴,他便知足。然而周后29岁染病身亡,他极其伤痛。此后许多相思词,无不浸透愁苦悲痛。如《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展现的是拂晓残月,天气凄迷,夜半梦醒,一切都带淡淡哀愁,他独倚枕头,辗转反侧,魂牵梦绕,天长地久,对大周后无尽的相思带给词人的是无尽的愁。
  3.离别之愁。《清平乐》是为了被宋扣留、久久不归的弟弟而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远还生。”此词开篇始于“別”,结于“恨”,以春草为形象,深切地表达了亲人离别的惆怅之情,尤以结尾,因与弟不能相见,故而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春草那样无边无际,行人无论走到何处,都会看到春草,离愁也跟着这样生生不息的春草在蔓延,春草之喻将词人愁肠欲断的内心离别悲痛形象展现地读者眼前。
  二、囚徒悲愁
  南唐亡,李煜从帝王沦为他国的阶下囚,作为降王,宋帝剥夺了他的人身自由,并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李煜以“违命侯”这个封号开始了他屈辱的下半生。他身为一国之君时,尚感到“销魂独我情何恨”(《子夜歌》),现在命掌他之手,酷受之书被焚,小周后强遭侍幸,兄弟不能团聚……种种不堪忍受的劫难一下子降落在这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可怜头上,他只能“日夕以眼泪洗面”,只会“沈腰潘鬓消磨”,心神俱损,他深味了人世浓厚的悲凉,故而词作内容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前期奇的柔糜,幽雅浪漫的风格淡去了,而多了雄浑豪放,悲愁苍凉: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万念俱灰的绝望,对理想的神往,对自由的渴望,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都化为难言的苦楚,倾泻词中。生活上的大起大落,残酷的社会现实促使他词风大变,前期奇的柔糜,幽雅浪漫的风格淡去了,而多了雄浑豪放,悲愁苍凉。“国家不幸诗家幸,活到沧桑句便工。”亡国使他丢掉了皇位,却使他在词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词帝”。
  作为降君只能以“哀怨”向现实进行无言的抗争。“帘外雨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恁栏,无限江山…”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眷恋。故国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唯有在对故国的思念中才能重温过去的美好岁月,只有梦里才能忘掉自己“客”的身份,怀念也成为阶下囚孤独现实生活的最大慰藉。回忆并不能解脱,一回到现实,各种压抑、禁锢、恐惧、屈辱、悔恨、无奈、绝望又奔涌而来,他又陷入痛悔悲愁之中。
  千古绝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咋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扩展得极深极广,对故国往事深沉缅怀,对亡国破家深恸巨悲,李煜一任沛然莫话的愁情奔涌,像东去的江水那样奔腾汹涌,无休无止,浩荡不息,新愁压旧愁,绵绵无期,此时,他胸中的万古愁不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就有了一种与天地河山同在的厚重感。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正是由于李煜有着对国破家亡痛苦的血泪斑驳体验,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极高的词篇,正是这些有着比喻贴切、意境新颖的名篇佳句,使词从原先应歌而作的“伶工之词”终变为应情而作的“士大夫之词”。
其他文献
戏曲脸谱是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舞台化妆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共同特征和美学观念。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外貌,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中谱式最丰富、艺术最完美、影响最大的当属京剧脸谱。京剧脸谱共有百余种,
期刊
【摘要】 陈忠实在关中平原这块深厚的黄土地上用亲身经历为我们绘出了一幅独特历史画卷。从温柔敦厚的大儒精神到鬼怪乱神的阴阳文化,融汇了华夏民族智慧与愚昧并存的多样文化因素,传承百年特色的风俗习惯更是为关中平原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从现实关中平原原型到小说版土地白鹿原,作家用史诗的笔法记录了一代人的兴衰哀叹。  【关键词】 大儒文化;鬼怪乱神;独特习俗  关中平原处于支流泾河以及洛河冲击而成的肥沃盆地之
期刊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得以延续,并以其源远流长的特点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地理、历史、习俗等条件的制约,各个国家在文化方面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由此形成了文化的差异性,其中,文化差异对各国的文化评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各国文化呈现交融之势的情况下,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对文化评论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本国文化走向世界,本文从语言差异、文化内涵
期刊
民俗化,是群体对他们的成员个体施以习俗管制的养成过程,即“使习俗化”过程;同时也是个人在习俗体制中学习并增长习俗知识、培养习俗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人存在这个世界,从一出生开始,就有诞生仪礼。婴儿出生仅是生物意义上的诞生,只有为他举行诞生仪礼,他才在社会中获得地位,获得社会意义上的诞生。而举行的诞生仪礼就是他被民俗化的开始。成年仪礼的重要意义在于脱离母亲长辈的养护,然后经过考验而改造成为身心健全的
期刊
摘要:在向死而生的生存姿态下,死亡作为人的最终存在方式和生的最高虚无,成为盛开在文学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妖娆之花。本文以古希腊悲剧为研究对象,试图挖掘其中普遍蕴含的死亡主题与死亡情结,并以具体文本的呈现,对其中的死亡做美学的关照,探寻古希腊悲剧在对死亡的超越过程中凸显的死亡美学。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 死亡 死亡美学 超越  海德格尔说:“人是向死的存在。”某种程度上,“生命因死亡而美丽,因死亡而变得
期刊
内容摘要:《萨迦格言》是藏族著名的文学作品,也是藏族最早的一本集哲理与格言的诗集。其中包含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对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诗体结构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学作品,它所蕴含的教育意义、现实意义,以及社会历史意义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它  确实毫不保留的彰显了藏文化所蕴含的无穷智慧!  关键词:萨迦班智达 诗体 格言 思想内涵 结构特点 教育意义 现实意义
期刊
好的音乐,容易上口,适合一般信徒咏唱.好的音乐,表现信徒的崇敬、赞美和祈求好的音乐,净化人的心灵,让人从浮躁不安中变得心境平和。基督教有赞美诗,佛教有佛乐,道教有道乐,都能达到上述效果。宗教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音乐为宗教的诠释提供了最佳的表现形式,而宗教的核心思想又通过音乐得到宣扬。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在音乐方面,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创造出不少动人心弦的优
期刊
摘 要  藏族春节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潘安多藏区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千百年来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形成其独特习俗。如今全球化背景下,其产生一定文化变迁,但是这种现象同时也促进了松潘安多藏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扩展,促进了其传承与创新。变迁是所有文化固有的现象,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该民族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或转换。本文将以松潘藏区春节为例浅谈安
期刊
【摘要】:川端康成以其优美隽永的笔触、委婉动人的情致和深邃凝练的内涵创造出一个个独具魅力的人物和故事,将日本文学推向了世界文学的舞台。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学情节,尤其是擅长通过女性形象,来表现日本传统文学的理念和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分析《雪国》中的自然景色、人物特征、故事情节等来探寻作品中的女性之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 雪国 女性之美  一、关于《雪国》  川端康成由于幼年生活的影响而造就
期刊
摘要:人格发展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阶段为幼儿的人格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对幼儿教育提供了诸如重视早期经验、培养健全人格、重视欲望的满足、进行性教育、提供发泄途径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人格发展理论 幼儿教育 启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为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庞杂而持久的精神分析运动。人格发展理论作为精神分析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