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发达社会中,一切文明皆与信息相关:政冶、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就连读书,也需掌握信息。我们知道,一个人读书的能力(主要指精力、理解力、时间)有限,就算他一星期读一本,60年也只能读3120本。如果每星期读三本,那他也超不过10000这个量。然而,每年出版的新书就远不止此数,光在法国就有15000种之多,全世界的出版量则无法计全了。一个读者如何在书籍的汪洋大海中遨游觅食呢? 作为一个读者,他首先遇着的问题就是读什么?选什么?从哪里开始?一句话,读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这里我们姑且不论专业书籍,只论文学作品。读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选。选就是区分,区分昙花一现与流芳百世,区分眩目的浮华与内在的精华。每一个读者限于自己的能力(知识面、精力、时间等),在选择时往往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专家的意见,以减少盲目性、随意性。法国《读书》杂志的专家们已出来做了这样一件替读者选择的事。《读书》杂志为帮助读者选择值得各.人阅读的书,并建立个人的藏书架,从1986年起陆续提出了一些专题的理想书目(即建议阅读的书目或称藏书书目)。该杂志的编辑与记者通过调查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后,拟定了以文学作品为主的49个专题,每一专题推出49种图书,并将49本书的书目分为三个等级,最荃本也即最有代表意义的列入前10本;次等重要的列入前25本(包括前10本);其余的列入前49本(包括前25本);如图所示:本读者可以根据各自的阅读能力和购买能力决定各自的阅读t和藏书全。有趣的是,书单故意为读者留了一个空额-第50本,由读者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定。在《读书》杂志1987年一年介绍了12个专题的书目后,负贵编选工作的贝尔纳·皮沃(Bernard Pivot)和皮埃尔·蓬塞纳 (Pierre Boncenne)等人又根据读者意见对书单作了适当补充、修改和调整,最终出版了《理想藏书》(La Biblioth色que id’ale,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1988)。这本工具书除提供49个专题2401篇书目之外,还对每个专题和作品作了一个极扼要的介绍,旨在向读者转达作品的墓本信’息:作者、书名、出版年代、出版社、重要性、特殊性、趣味性等等。此外,书尾还附有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国五大文学奖(龚古尔奖、勒诺陀奖、费米娜奖、梅第契斯奖、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的小资料,以及《读书》杂志1977一1987年评选的每年2。本最佳图书的目录。编者声称:在49个专题之外,读者还可以按各自的专业或爱好自己建立第5。个藏书架。这样,在《理想藏书》提供的49 x 49一2401本书的墓础上,读者自己可以.扩建一个soxso=2500的小小图书室。.258.产这49水专题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文学,它再分为几小类,以大国文学分,有德语文学、英国文学、西班牙文学、意大利文学等;以地区文学分,有美洲西斑牙语文学、亚洲文学、中欧文学、北欧文学、东地中海及马格里布文学等,以体裁分,有历险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短篇小说、游记、科幻作品、日记、通信、戏剧、自传回忆录、儿童文学等;再细的分类则有美国小说、法国小说、法国诗歌等。第二类是泛文化,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艺术史、卡通画、历史、战争、革命、哲学、政治、宗教、风俗、美食等专题。无疑,专家、学者们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甚至有普遍意义。但这毕竟是他人的选择,其片面性在所不免,更何况它给读者留下的自选余地只有50分之一,实在难以照顾各人的趣味。作者之一皮埃尔·蓬塞纳承认:“这仅仅是一种选择,只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可能忘了一些作家,也可能选了一些价值地位不高的作品。”我们的读者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把这些书目当作一种参考,既不否定它的普遍意义,更不盲目被它牵着鼻子走。他们可以在这一信息的墓础上,自已去有目的地有方向地选择。谈到这一选择的片面,笔者认为有这么几方面:其一是偏见:西方人的偏见,法国人的偏见,专家的偏见。这些偏见塞本出自欧洲文化中心论(甚至是法国文化中心论)。这从选题的偏向即可见出;有的则受专家的文化背景如知识面及趣味的限制。其二是语言的局限:法国人选的书自然局限于法文,这点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外国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的入选范围限于法译本,无译本的原著自然进不了书单,译文欠佳的也得不到编选者的青睐,如中国的《离骚》恐怕永远也进不了他们的入选圈。鉴于2401本书中有近四分之三是译文,书目的折扣也就可想而知了。尽管如此,书目的推出功不可没,光是2401篇书名的提出就是巨大的工作量和信息量,为让中国读者了解他们的成果,这里需要作几点说明: 一、每个专题49本入选书只分三个档次,每档中作品的排列·259·rL一及一又御则不分优劣,仅以作者姓氏字母为序。二、外国作品的法译名不一定确切,法译本有的保留原作品名,有的则改译。中文翻译尽可能还原,但限于水平和资料,有的难以做到,希望得到读者的原谅与指正。三、每一专题中,同一作者的作品只出现一次。一本书在某一专题中出现,则不在另一专题中再次出现。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则可在不同专题中出现.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哈姆莱特》分别入选“英国文学”与“戏剧作品”专题。四、为便于查询,译者在作者前补注了国籍,在作品后加上了体裁。五、译名照顾通译。主要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外国名作家大词典》(漓江版)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译者·